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皇室与勋贵多有联姻,皇子的老丈人可以跃马疆场,驸马亦能执掌大军。明成祖朱棣上台后,为防止外戚窃据权柄,给国家带来灾祸,在削藩的同时,逮着外戚也是咔咔咔地一顿削。自宣德朝起,后妃出自寒门,驸马充当吉祥物,已成为惯例。明朝的公主难嫁,也成为普遍现象。皇室如此,已经从实权派变成吉祥物的藩王,其姻亲是否也一如皇室姻亲,需要与权力绝缘呢?
明太祖之婿、安庆公主驸马欧阳伦剧照
答案是肯定的!
宗室姻亲受到的限制虽然较皇室姻亲要小,却也相当严格。仪宾与驸马一样,都属于与权力绝缘的吉祥物。至于宗室成员岳家的情况,万历年间吉王朱翊銮舅子张国珍受到的待遇,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张国珍是朱翊銮王妃张氏的兄弟,吉王的嫡亲舅子,原授带俸卫指挥之职,也就是干领工资不当班的卫指挥。不过这位仁兄很有进取心,不但主动凑上去帮忙管操,还通过吉王向朝廷表示希望准许他正式负责本卫所的操练事宜。结果,明神宗下旨革去张国珍管操工作,让他安心领工资便好。这是因为朝廷规定:武职与王府结亲之后,不得借机谋求实职,在任者若想继续任事,必须远调五百里开外。
“(万历三十五年四月)乙未……吉府戚属、指挥张国珍革去管事差操,仍令原卫带俸。故事,武职与王府结亲,不得营谋管事。见任附近者,辄调五百里外。原带俸者存留,俟亲尽乃许推用。张国珍希图管操,吉府具奏。上命裁之。”(《明神宗实录》)
受封龙阳王朱翊銮,生年不详,为吉端王朱载均的庶次子,生母叶氏。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十二月,受封龙阳王。
看到龙阳二字,估计大家伙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个词不是龙阳君,就是龙阳之好。毕竟在龙阳之好这个成语的加持下,作为中国第一男同的龙阳君实在太过有名。
据《战国策》等史料记载,龙阳君是杰出的剑术高手和颇有手腕的外交官,但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却是:魏安釐王的男宠。此君凭借姣好的容颜,不仅帮魏王治理国家,还帮魏王进行心理疏导,与魏王处的如胶似漆,甚至还在后宫争风吃醋,因担心魏王喜新厌旧抛弃自己,借钓鱼的机会对魏王选纳美女一事表达委婉的抗议。魏王为安抚“美人”受伤的心,竟下令“有敢言美人者族”,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朱翊銮的王爵封号跟龙阳君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关系,而是出自当时存在的县名:湖广常德府辖下的龙阳县。
湖南汉寿县,旧称龙阳县
龙阳县始置于三国东吴赤乌十一年(248年),由吴寿县(原汉寿县)析置,属武陵郡。北宋大观年间,改龙阳县为辰阳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复名龙阳县,并一度升格为军。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格为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又降为县。民国元年(1912年),龙阳县更名为汉寿县。
所以朱翊銮的爵号,由现如今湖南汉寿县的古称龙阳县得名。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月,带俸指挥张国珍册的姐妹张氏被册封为龙阳王妃。结合其封王时间,及吉端王朱载均原配龙氏受封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二月,可以推测朱翊銮大约出生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大宗绝嗣,弟终兄及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十八日,吉王朱载均薨逝,在位22年,享年40岁,朝廷赐谥曰端。吉端王朱载均共有五子,长子未名早夭,次子龙阳王朱翊銮、三子长沙王朱翊鋋(音chan)和四子谷城王朱翊铉都是庶出,只有最小的老五朱翊镇为嫡子。
故朱翊镇才是吉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只是父王去世时他年仅8岁,还不到受封吉世子的年龄。嘉靖四十年九月,在其祖母马氏的奏请下,明世宗特旨册封朱翊镇为吉世子,敕命他管理府事,也算是为其袭爵铺平了道路。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朱翊镇年满10岁,且已为父王服阕,明世宗命其袭封吉王,成为吉藩受封百余年来首位嫡出的亲王。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兵马指挥揭文魁女揭氏被册封为吉王妃。
长沙太平老街
眼看着,吉王朱翊镇长大成人,完成婚姻大事,即将开枝散叶走上正轨,不想竟噩耗突传。
隆庆四年(1570年)十月二十九日,吉王朱翊镇突然薨逝,在位8年,享年17岁,朝廷赐谥曰庄。
朱翊镇仅仅成婚一年便去世,没能留下一儿半女,吉藩大宗就此宣告绝嗣。吉藩上数几辈都是一脉单传,好在他爹吉端王朱载均给力,给小儿子留下三个哥哥当备胎,否则吉藩到朱翊镇这里就要除国了。
大家伙同为庶子,序齿居长的龙阳王朱翊銮脱颖而出,成为吉王的第一人选。因此朝廷在赐予吉王妃揭氏岁米二百石进行赡养的同时,于隆庆五年(1571年)四月,命朱翊銮管理府事,确立其继承人身份。
隆庆六年(1572年)四月,朱翊銮正式由龙阳王晋封吉王。
朱翊銮管理府事期间,还发生过一起与吉藩相关的案子。隆庆五年十一月,南直隶苏州府所属崇明县百姓黄善述等上疏朝廷,宣称本县县丞孙世良公正廉明,百姓对他多有仰仗,请求让他继续留任。吏部对此很重视,立马派人去核实具体情况。结果发现此事乃是孙世良自导自演。
原来在此之前孙世良刚接到调令,被任命为吉藩奉祠正。县丞为知县的佐贰官,职秩从八品,多为恩拔、副贡、举人出任。奉祠正为王府奉祠所(职责与太常寺类似)的主官,职秩正八品。连非进士出身、几乎升职无望的县丞,都宁愿放弃近在咫尺的升官机会,也不愿意出任王府官,可见宣德以后王府官的含金量之低。
太原皇庙:唯一保存至今的明代藩王宗庙
吏部极度恼火企图蒙骗上官的孙世良,请求将他树为典型,对官场的黠狡之辈来一次严打。明神宗表示认可。
“吏部廉得其状,请下世良于理。且言:‘近来黠狡成风,凡有司不得志去任,往往邀求无赖。诣阙奏保为吏者,既啖以目前之利,而又许为他日之逋主。为民者,既饵其目前之贿,而又冀为他日之凭藉。彼此煽惑以售奸欺,不一重处,恐将来效尤无所底极。乞行通政司,以后值奏保官者,先送兵马司禁锢,候本部研鞫,如有前弊,必痛以法绳。’”(《明神宗实录》)
诸子封王之争亲王、郡王虽然都是王爵,但两者的地位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亲王必然是藩王,有自己的王国体系,即便是宣德以后实权不在,依然可以躲进王府成一统。普通郡王身为本藩亲王的小宗,权力更小不说,还要接受本支亲王的约束。因此朱翊銮一朝由龙阳王晋封吉王,那定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可当他要尽为人父的责任时,却傻眼了。
朱翊銮共有五子,分别为:为庶长子朱常淳,庶次子朱常汶,庶三子朱常(氵算殳),庶四子早夭,庶五子朱常源。他晋封吉王时,《明实录》没提及其元妃张氏,估计在此之前已经去世,且没留下嫡子。按照天顺六年(1462年)亲王有庶子不可续娶的定例,张氏去世后朱翊銮没有续娶。故庶长子朱常淳自动成为吉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万历九年(1581年)四月,在朱翊銮的奏请下,庶长子朱常淳得以受封吉世子。此时朱翊銮还不足50岁,不符合《皇明祖训》开列的“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条款,正常情况下朱常淳应当无法受封世子,估计是明神宗为他开了特恩。
世子冠服
朱常淳受封世子毫无争议,毕竟事涉藩国传承。但其余诸子想分郡王,就没那么简单了。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出台的《宗藩条例》,及万历二年(1574年)条例补充条款的制约,即便朱翊銮得以晋封吉王,可诸子依然只能受封镇国将军。
“《宗藩条例》:郡王进封亲王者,本王郡爵不许补袭,以后世子世袭亲王,次嫡庶子每世止照原封世次受本等官职。”(《明神宗实录》)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朱翊銮上疏朝廷,为庶次子朱常汶请封。结果被礼部拿《宗藩条例》及万历十年(1582年)出台的《宗藩要例》,劈头盖脸的一顿胖揍。
“甲申朔,吉王翊銮奏请庶二子常汶改封郡爵。部议谓:‘宗室奏请名封,以《条例》、《要例》为则。吉王原封龙阳王,因嫡弟庄王无嗣,以庶兄继袭。则《条例》所称郡王进封亲王,次嫡庶子止照本职不再进封者也。且事在隆庆六年,正《要例》所称例后加封照世次改正者也。令王一子常淳已封世子,二子封镇国将军,法例俱为吻合。辄复违例妄请,似非所宜。’诏如议。”(《明神宗实录》)
吉藩一向比较老实,朱翊銮的奏请被否决后,默默地接受现实,不再跟朝廷纠缠。可及至万历时期,明朝已立国200年,很多藩国传承久远,由小宗入继的亲王,不单只有朱翊銮一人。故此吉藩是消停了,可架不住有人为子孙利益计主动冲锋陷阵,与朝廷纠缠不休,比如秦藩、沈藩。
秦藩是明代藩王之中世系转移最频繁的一支,200年间已发生过4次,最近一次入继大宗的秦宣王朱怀埢(音quan)还是由镇国中尉晋封。按照《宗藩条例》,朱怀埢的后代更无法封郡王,但历代秦王不这么想。
西安大唐不夜城
万历二年(1574年),朱怀埢之子秦靖王朱敬镕,上疏为其弟辅国中尉朱敬(金勉)请封,被礼部一口回绝,《宗藩条例》补充条款正是针对秦藩出台。万历十一年(1583年),秦敬王朱宜澏(音han),又上疏为叔父朱敬(金勉)请封,依然被打回。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宜澏再次上疏,为胞弟朱谊漶,庶弟朱谊(上淄下夕)请封。这次终于奏请成功,朱谊漶被封为紫阳王,朱谊(淄夕)为镇国将军。朱谊漶晋封秦王后,又屡屡上疏为庶兄朱谊(淄夕)请封,终于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获得成功,朱谊(淄夕)被封为崇信王。
沈藩只发生过一次世系转移,第四代王沈恭王朱诠钲去世后,唯一的嫡孙朱胤桤(音qi)没能等到袭爵便夭折,侄孙沈宪王朱胤栘由灵川王入继。万历七年(1579年),继任的沈宣王朱恬烄上疏为庶五子朱珵垲(音kai)请封,被朝廷打回。儿子沈定王朱珵尧袭爵后,多次上疏为几个弟弟请封,甚至通过行贿手段,才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才做通明神宗的工作,可礼部咬着不放。没奈何,朱珵尧在次年再次上疏请封,礼部再度驳回皇帝的意见。不过这次明神宗是铁了心要晋封朱珵垲、朱珵埏二人。在他的坚持下,朱珵垲、朱珵埏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分别被册封为灵寿王和六合王。
凭什么秦藩、沈藩的请封能批下来,亲缘关系更近的吉藩就不行?欺负老实人是吧。
长沙烈士公园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吉王朱翊銮再次上疏为两个儿子请封。他在奏疏中援引援引沈藩朱珵垲、朱珵埏,秦藩朱谊(淄夕)的实例,要求朝廷一碗水端平。
已经跟明神宗抬杠抬上瘾的礼部,自然不会就这么轻易的让朱翊銮如愿。在对吉王请封奏疏的题覆中,礼部指出以朱翊銮的情况,两个儿子受封镇国将军才是正理,同时对明神宗脱裤子似的“不为例”疯狂吐槽:
“今乃称二子、三子已封镇国将军,应得爵级,特援沈王秦王事为据。二府事先经执奏,俱奉明旨后不为例。本王此请,前之有不应加之明例,后之有不许援之新旨,无一可者也。况礼有继统不继嗣之文,例无加恩再加恩之理。”(《明神宗实录》)
然而明神宗的脸皮,在与文臣斗争中已修炼有成。对礼部的吐槽完全无动于衷,表示吉藩系亲支,关系更近,理应照秦藩之例授予朱常汶、朱常(氵算殳)郡王爵位,最后还不忘加上“不为例”。不知道礼部诸公看到这几个字,有没有被气吐血。
礼科给事中杨天民动用封驳权,将皇帝的旨意驳回,并称“秦沈改封,皇上已误于前,岂容再误于后”,要求遵照礼部部覆停止册封朱翊銮诸子。可明神宗执意不肯。
经过一番拉锯战,君臣双方终于在三月二十七日达成妥协,准许朱常汶、朱常(氵算殳)晋封郡王,但只能受领镇国将军的岁禄,郡王仪仗、房屋、冠服等也照例免给,教授、典膳等郡王府属员则由吏部铨选。如此一来,所谓郡王,也不过是个名至而实不怎么至的半吊子,不过也算是为子孙后代争取到了一个世袭罔替的封爵。
“甲午……礼部题:‘吉王翊銮庶第二子、第三子请政郡爵,节经科道参驳,三奉明旨准封。合无将常汶、常(氵算殳)准封为郡王,仍支镇国将军禄米。其仪仗、房屋、冠服等件,照例免给。至教授、典膳、民较等项,移咨该部铨选给拨。’报可。”(《明神宗实录》)
长沙湘江夜景
然而礼部在两天后又反悔,要求皇帝收回成命停止册封,以免其他藩国“继此而请”。一旦同意等于是打自己的脸,明神宗自然不会同意。
当年五月,册封诏令正式下达。镇国将军朱常汶晋封德化王,夫人陈氏晋封为德化王妃;朱常(氵算殳)晋封福清王,夫人周氏晋封为福清王妃。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朱翊銮再次上疏为庶五子朱常源请封,礼部照例不予准许。而在国本之争中败下阵来的明神宗,也没有了就此与礼部斗法的欲望,直接按礼部建议授予朱常源镇国将军之职。
阿越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六月二十,吉王朱翊銮薨逝,在位47年,寿数当在75岁左右,超越始祖吉简王朱见浚,应当是吉藩最长寿的亲王。
《长沙府志》对吉王朱翊銮的评价极高,称他:“醇懿朴茂,留心经史,养老恤民,隆师爱士,色温气和,飧粗服浣。”也即为人和善,不讲究吃穿,体恤百姓,尊敬世人,堪称贤王。是以他去世后,朝廷赐谥曰宣。
岳麓山禹碑
醉心于经史的朱翊銮,在文学上有一定造诣。南北朝时的《南岳记》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由此得名。传说大禹曾登临过南岳衡山,《吴越春秋》载“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南宋文士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后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岳麓山禹碑一度遭掩埋,直到明代才重现于世,长沙知府命人传拓各地,禹碑自此闻名于世。后世多有吟诵,吉宣王朱翊銮有《禹迹亭》诗词传世。
相关文章吉端王朱载均:三代单传凄惨惨,一朝翻身把歌唱
吉定王朱厚火冒:卡点出生,让吉藩成为明朝唯一在长沙绵延的藩王
吉简王朱见浚:从囚徒到亲王,在位71年,有明一代在位最久的亲王
崇愍王朱由樻:身份遭质疑的遗腹子,被俘后不肯合作而被杀害
沈宣王朱恬烄的疑惑:凭什么第三子可以封郡王,第五子就不能封王
王妃的父亲怎么都是兵马指挥?
不为例[呲牙笑]
阿越写的文章很好,要坚持。我每一篇都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