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人们的身体机能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也在悄然增加。
心肌梗塞作为一种极具威胁性的健康问题,在寒冷冬季其出现频率显著增高,尤其中老年人群更易受到影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为什么冬天要警惕心梗?寒冷天气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众多医学研究关注的重点。
多项研究表明,冬季的低温条件会大幅度提升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尤为突出。
201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至少提升了20%。而在部分严寒地带,这一增幅甚至达到了翻倍的程度。
在遭遇寒冷气候时,人体的首要反应体现在其血管系统上。
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将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触发血管紧缩反应以减少热量散失,这一自然生理过程构成了身体对外界低温环境的防御策略,旨在促进适应。
而血管紧缩亦有其不利之处:它限制了血液的流动,导致血管内部压力上升,进而加大了心脏的运作负荷。对于中老年群体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而言,这种血管收缩效应尤为显著,可能引发血压更为急剧地升高。
在寒冷的气候环境中,心脏必须加大其工作强度,以确保血液循环保持正常。
若这种高强度工作状态持续较长时间,心脏的负担将显著增加,从而增加心血管系统的风险。
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血管弹性逐渐减弱,血管壁趋于硬化,这使得原本就易受压力影响的血管更加难以适应寒冷的外界环境变化;这种情况下,冠状动脉更容易发生痉挛,最终有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严重后果。
而且,寒冷天气还会对血液的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低温条件会让血液流动变得不如常温时那般顺畅,同时血液的黏稠程度也会有所提升。
在低温环境下,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等成分更容易集结和沉积,这一过程会导致血液粘稠程度相应增加。这种变化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减缓,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特别是在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体内,血管的管腔内容易形成血栓。
对于动脉硬化或冠心病患者而言,血液粘稠度的上升会增添额外的健康威胁。
若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并导致堵塞情况发生,心脏的血液供给将受到影响,由此可能促使心肌梗死的产生。若此血栓堵塞了至关重要的血管通道,心脏将面临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足的局面,这将进一步恶化心肌的缺氧状况,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脏组织损伤。
除了低温本身,冬季的温差波动也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了威胁。
尤其在早晨与夜晚时段,外界气温常处于较低水平,相比之下,室内则保持着相对恒温的状态。
这种显著的温差对血管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户外,血管会自动紧缩,促使心脏加大力度维持血液循环;而一旦步入温暖的室内,血管又会迅速舒张,从而引发血压和血流状态的迅速波动。
血管系统对这种快速变化的剧烈反应,增加了血管痉挛、血压剧烈波动以及心脏缺氧的风险,从而可能触发心肌梗死的发生。
温差所引发的血管反应并非仅局限于老年人群,而是对所有血管健康状况不佳的个体,特别是那些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均可能在冬季面临心血管急症的高风险。在那些温差较大的地域,血管对于温度波动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心脏的负担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加重,这显著提高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
所以,为了减少寒冷天气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老年人和高危人群应该怎么做?
二、中老年人在冬天要特别注意哪5件事?为了减少心梗发生的风险,中老年人需要在冬季特别小心一些生活细节,远离一些可能诱发心梗的事情,具体如下:
第一件事:剧烈运动
冬季时节,室内外温差尤为显著,特别是在清晨与傍晚寒冷时段,气温骤降,不少人会选择通过剧烈运动来强化体质。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参与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会给心脏带来相当大的负担。
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参与剧烈运动,会迅速增加心肌对氧气的需求,可能导致氧气供应无法满足需求,进而在严重情况下可能诱发心脏缺血,提高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冬季运动时,建议老年人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太极等低强度的运动,能够在不增加心脏负担的情况下,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第二件事:不注意保暖工作
冬季严寒之时,气温的急剧下降往往促使外周血管,尤其是四肢的血管发生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的状况。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心脏需加大泵血力度,确保全身各部位的血液供给。若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过度的血管收缩不仅会加重心脏的工作负担,还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严重时甚至引发心肌梗死。
有效地防寒保暖措施离不开合理的着装选择,对于老年人而言,选用保暖性能良好的衣物至关重要,特别要加强对头部、颈部、手足等易散热部位的防护。
进行户外活动时,在寒冷天气下佩戴手套、围巾及保暖帽是保持体温的关键。
在冬季,特别是早晚气温较低时段,应尽量减少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的情况,并避免进行剧烈的户外活动,以维护身体健康。
第三件事:过度饮酒
在冬季的寒冷天气里,不少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倾向于借助酒精来对抗严寒,认为适量饮用能增进血液循环,带来温暖感。但是,酗酒行为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构成了重大风险。原因在于,酒精能够导致血管扩张,进而可能诱发血压的非正常波动。
更糟糕的是,过量饮酒还可能提升血脂含量,加快动脉硬化的速度,进而提高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若长期依赖酒精作为御寒手段,其对心脏的潜在危害将逐渐显现,提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所以,中老年人在冬季应当节制饮酒,尤其要谨慎对待那些酒精含量较高的暖身饮品,坚持适量原则,并探索更为健康的保暖方法。
第四件事:不规律用药
冬季对心血管系统的挑战尤为严峻,这使得老年人更加需要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以确保药物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用,帮助维持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的稳定。随意中断或忽视药物的规律服用,可能会使病情失去控制或出现反弹,显著提升心肌梗死的风险。
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具体实例,冬季的寒冷环境往往加剧其血压的不稳定性,数据显示,冬季平均血压水平相比夏季可能上升 5-10 mmHg,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升高幅度甚至更大。若此时未能按时服用降压药物,血压的异常升高将加重心脏的工作负担,从而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可能性。
第五件事:情绪波动大
情绪波动是心脏病,尤其是心梗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冬季寒冷,日照时长较短,这种环境易使中老年人心生沮丧、焦虑甚至抑郁情绪,尤其在他们感到孤独、面临节日压力或担忧自身健康时。
为了减轻情绪波动对心脏的不良影响,中老年人应当努力维持情绪的平稳与积极态度。情绪调节可以通过增强与亲朋好友的交流、积极参与社交场合,或是沉浸于个人兴趣活动中来实现。保证充足的休息与放松时间,避免过度紧张,是降低心脏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在预防心梗的同时,中老年人还需掌握心梗发作时的自救技能,这是除避免上述不良因素之外的另一项重要装备。
三、心梗发作时,患者应该如何自救?当人们心梗发作的时候,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要素。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有助于减轻心脏损伤并提高生存几率。
其一:咀嚼或吞服一片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药物,它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有效减缓血栓的形成速度,从而帮助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
若怀疑自己或他人发生了心梗,可以尝试咀嚼一片阿司匹林(通常为75-100mg的低剂量阿司匹林),但要确保没有过敏史或出血性疾病。若患者曾有阿司匹林过敏反应,或存在如胃溃疡、出血性疾病等出血倾向,切不可擅自服用。
对于无法咀嚼药片的患者,可直接吞咽,但值得注意的是,咀嚼药片通常能更有效地发挥药效。
其二:咳嗽自救(仅适用于轻微心梗或非典型症状)
虽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心梗患者,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患者无法呼叫急救或离急救站点较远时,适度的咳嗽有时可以通过增加胸腔压力来帮助心脏恢复一定的血液流动。
具体方法是,尽可能深地吸一口气,然后用力而有节奏地咳嗽。
应维持每秒一次的咳嗽频率,持续不间断,直至急救人员抵达现场或者相关症状有所缓解。
其三:确保呼吸顺畅
当心肌梗死意外发生时,患者可能会面临呼吸窘迫等突发症状的影响。
为了预防窒息,必须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
为此,应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诸如解开患者紧身的衣物,例如衣领及腰带,以促进其呼吸顺畅。
因为寒冬是中老年群体心梗发作的高发期,为了维护心血管健康,有效预防心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实施妥善的日常管理以及迅速的自救措施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密切留意自身身体状况的任何变化,提高警觉性,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更要加倍呵护自己的心脏,为其增添一层保护屏障。
参考资料1、央视网.冬季易发心梗,14条救命知识必读!| 心梗救治日.2024-11-20
2、武汉市第八医院.心梗救治日,为您科普突发心梗怎么办? 冬日如何做好防范?.2024-12-13
3、新华网.【公益讲堂】天冷要“当心”,警惕心脑血管疾病高发。.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