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两难选择谬误,导致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陷入矛盾,要么把事情做到完美,要么就不做,两种选择都会导致焦虑,焦虑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愤怒的负面情绪。
虚假两难之所以造成对立,是把问题简单地变成非黑即白的极端情况。
那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虚假两难选择谬误呢?
可以建立发散性思维,克服虚假两难选择谬误。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例如:“你中学毕业后如果考不上大学,下半辈子就要做清洁工人。”
这样的一句话中至少有个逻辑谬误:第一就是将考上大学与做清洁工之间形成了简单归因,也就是考上了大学就不会做清洁工,考不上大学就一定会做清洁工;第二是对于做清洁工存在虚假两难,也就是认为不做清洁工就是好,做清洁工就是不好。
就算考不上大学,也不一定就能表示以后只能做清洁工人;即使考上了大学,也不一定就以后不会做清洁工人;做清洁工也并不是一个多么不好的职业。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例如:“你再不煮饭,今天晚上我们便要挨饿。”其实除了在家中吃饭外,完全还可以出外点餐;也可以通过点外卖;也可以在家吃点水果代替一下。
发散的问题不论是任意选取的,还是有所限定的,所涉及的都应当是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是暂时不可能的或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对象和状态。
由发散思维得出的观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实际的、荒谬的、不可行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观念在经过转换后,可以成为合理的有用的思想。
总之,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集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目的是集思广益,协商出多种方案再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