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严嵩为什么要让自己儿子在朝廷一错再错,最终害了自己?

不会落水的焱燚 2024-08-05 20:58:40

严世蕃和严嵩是一体的,都是代表严党的利益。在嘉靖和清流眼中,他们是一伙的,出了问题最后都是,落在严嵩头上的。

严嵩年纪大了,70多岁后,他将严党的人事权交给了儿子,日常别人叫严嵩阁老,严世蕃小阁老,有点一脉相传的意思。

很多严党错误的决定,在外人看来是严世蕃做了蠢事,连累了严嵩,最终导致了严党的覆灭。

从朝堂利益得失的角度,严嵩做了很多自相矛盾的决定,改稻为桑他明明赞同胡宗宪的提议分三年完成,但最后还是同意了儿子严世蕃的议案。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是父子,当中有着血脉关系,这是他无法割舍的,无法改变的。

这就能理解严嵩 一再迁就严世蕃,最终害了自己。

父亲的困境

其实剧中的几对父子都有相同的困境,父亲精明过人,对待儿子做错事,也没有什么办法。

即使是精明如嘉靖皇帝,面对没有主见的儿子,也是无可奈何。

嘉靖皇帝感觉身体不好,安排后事,将遗诏给到裕王。内容是,徐高张依次用为首辅。

裕王看完后却问,之后还有谁可用?

道长面对儿子,只能无奈地说,“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精明一世的嘉靖,此时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想多嘱咐儿子,但只能认命了。

严嵩和严世蕃是父子,他曾经和徐阶感慨,“父子之亲只有父对子亲,几时见过子对父亲”。

显然严嵩是有感而发,对严世蕃这个儿子的种种行为的感慨。

徐阶当时也沉默了,看来徐阁老也感同身受。

嘉靖似乎给首辅的儿子,都安排了一个相同的职位,工部侍郎。徐阶上位后,工部侍郎严世蕃变成了徐阶的儿子徐蟠。

严嵩教育儿子

剧中有很多例子,严世蕃做的很多事,让严嵩不仅仅是失望,甚至是心寒,因为严世蕃的很多行为,是完全没有把他这个父亲的生死当回事的。

毁堤淹田后,严嵩收到胡宗宪的奏章和郑、何的信,差一点要昏过去。

这么大的事情,严世蕃之前没有向父亲透露一点信息,发生之后严世蕃也丝毫没有悔意,只是责怪清流掣肘。

严嵩此时说了一句,“八十一了,这条老命终究要送在你们手上”。

浙江的事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牌子买田的事情,传到嘉靖耳朵里,大发雷霆。

嘉靖最要面子,叫来严嵩父子,虽然严家父子不知情,可皇帝的怒火需要平息,严世蕃一点没有背锅的自觉,严嵩立刻主动认错,平息了嘉靖的愤怒。

走出宫殿,严嵩推开严世蕃打的伞,在雨中告诉儿子,大明只有皇帝可以呼风唤雨,也只有他才能为皇帝遮风挡雨。

严嵩这一顿输出,自然是演给嘉靖看的,为了严家安全。

回去后,严世蕃一顿诉苦,甚至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话,弄得严嵩直接说:“来人,拿把刀来,让严世蕃把我杀了。”

之后严嵩又对儿子进行了一番教育,总想多教儿子一些,同样也给严党鼓舞士气。

三巨头私会后,嘉靖将三人处置了,严嵩被迫在家养病。

严世蕃不明就里,依然在严府面前敲门要见爹 ,甚至叫嚣着要自杀,最后严嵩直接让下人告诉严世蕃:“我不要养老送终的人”。

严嵩这么做,是为了打消皇帝的猜忌,可严世蕃却看不到这一层。

出了事严嵩还是在想一切办法去保全他,仍然想着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多教导他一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严嵩的无奈

那严嵩直接让严世蕃不插手这些事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让他掺和朝廷的事呢?

严世蕃是一个不争气,又喜欢自作聪明的儿子,但他有他过人之处 ,比如总能在道长想要用钱的时候给他把钱弄来,再比如手段狠辣,总让道长看不顺眼的人,合理合法的消失掉。

久而久之道长也离不开严世蕃,成了嘉靖的一把刀。

严世蕃没有退路,想退已经不可能。

严世蕃涉入朝廷大事,大概率就是嘉靖的有意为之。

嘉靖让首辅的儿子为自己修宫殿,也是要抓住首辅的一些把柄,可见道长的布局之深,在倒首辅之时,就是有利的罪证。

严嵩能做的,也只能在严世蕃把事情搞砸之后,狠狠教训并且尽力去亡羊补牢。

严世蕃一错再错以后仍然没有丝毫收敛,自以为羽翼丰满的他,行事也是独断专行毫不跟他爹商量半分。

严嵩也不是放任严世蕃,除了严世蕃,严嵩还能依靠谁?

严世蕃是一个官二代,自我感觉良好,不听劝,老父亲也没有办法。

在很久之前,严嵩就预料到儿子的命运, 一定是充满复杂而无奈吧。

0 阅读:168

不会落水的焱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