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物象作用”例解

老谢语文 2025-01-24 17:56:39

高考“小说物象作用”例解

一 、高考真题:

例1:(2017·江苏卷)《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②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③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④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每点1分)

例2、(2020·全国新高考ii卷)《大师》

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4分)【参考答案】①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②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

例3、(2021·新高考全国I卷)(《石门阵》卞之琳)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 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 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例4、(2021·浙江卷)《麦子》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②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③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解题思维】

第1步:精准审题,明确方向。“麦子”是物象,“探究”其在全文中的作用,明确了考查方向,是物象作用题。

第2步:精读文本,筛选信息。老头和老婆婆就像文中所写的“麦子”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一样能够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下去。“麦子”也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失去孩子,把麦子当作自己的孩子的情节;从结婚以来就一直种麦子;结尾写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仍然没有离开麦子,“麦子”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麦子”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

第3步:提取精要,规范作答。结合题干要求,根据第二步的分析,从人物、情节、主题三个角度提炼要点、分条整合“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即可。

二 、知识点链接:

物象作用题五个角度:自身作用、人物作用、情节作用、环境作用、主旨作用

自身作用: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自身独到的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

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兰、竹等。

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环境作用: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主旨作用: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物象作用“3注意”(1)根据物象种类与特征判断其作用。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于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应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如人使用的器物、伴随于身的动物等,要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主体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结构、主题方面的作用,次要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环境和人物方面的作用。

(2)注意物象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上下文分析。

(3)自身的作用。自身的作用指的是物象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三、回扣教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火”“酒葫芦”,《哦,香雪》中的“铅笔盒”,《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项链》中的“项链”等等。

练习示例:《哦,香雪》中多次写到“铅笔盒”,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小木盒是香雪的铅笔盒,它笨拙、陈旧;自动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的象征。②作者借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山村少女对城市文明的向往。③作者借助铅笔盒塑造了香雪这个人物形象,香雪对自动铅笔盒的追求表达了她自我认识的觉醒,包含了她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以及她对改变自己命运与家乡命运的憧憬。(人物与主题)

四 、学以致用

阅读茹志娟的《春暖时节》,完成题目。

小说中多次写了“大虾”,请简要分析其丰富意蕴。(6分)

参考答案:①虾是一家人的希望。在生活困难的时候,他们靠钓鱼虾渡过了难关。②虾是一家人欢乐生活的象征。父子三人逗弄虾,虾曾经给一家人带来欢乐。③虾意味着静兰与丈夫感情的隔阂。丈夫忙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她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二人没有了共同语言,丈夫对曾经给他们全家带来欢乐的虾也没有了兴趣。④虾意味着夫妻二人的感情隔阂消除了。二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共同努力着,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丈夫给静兰夹虾,意味着二人没有了感情上的隔阂。

解析 “大虾”在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次,可以抓具有特征性的来写。如“解放前两年,明发失业,一家四口怎么活呢!于是夫妻俩晚上轮流到河边钓鱼虾卖。一次,静兰钓到许多大虾,尽管孩子饿,哭着要吃,但还是卖了换钱”。最初因为生活所迫,二人去钓鱼虾,这说明虾是一家人的希望。“静兰把虾放在脸盆里,虾跳蹦着,爬着。明发和两个孩子围在盆边看,拿草棒去逗,父子三个乐得哈哈大笑”。生活好转之后,静兰买来的虾曾给全家人带来欢乐。“许久,静兰沉不住气了:‘明发,我今天买到虾了。’‘哦!’明发没抬头。‘明发,你看……’这次明发回过头来了:‘买到虾,好极了。你又何必麻烦呢?我随便吃什么都行。’随后又回过头去在纸上画开了。”明发对虾并没有兴趣,而静兰感觉内心很失落,二人有了隔阂了。“‘静兰,你辛苦了,多吃一点。’静兰忽然看见伸过来一双筷子,筷上夹着一只鲜红的大虾……”说明二人的感情隔阂消除了,因为二人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0 阅读:4
老谢语文

老谢语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