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及其家人的生活,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奢华
小西水历史
2025-01-30 10:58:38
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当上山西都督以后,除使用公款兴办公营企业,与商民合作兴办合营企业外,还以“庆春堂''(阎书堂的堂名)和“庆山堂”(阎锡山的堂名)的名义,先后在各地开设了许多私营企业。在河边村又高价购买了500多亩好地,开设了六大字号及“劝业厂”。通过出租土地、开办商店、放高利贷和买空卖空等手段,几年时间,聚敛了大量钱财。据说,光阎书堂就拥有600多万元,成为腰缠万贯的河边村“四大家族”之首。1938年日军侵入河边村以后,曾用汽车拉运阎府的金条、金砂和银元。
虽然如此,阎锡山一家在河边村的生活却仍然谨守俭仆,并不奢侈豪华,与他家的地位、钱财相比,极不相配。日常穿戴,主要以丝、绸、麻、棉、毛、皮为主。阎书堂一般穿中式绸缎袄裤、家做鞋,有时也穿市布(当时叫爱国布),只有出远门或逢年过节时才穿长袍马褂。阎锡山平常只穿中式短衣裤,外出时穿长袍马褂,或布做的,或绸缎做的,头戴瓜皮小帽,脚穿布袜子、家做鞋。即使陪同蒋介石回河边村,陪同冯玉祥到西汇,都是如此。只有在极少数场合,才穿礼服。比如他发迹后第一次“衣锦还乡”时,头一天穿长袍马褂,第二天给本村学生讲话,就戴着有缨穗的高顶帽子,穿着草绿色的大礼服。
阎家的女眷,日常居家,一律穿中式短衣长裤、缎鞋;出门时穿旗袍。但即使在夏天,穿旗袍时,也必须穿长统丝袜,里面短裤超出开叉,绝不能光腿外露。发式不赶新潮,或盘头或刘海剪发。阎母及阎妻徐竹青则为发髻,本份守旧。青年妇女,配戴银簪、耳环、坠子、戒指、手镯等。阎母则夏天头顶方手帕,前额两角掖在耳后,冬天头戴黑绒帽。
至于男孩,头戴虎头帽,脚穿老虎鞋,围嘴,兜肚,活像一个民间工艺品。上学后,穿学生服,留平头或分头。女孩梳朝天辫(当地叫“天不揪”),戴冠帽;上学后梳小辫,穿中式袄裤。即使娇惯成性的五姑娘阎慧卿,也只穿有大襟的短袄,中式掩裆长裤,梳一条油亮的长辫,和一般富裕人家的女孩子没多大区别。结婚后,青春年少,夏天也只穿短袖旗袍,平底皮鞋,打着洋伞步行回东堡婆家。
阎家老少的衣服,从不赏赐下人,也不能穿几天就放在一旁。严禁浓妆艳抹,只让淡粉妆点。据说阎锡山从来不用香皂洗脸,一般都用肥皂。
阎家日常主要吃机器面(白面)、袋装莜面和大米。有时也吃自家地里的粮食,如高粱面、玉菱面、养面、豆面、糕面。食用时,由佃户从“马号”粮库里计数取粮,磨好后计数交回。民国初年,河边村没有自来水,阎府吃水,全由佃户肩挑供给。6家佃户轮流应差,10天轮换一次。平常时间,阎府人员不多,佃户还可以供上,遇到阎锡山从太原回来,随从马弁一大群,一个人从早挑到晚,也忙不过来。
不论遇到哪家佃户应差挑水,早、午、晚三顿饭都在阎府伙房吃。下雪天,佃户给阎府扫雪,扫完后,阎府二管家给一个牌子,可到“马号”领取二升粮食。阎家一日三餐,日常主食有蒸馍、花卷、面条、包子、大米,有时也吃荞面、豆面抿面、高粱面鱼鱼、筱面窝窝。每顿饭离不开黄豆散散(稀饭)。阎书堂说,这饭营养可口、清热,比牛奶还好。吃饭时,全家老少三代同桌,有说有笑,共享天伦之乐。
日常副食,一般吃猪肉、豆腐、粉条、山药做的大杂燃,炒山药丝,炒鸡蛋,还有咸菜。除了过生日或节日,很少吃牛羊肉,更谈不上鸡鱼海味。就是招待公私客人,一般也是两荤两素。蒋介石来河边村探望阎书堂时,也只是当地的“五盔四盘“招待。即五个热碗四个冷盘。五热为丸子、豆腐、烧猪肉粉条、豆芽、烧山药;四冷为熟牛肉、蒸藕根、芥根丝、腐干,冷热搭配,有荤有素。冯玉祥在西汇时,阎锡山所送的礼品也只是当地产的核桃、柿饼,自产的葡萄和红枣。
阎家在河边村开设的商店,一年360天,只给店伙计白吃三顿饭,即大年初一一顿饺子,五月端午一顿包子,中秋节一顿油茶月饼。店伙计讽刺说:“我们河边的买卖,齐年三顿饭:清早羊肉白菜饺子,中午猪肉韭菜包子,晚上油茶月饼。”
阎家日常不喝酒,只有过时节、过生日或招待客人时才上少量的酒。阎锡山父子有时吸旱烟,很少吸纸烟。全府上下不准吸毒。一般饭后不准乱吃零食。至于饮茶,大多是砖茶,为茶中品位最低等的。女人孩子不想喝时,或者喝糖水,或者喝白开水。这种素淡的生活,不要说和达官贵人比,就是和富豪乡绅比,也相差一大截。
阎家修建了许多院落,外表相当排场,但室内却极其一般。住室一律土炕,从不用床。一律坐木椅,不用沙发。土炕上,下铺苇席,上铺毛毡或栽绒毯,放靠枕或耳枕。所用桌椅,大多是榆木或核桃木质地,硬木家具很少,描金柜不多。起先多用五台东冶镇一带的大立柜,后来用上晋中的炕柜。阎锡山和他父亲炕上,长年放着小炕桌,无论喝茶、写字、算帐、会客,一般都是盘腿端坐在炕桌旁。
阎家的陈设很少有古玩瓷器。最引人注目的是悬挂在阎书堂客厅上的一幅绣联。上联绣“雅量风清兼日月”,下联绣“高情涧碧与山红”,是蔡锷将军反袁前夕,托阎锡山的秘书长李敏之从北京带回来赠阎的。
阎家男女老少从不洗澡,只是用湿毛巾擦洗。所以河边村阎府,没有一处澡堂。除少数居室外,很少有暧阁,更没有绣帘垂幔之类。
2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