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886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有粉丝评论区留言问自己的口疮为什么那样顽固,多少年都不能彻底治愈呢?
顽固口疮的原因,按照中医道理最常见的就是脾虚湿阻、心脾积热、肝郁化火、肝肾阴虚。前面两个属于实证口疮,好治。后面两个属于虚证口疮,虽能治愈,但容易复发。
如果是脾虚湿阻,可以用什么方法治疗呢?中医治病,就是如此,看似口疮发生在口腔黏膜,但真正的原因却是脾虚湿阻,那就可以用名方参苓白术散治疗。
参苓白术散,方出自宋代官方所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人参、白术、茯苓、桔梗、莲子、薏苡仁、淮山药、白扁豆、陈皮、甘草组成。功擅健脾益气、渗湿利湿利水止泻。
那参苓白术散为什么可以用来治疗顽固口疮的?

顽固口疮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局部主要在口疮部位采取消炎止痛促进黏膜愈合为原则,像市面上的溃疡膜、溃疡散等局部贴敷。全身只能对因治疗,促进愈合,减少复发为目的。
中医的治法,先要看其病因。明代医家薛已在《口齿类药》中认为:
口疮,上焦实热,下焦阴火,中焦虚寒,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
口疮还可以因为心火旺导致——《素问》中讲:
诸痛疮疡,皆属于心。
导致口疮的火热, 还分实火和虚火。
实火口疮,大多可机体处于眼健康,饮食长期嗜食辛辣肥甘厚味,久坐不动,容易导致脾虚丧失健运,湿浊内生,湿浊阻滞,聚久生痰热。这类口疮,舌苔多黄腻,脉弦滑。所以实火口疮,抓住痰热这个要点,用黄连温胆汤效果就很好。
而虚火口疮,常见肾阴不足,肾虚生虚火,虚火上炎熏蒸口舌,属于阴虚火旺型虚证口疮,比如中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因为激素波动,出现内分泌紊乱,更年期症状还常伴有口疮发生,知道则可以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
另外长期饮食不节,导致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司,上焦阳气不能下行温煦肾水,下焦治肾水不能上济至于不心火,心火独生盛,循经上炎,也可导致口疮,独爱你脾胃虚热型,比如那些慢性未病患者,或长期脾胃差,他们的口疮是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旺,心火属于阴火,起于下焦,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替。乃内伤脾胃而致。治疗可用名方参苓白术散治疗。

举个例子——
64岁老刘,6 年前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口破生疮疼痛难忍,之后可不得了,口疮动不动就发作,不过给以相应的治疗后可缓解,但还是复发。
这次复发,就是口破生疮,疼痛难忍,导致吞咽进食困难,伴有身体乏力四肢没劲,口干单不想喝水,睡觉易醒而难再睡,大便一日两三次,偏稀不成形,兼有未能完全运化的食物残渣,不饥,吃的多会腹胀,纳呆,面色苍白无华,神疲卷大乏力,少气懒言,形体销售,舌淡嫩边有齿痕,舌胖,苔薄白。
据此中医辨证为脾胃虚损、中焦气虚导致的复发性口疮,施以健脾益气和胃祛湿的方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党参、茯苓、怀山药、炒枳壳、炒扁豆、炒白术、陈皮、苏梗、炒谷芽、炒麦芽、砂仁(后下)、薏苡仁、莲子、田七粉、炙甘草。
上方日一剂,常法水煎两次混合药液约 300ml,早晚温服。先服用一周。
果然,老刘服用五天后,口疮就大减,身体乏力、腹胀大为好转,大便成形。
效不更方,上方续服一周,口疮愈合,诸症消除。为巩固疗效,续服半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参苓白术散能够治疗口疮的具体病机和方解,明天的科普继续解读。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17年第7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黄江等文章《张小萍教授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