■作者:涧下水长流 ■素材:刘小草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1969年的腊月,大雪压塌了古雁镇双庙村的好几户房顶。我至今记得那年的雪,六尺来高,把村里唯一的小卖铺门槛都埋了进去。
这是我记忆中最深的一场雪,也是我娘一辈子最难忘的一场雪。
"德贵啊,快去厨房扒拉点灶灰,撒到院子里的路上,你奶奶待会要来吃饭呢!"娘站在我家那个西倒的大门口喊我。我娘王桂珍,村里人都说她是个实在人,别看人瘦小,心眼可不小。
我正要去厨房,突然听见村口传来一阵微弱的哭声。娘站在门口愣了一下,随后撩起棉袄的下摆,踩着厚厚的积雪就往村口跑。
"桂珍!你可别去!这大雪天的,说不定是逃荒的灾民,万一惹上什么麻烦可咋整!"张寡妇从隔壁院墙探出头来喊。
娘头也不回地说:"咱们村祖祖辈辈都说,冬天的门槛上死了要饭的,七代子孙都倒霉!"
我跟在娘后面,踩着她踩过的脚印,往村口跑去。雪太厚了,我们走得很吃力。等到了村口,只见一个妇人倒在雪地里,怀里抱着个小女孩,两个人都冻得嘴唇发紫。
"快快快!德贵,帮娘一把,咱把她们扶回家去!"娘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棉袄披在那对母女身上。
我和娘一左一右,把她们架到了我家。进了院子,张寡妇探头探脑地看着,嘴里嘀咕:"这都什么年月了,还往家领生人,桂珍啊,你这心肠是太软了些。"
娘顾不上回她,把炕烧得热热的,又熬了一大碗小米粥。那个妇人还在发烧,小女孩却缓过来了,她大概有八九岁的样子,虽然衣衫褴褛,却生得清秀,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闺女,你叫啥名字?"娘盛了一碗粥,轻声问道。
"我叫李雪梅......"小女孩怯生生地答道,"大娘,我娘她病了好些天了......"
娘摸了摸她的头:"别怕,有啥事慢慢说,先喝碗热粥暖暖身子。"
李雪梅喝了一口粥,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我和娘是从山西逃难来的,我爹去年就死了,家里啥也没有了,娘带着我一路要饭......"
娘叹了口气,又给她添了半碗粥:"慢点喝,锅里还有呢。"
可是第二天一早,李雪梅的母亲就再没醒过来。临终前,她拽着我娘的手,说出了一句让我娘记了一辈子的话:
"好心的嫂子,我这个命不要紧,就是我闺女......"说着说着,她的手就凉了。
娘握着她的手,眼泪啪嗒啪嗒地掉:"这个闺女,我替你养!你放心去吧!"
从那天起,李雪梅就在我家住下了。村里人都说我娘傻,张寡妇更是整天咋咋呼呼:"这年月自家人都顾不上,还往家领外人,桂珍啊桂珍,你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可我娘压根不搭理她们。她把家里唯一的一床新棉被劈成两半,一半给了我,一半给了李雪梅。晚上,我听见李雪梅在另一半炕上抽泣,娘就轻轻拍着她:"乖闺女,别哭,有娘在呢。"
那时候,我心里还真有点不是滋味。毕竟我是亲生的,凭啥跟个外人平分一切?可是我娘教训我说:"德贵啊,你记住,帮人就是帮自己。咱庄稼人没啥文化,但是祖祖辈辈都明白一个理:善有善报。"
娘的话我似懂非懂,但我看得出来,李雪梅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比我小四岁,可是干起活来一点都不含糊。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帮娘烧火做饭,放学回来还要去地里拔草。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年春天,我们村闹蝗虫。眼看着地里的庄稼都要保不住了,李雪梅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用草木灰能赶走蝗虫。她愣是一个人跑遍了全村的灶房,讨了一筐子灰,天不亮就去地里撒。
娘看着地里的庄稼保住了,高兴得直抹眼泪:"雪梅啊,你就是我的好闺女!"
可是好景不长,1975年的秋天,李雪梅突然不见了。那天早上她还好好的,说是去地里拔红薯,可到了晚上也没回来。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带着全村的人找了整整三天三夜。
"我就说吧,养外人靠不住!这是寻到机会跑了呗!"张寡妇站在村头嚷嚷。
"可不是嘛,养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是白眼狼!"刘婶也跟着附和。
我看着娘佝偻的背影,心里又急又气。可娘却说:"雪梅不是那种人,她肯定是遇到啥事了......"
从那以后,娘整个人就蔫了。以前多么利索的一个人,现在干啥都心不在焉的。每年冬天下大雪,她都要在村口站很久,好像在等谁似的。
日子就这么一年年过去。1989年,我都快要结婚了,李雪梅的事儿也慢慢被人淡忘了。可娘始终记着,她总说:"也不知道雪梅现在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那年深秋的一天,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停在了我家的院子外。村里人都围了过来,谁也没见过这么气派的轿车。
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时髦的女人,她戴着墨镜,提着个精致的皮包。我愣住了,直到她摘下墨镜,我才认出来,这竟是李雪梅!
"娘!"她一声喊,直接扑到了我娘怀里。
娘浑身颤抖,一把抱住她:"雪梅,真的是你啊......"
这时候,李雪梅从皮包里掏出一个破旧的布包,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当年娘给她装零嘴用的那个布包!
布包一打开,里面是一条发黄的棉被边,还有一双补了又补的布鞋,最上面还有一个用报纸包着的红枣。娘一看见这些东西,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娘,这是您给我的那半条棉被,这是您给我缝的第一双鞋,还有这个红枣,是您省给我过年吃的......"李雪梅说着说着也哭了,"这些年,我一直把它们带在身边。"
张寡妇挤在人群里,探着脑袋看:"哎哟,这不是当年那个要饭的丫头吗?这是咋了,现在都开上小轿车了?"
李雪梅擦了擦眼泪,正要说话,娘却抢先开口了:"雪梅是我闺女,她有今天,那是她命该如此!"
我从来没见过娘这么硬气地说话。
李雪梅拉着娘的手,把这些年的经历说了出来。原来那年她突然离开,是因为接到了一封信,说是能打听到她亲生父亲的下落。她本想告诉娘,可又怕娘担心,就一个人偷偷去了。
"可是等我找到那个地方,才知道上当受骗了。我想回来,可又怕娘骂我没出息,就一直在外面打工。"李雪梅说着,掏出一张照片,"这是我刚去上海的时候,在一家玩具厂打工,那时候可苦了......"
照片上的李雪梅瘦得不成样子,但眼神坚定。
"后来我就想,我要让娘过上好日子。我白天做工,晚上去夜校读书。慢慢地,我学会了做生意,开了个小店,又开了分店,现在在上海有好几家商场......"
我听得目瞪口呆,娘却只是拉着她的手,心疼地说:"你受苦了......"
李雪梅擦了擦眼泪:"娘,我这次回来,就是要接您去上海享福。我在那边买了套大房子,您想吃啥有啥,再也不用操心了。"
这话一出,院子里的人都炸开了锅。
"哎哟,这运气也太好了,养个要饭的,还养出个大老板来!"
"桂珍,你这是走大运了!"
但是娘却摇了摇头:"雪梅啊,娘哪都不去,就在这住着。这是我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你爹的坟也在这儿......"
李雪梅急了:"娘,您就跟我走吧,我想好好孝顺您......"
娘却说:"闺女,你有这份心,娘就知足了。娘这辈子没啥遗憾,就是当年你走的时候,娘没能拦住你。现在看到你过得好,娘就放心了。"
张寡妇在一旁酸溜溜地说:"桂珍,你这是咋想的?你看人家现在多有钱,你跟着享享福不好吗?"
娘瞪了她一眼:"你懂什么?我养雪梅,不是为了图她的钱!我就是心疼这个孩子,从小没娘疼......"
李雪梅扑到娘怀里:"娘,您就是我亲娘!这些年,我一直记着您教我的话:做人要知恩图报,要心存善念。"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娘当年要收留李雪梅。这世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而是那份真诚的爱心。
后来,李雪梅买下了我们村的老宅子,又在村里建了个敬老院。每个月,她都会回来看娘,带着一车车的东西。娘总是让她分给村里人,说:"咱都是一个村的,大家都不容易......"
就连当年总说闲话的张寡妇,现在见了娘也是笑脸相迎。有一次,我听见张寡妇在村头感叹:"桂珍这个人啊,看着是个矮个子,可心眼比谁都大。这些年她做的好事,都让老天回报了......"
娘却常说:"我啥也没做,就是顺着良心办事。咱老百姓没啥大本事,能帮一个是一个。"
我问娘:"您不后悔当年的决定吗?"
娘笑着说:"傻孩子,做好事哪有后悔的?你看雪梅,她比我亲闺女还亲。这些年,她没有忘本,还记着当年的恩情,这就是最好的报答了。"
我看着站在院子里忙着摘柿子的李雪梅,她个子高高的,站在梯子上招呼着邻居家的孩子来吃,就跟她娘当年的样子一模一样。
是啊,善良的心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哪里,哪里就会开出美丽的花。
有时候我在想,这世间的恩情,是不是就是这样,不求回报,却终有回音?那些说我娘傻的人,现在是不是明白了,有些事,不是用金钱就能衡量的。
而我,也终于懂得了娘常说的那句话:"帮人就是帮自己,善有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