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老谢语文 2025-02-01 17:58:41

【典型例题】(浙江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质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广陵茱萸湾晚泊 贺铸

冷云抛雪未成花,过埭[注]东风冻著沙。

荻浦渔归初下雁,枫桥市散只啼鸦。

旧闻南国饶春事,行见东风换物华。

老病心情亦何有,药囊诗卷是生涯。

[注] 埭(dài):堵水的土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冷云中飘落的雪未成花,沙滩冻结,极写茱萸湾环境的凄冷。

B.颔联中“渔归”“初下雁”“市散”“啼鸦”,与题目中的“晚”字相契合。

C.颈联“春事”意为万物散发着春的气息,“物华”意为此地生活殷实富足。

D.诗人年老多病,漂泊异乡,面对萧索的景象,心中生出无限感慨和悲凉。

16.这首诗在表达上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实相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C(“物华”,此处为美好的景物)

16.①作者实写了晚泊茱萸湾的自然环境和年老多病、羁旅漂泊的生活现实;②虚写了所听到的南国美好春事和东风即将带来的万物变化;③虚实结合,使本诗的意境得以拓展,更加深邃旷远,情感更加丰富蕴藉。(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译文】

寒冷的阴云像是要抛出雪花却还未形成花朵,经过堤坝时东风凛冽,连沙子都仿佛被冻住了。

长满荻草的水边,渔人归来,大雁刚刚落下栖息;枫桥附近集市散去后,只剩下乌鸦啼叫。

过去就听闻江南地区春天的趣事繁多,很快就能看到东风吹过使万物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年老多病,内心还能有什么追求呢?唯有药囊和诗卷陪伴我的生活罢了 。

【知识梳理】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虚与实的相互映衬、补充,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表达更加丰富。

一、表现形式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诗人常先描绘眼前真实可见的景象,再展开想象,勾勒出不存在于当下的虚幻之景。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前几句写关于瀛洲、天姥山的传说,是虚写;后面几句对天姥山雄伟气势的描写,仿佛亲眼所见,是实写。随后诗人描绘梦游天姥山的奇幻经历,则又进入虚境。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或梦境为虚

以现实场景为基础,穿插回忆中的过往景象或梦中情景。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是实写对亡妻的思念以及自己现实中的沧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则通过梦境再现与妻子重逢的场景,属于虚写。

3.客观之景为实,主观情感为虚

诗人描写客观存在的景物,借此抒发抽象的情感。像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实写离别时的环境和饯行的场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既有对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细节实写,又有对离别后孤独寂寞、前途迷茫的想象虚写,将离别的痛苦、惆怅等主观情感融入其中 。

二、特点

1.相互依存

虚与实紧密相连,相互依存。虚景往往基于实景而生,是对实景的延伸、拓展或升华;实景则因虚景的映衬而更具深度和韵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2.灵活转换

在诗词中,虚实之间的界限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灵活转换的。诗人常常根据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需要,自如地穿梭于虚实之间,使诗歌的节奏和层次更加丰富多变。

3.含蓄委婉

虚实结合手法避免了情感和意境的直接、直白呈现,而是通过虚实相生的方式,让读者在品味和联想中逐渐领悟诗歌的深层意蕴,使诗歌具有含蓄委婉之美。

三、作用效果

1.拓展意境

通过虚实结合,打破了现实时空的限制,将不同时间、空间的景象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为广阔、深邃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既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自然实景描绘,又有诗人对这种宁静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一虚的表达,虚实结合,营造出空灵、清幽的意境。

2.强化情感表达

抽象的情感借助具体的实景得以生动展现,而实景又因融入了情感变得更具感染力。虚实相生,使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深沉,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实写眼前衰败之景和自身状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通过想象泛舟双溪的虚写,更深刻地表现出她国破家亡后的浓重哀愁。

3.增添艺术魅力

虚实结合手法使诗歌在结构上摇曳多姿,避免平铺直叙,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这种手法也使诗歌充满了朦胧美和含蓄美,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提升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0 阅读:0
老谢语文

老谢语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