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一旦缺乏会怎样?医生提醒:6类人要多补充维生素C

瑞旭来看养护 2025-02-15 04:10:30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维生素。 它被誉为“维生素之王”,在人体内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 虽然我们都知道维生素C对健康有益,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一旦身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发哪些问题?又有哪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补充维生素C呢?

为什么维生素C如此重要?

维生素C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在人体内参与了众多的生理过程,堪称身体健康的“多面手”:

强大的抗氧化剂: 维生素C是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预防慢性疾病。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胶原蛋白是构成皮肤、血管、骨骼、软骨等的重要成分。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酶,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影响皮肤弹性、伤口愈合、骨骼健康等。

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C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抵抗感染,缩短感冒病程。

促进铁的吸收: 维生素C可以帮助将食物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铁的吸收利用,预防缺铁性贫血。

参与神经递质合成: 维生素C参与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对神经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维生素C,一旦缺乏会怎样?

正因为维生素C在体内如此重要,一旦缺乏,身体就会拉响各种“警报”,从轻微不适到严重疾病,都可能与维生素C缺乏有关:

早期轻微症状:

疲劳乏力: 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能量代谢,导致身体容易疲劳、乏力、精神不振。

牙龈出血: 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血管壁变脆,牙龈容易出血,刷牙时或咀嚼硬物时尤为明显。

伤口难愈合: 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的关键,缺乏时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容易感染。

皮肤干燥粗糙: 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导致皮肤干燥、粗糙、弹性下降,甚至出现毛囊角化症(俗称“鸡皮肤”)。

容易感冒: 维生素C缺乏会降低免疫力,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感冒、感染的风险增加。

严重缺乏(坏血病):

如果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C,就会发展成坏血病,这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症状包括:

全身出血: 坏血病患者由于血管极度脆弱,会出现全身各处的出血,如皮肤瘀斑、瘀点、皮下出血、肌肉出血、关节出血、内脏出血等。

牙龈肿胀溃烂、牙齿松动脱落: 牙龈严重肿胀、溃烂,牙齿周围组织破坏,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骨骼疼痛、骨质疏松: 维生素C缺乏影响骨骼基质的形成,导致骨骼疼痛、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

贫血: 坏血病常伴有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

免疫力极度低下: 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容易发生各种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哪些人群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你是高危人群吗?

虽然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但幸运的是,只要我们注意均衡饮食,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发生严重的维生素C缺乏。 然而,以下人群由于特殊原因,更容易出现维生素C不足,需要格外注意补充:

1、吸烟人群: 吸烟会加速维生素C的消耗,研究表明,吸烟者体内的维生素C水平普遍低于非吸烟者。 而且,吸烟还会增加氧化应激,需要更多的维生素C来对抗自由基的损害。 因此,吸烟者需要比非吸烟者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每日推荐摄入量应增加35mg。

2、老年人: 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食欲下降,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足,包括维生素C。 调查显示,老年人群体中维生素C缺乏的比例相对较高。 此外,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也可能影响维生素C的吸收和利用。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增加,以满足自身和胎儿/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孕妇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天,哺乳期妇女为150mg/天,均高于普通成年人的100mg/天。

4、挑食、偏食人群: 有些人饮食习惯不良,长期挑食、偏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容易导致维生素C摄入不足。 特别是儿童、青少年以及减肥节食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5、长期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人群: 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状态下,身体消耗增加,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也可能增加。

6、某些疾病患者: 一些疾病,如慢性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等,可能影响维生素C的吸收、利用或增加消耗,导致维生素C缺乏。 例如,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饮食限制和代谢异常,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

维生素C如何正确补充?食补还是药补?

补充维生素C,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食补,也就是通过均衡饮食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

1. 优先选择“食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新鲜蔬菜: 深绿叶蔬菜(如西兰花、菠菜、油麦菜、芥蓝等)、彩椒、番茄、苦瓜等都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 尤其推荐西兰花,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每100克西兰花约含维生素C 51毫克。新鲜水果: 猕猴桃、鲜枣、草莓、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柠檬等)、芒果等都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水果。 “水果之王”猕猴桃更是维生素C的佼佼者,每100克猕猴桃约含维生素C 62毫克。 鲜枣的维生素C含量更是惊人,可高达每100克243毫克!

Tips:

新鲜、当季的蔬果维生素C含量更高。维生素C易溶于水,且不稳定,容易被氧化破坏。 烹饪蔬菜时,最好选择快炒、蒸、焯水等方式,避免长时间高温烹煮。 切菜时不要切得太碎,现切现做,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水果最好生吃,以最大限度保留维生素C。

2. 必要时可选择“药补”,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

如果饮食摄入不足,或者存在维生素C缺乏风险较高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C补充剂。

选择合适的剂量: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成年人维生素C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日1000毫克。 一般来说,日常保健补充维生素C,每日100-200毫克即可满足需求。 特殊人群(如吸烟者、孕妇等)可适当增加剂量,但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选择合适的剂型: 市面上常见的维生素C补充剂剂型有片剂、泡腾片、咀嚼片、缓释片等。 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 泡腾片溶解性好,吸收快,但要注意避免空腹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 缓释片可以缓慢释放维生素C,维持体内维生素C水平,但价格相对较贵。饭后服用: 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酸性,空腹服用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 建议在饭后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服: 大剂量维生素C可能会影响某些药物的效果,如华法林、四环素类抗生素等。 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补充维生素C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3. 补充维生素C并非多多益善,过量也有风险:

虽然维生素C对健康有益,但并非越多越好。 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适: 大剂量维生素C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肾结石风险增加: 过量维生素C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草酸,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影响药物效果: 如前所述,大剂量维生素C可能会影响某些药物的效果。

因此,补充维生素C要适量,切忌盲目过量。 最好的方式还是均衡饮食,从天然食物中获取维生素C。 如果需要服用补充剂,也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监测身体反应。

0 阅读:33
瑞旭来看养护

瑞旭来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