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之后的思考

张苞评文化 2023-07-24 18:21:03

每次读史读到宋真宗自编自导封禅闹剧这一段,总是让人困惑不解。

堂堂大宋朝廷,并不乏精通政治、历史、文化的人才,不但没有一位有识之士出来驳斥、揭穿真宗和王钦若伪造天书的封禅闹剧。而且还都积极配合,就连一向以忠厚诚实著称的宰相王旦,在收了真宗的礼物之后,也默契地予以配合。

其实,在一部分大臣的心理,还真的隐含着一个天真、幼稚的想法。因为他们了解到“契丹其主称天,其后称地”,每年多次祭祀天地,每当射下大雁等飞禽后,都说是上天所赐,非常崇信天神。因此,这些大臣们希望通过伪造天书,并大张旗鼓地去泰山封禅,向契丹传递宋朝是受命于天,有神相助,希望借此来影响崇奉天帝的契丹放弃攻宋的企图。巧合的是自“天书降临”和泰山封禅之后,契丹因为萧太后去世以及正与高丽发生战争,无暇顾及宋朝,因此,再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南侵。

可悲的是宋朝的君臣不知就里,真的以为这是封禅有灵。因此,大为兴奋,于是又开始大规模地建造庙宇,频繁地举行祭祀典礼的仪式。1011年真宗再次带着“天书”,在山西汾阳又举行了对土地神的祭祀,并将上天最高神的名称定为“玉皇”,作为皇家的祖先神进行祭祀,这就是现在民间还将玉皇大帝当作天神来崇拜信仰的由来。1012年真宗又根据神人的启示,认定赵玄朗是赵氏祖先,后来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财神赵公明。1017年真宗又兴师动众到亳州太清宫祭祀道教之祖老子李耳,加封其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并在京城修建宏伟的宫观。直到真宗死后,天书随葬,闹剧才算收场。

封禅闹剧不但错失了北宋发展的大好时机,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了财政负担。身为宰相的王旦,对此深为后悔。他在病危之时,检点自己的一生,认为并无其它大的过失,只是对真宗搞得神降天书这样虚妄的事情没有劝谏,是无法弥补的大错。因此要求家人给他死后剃光头发,身穿黑衣,按照僧门的规矩殓葬,以期稍减罪过。个人的罪过,悔悟之后或许可以减轻。但是对于国家却已经是劳民伤财,元气不再了。

宋真宗的封禅活动,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封禅。

它直接促使了宋代政治风气的堕落和国库的匮乏,同时也引起了宋代文风以及文人价值观的嬗变。宋真宗、王旦、王钦若,虽然贵为皇帝或宰相,都因封禅而身败名裂,真正受益的恐怕只有泰山了。到了明代,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号,并将原来的封禅改为祭祀。国家的封禅仪式取消后,民间对泰山的祭祀、崇拜活动却进一步扩大了,几乎无人不知泰山神秘,真宗为封禅而修建的庙观,在提升民间宗教热情的同时,也方便了后世百姓对泰山的朝拜。

如果说真宗伪造神降天书,举行封禅活动以及后续大肆进行的祭祀典礼活动,给我们留下了点什么痕迹的话,那就是他认定“赵玄朗”是他的远祖,根据避讳的需要,而强行改换的一些名称一直影响到了现在。

譬如:四神之一的“玄武”就被改成了“真武”,北京复兴门外有个道观,叫“真武庙”,就源于此;孔子的庙号“玄圣”也被改成了“至圣”;唐玄宗也被改称“唐明皇”。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大限度继承和发展了玄学思想的宋真宗,却葬送了玄学思想。这是因为要避讳“玄”字,因此,在思想界就选择“理”字来代替“玄”字,这就是后来“理学”名称的由来。一场荒诞的闹剧,影响如此之深,却也发人深思。

封禅闹剧之后,除了军事上的“积弱”,经济上“积贫”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库收入由盈余逐渐变为亏空,最后到仁宗时期,终于引发了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

0 阅读:35

张苞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