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山西吕梁2025高三上期末《泥火盆儿》张金凤)
与郁达夫《故都的秋》相似,本文呈现出很强的镜头感,这种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①文章从苍茫原野到红彤彤的炉火,从一座座村庄到一户户人家,如同镜头由远景转向特写,由中景转向近景。
②文中呈现了不同人物在泥火盆边烤火、做活儿、做美食、品酒、讲故事等一个又一个生活场景,如同镜头不停切换。
③文中的场景有背景、有活动,有声音、有色彩,有静态、有互动,有温度、有味道,如同镜头可视、可听、可感。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镜头感?
镜头感,是指作者运用类似于电影镜头的表现手法,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具体且富有画面感的场景或意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亲眼目睹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在眼前展开,从而增强作品的直观性、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带领读者深入到文本所营造的情感与意境之中。
二、镜头感的形成(从景物描写的手法角度考虑)
1.敏锐的观察捕捉
作者需要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能够捕捉生活中那些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瞬间、细节。比如描写秋天的景色,作者留意到落叶飘落在青石板路上的姿态、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的斑驳光影,这些细腻观察所得的素材,为构建镜头画面奠定基础。
2.独特的视角选择
如同摄影师选择拍摄角度,散文作者会挑选独特的视角来呈现事物。可以是宏观俯瞰,如“站在山顶,城市像一片璀璨的星河镶嵌在大地之上”;也可以是微观聚焦,如“花蕊中那一滴晶莹的露珠,折射出整个世界的色彩”。不同视角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有助于形成独特的镜头感。
3.白描勾勒
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如鲁迅在《故乡》中描写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几笔就勾勒出饱经生活磨难的闰土形象,画面感十足。
4.动态描写
通过对人物、景物的动作、变化进行刻画,让画面动起来。如宗璞《紫藤萝瀑布》里“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赋予紫藤萝花动态,仿佛能看到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的画面。
5.色彩渲染
借助丰富的色彩词汇描绘事物,营造视觉冲击和氛围。如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通过红、粉、白三种色彩描绘春花烂漫的景象,展现春天的生机勃勃。
三、镜头感的效果
1.增强代入感
生动的镜头画面使读者更容易将自己代入文本情境,仿佛身临其境,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读到描写海边日出的段落,读者仿若站在沙滩上,感受海风拂面,目睹红日喷薄而出,从而更能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深化主题表达
借助镜头感呈现的具体画面,能将抽象的主题具象化。比如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主题时,通过描写故乡老房子的炊烟、熟悉的小巷等画面,让读者更直观感受到作者眷恋故土的深情,使主题表达更深刻、动人。
3.提升审美体验
富有镜头感的文字为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无论是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还是繁华都市的独特景致,都能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视觉美感和艺术熏陶,提升文学审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