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北京的一家医院病房内,病情已经恶化的杜聿明正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杜聿明脸色苍白,面容消瘦,一双瘦骨嶙峋的手紧紧握住妻子曹秀清的手说:“我去世后,永远定居祖国,不要去其他地方。”
曹秀清早已泪流满面,她哽咽着回答说:“好,我都听你的。”听了曹秀清的回答,杜聿明才放心地闭上眼睛,了无牵挂地离开了。
杜聿明临终前为什么对妻子说这些话?他到底在担心什么?
蒋介石称杜聿明为党国的“救火队长”
杜聿明出生于陕西米脂的一个地主家庭,他家里几代都是地主,家境特别殷实,所以杜聿明妥妥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少爷。1924年,杜聿明与堂兄等人离开家乡,他们一路长途跋涉到了广州,想去报考黄埔军校。
他们带着一封于右任的推荐信,直接找到了蒋介石。蒋介石看了于右任的信,将他们几个全部留下,他们都成为了黄埔军校一期生。在黄埔学习期间,杜聿明认真刻苦,很多同学都忙着结交朋友时,只有他在默默地学习。
黄埔时期的杜聿明相当低调,甚至有些木讷。蒋介石曾经找杜聿明谈过话,谈话后蒋介石将他划到了愚笨、资质平平的一列。因此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杜聿明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他甚至一度产生回归故乡的念头。
直至1930年张治中担任第2师师长的时候,杜聿明才在他麾下担任营长。后来杜聿明凭借骄人的战绩以及出色的指挥才能,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蒋介石的手下派系林立,内部之间内斗严重,但他一向喜欢听话又能干的部下。不过可惜的是他手下大多数都是能打的不听话,听话的不能打,只有杜聿明是个例外。
杜聿明的作战风格特别沉稳,面对困难始终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在许多大场面中,他都能轻松掌控,只要杜聿明出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大事。蒋介石曾经称赞杜聿明是党国的“救火队长”。
许多国民党官员都抽烟、喝酒、打牌,杜聿明却没有这些陋习。他从不沉迷酒色,是国民党军政界的一股清流。除此之外,他还治军严明,部下战士骁勇善战,战绩斐然。
杜聿明专心练兵和打仗,他还将自己的练兵心得总结后形成理论传授给大家。杜聿明的这种才能,纵观国民党内部的将领,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达到这种水平。因此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蒋介石越发重视杜聿明,将其视为心腹爱将。
杜聿明不止自己会教,而且学习能力一流。有一次蒋介石将一个装甲兵团交给他指挥,尽管没有基础,但他硬是靠着外国教官的指点学会开装甲车,这种能力在国民党政府中堪称一流。
在抗日战场威名远扬
在抗日战争中,杜聿明虽然不是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却是迎战日军主力最多的将领。
1939年,日本名将中村正雄率领王牌军第五师团攻占了南宁,没过一个月又攻下了昆仑关要塞。西南边陲的门户大开,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国家和民族的危难时刻,杜聿明临危受命,准备反攻夺回昆仑关。他冷静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战局,确定了作战部署。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杜聿明率领国民党第五军对昆仑关的日军展开进攻。
杜聿明几次将昆仑关拿下,可是日军转眼间又组织攻势,将阵地夺回去,双方相持不下。杜聿明亲临战场指挥,他沉着冷静,没有被战局的变化影响。他和顽强的第五军将士们与日军激战了整整18天,最终消灭中村正雄在内的日军第五师团。
这场战役的辉煌战绩令国内同胞精神振奋,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的斗志。一时间,杜聿明在全国范围内威名远扬。
杜聿明临终前叮嘱妻子:我死后,要定居祖国
杜聿明是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级别最高的指挥官,他曾统率70多万的军队,在淮海战役中与我军交战。1949年战败后,杜聿明化妆逃亡,却被老乡发现,最终被我军战士活捉。
后来杜聿明被送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最开始他拒绝学习,不接受任何改造。时间久了,杜聿明被共产党真诚的关心所打动,他不再固执,而是积极配合改造,思想也渐渐进步。
通过改造,杜聿明对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他曾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做过许多危害我党的事,但现在共产党对他却像亲人一样,这让他很惭愧。杜聿明真心想悔过,于是他认真学习和劳动,争取早日完成改造。
1959年杜聿明改造成功,被第一批特赦出狱。他没有家可回,国家就给他安排住处。除此之外,国家还给他安排了工作,从事文史资料的研究整理,杜聿明知道后十分感动。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杜聿明被捕后,他的家人都去哪了呢?
原来当初杜聿明被俘时,蒋介石就将他的太太曹秀清骗到台湾,还说:“杜聿明在战场牺牲了。”由于曹秀清一直没有杜聿明的消息,便听信蒋介石的谣言。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得知岳父在大陆的消息,他暗中通知了曹秀清。因为儿子客死他乡,曹秀清趁着去美国为儿子办丧事的机会,这才脱离了特务的监视。她从美国辗转回到中国,见到了阔别10年的丈夫。
1963年,杜聿明和曹秀清又一次举行了婚礼。杜聿明一生总共办过两次婚礼,可新娘从始至终都是曹秀清一人。他们在北京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直至1981年杜聿明去世。
杜聿明在临终前曾叮嘱曹秀清:“我死后,你要定居祖国,不要去台湾,也不要去美国。”杜聿明担心他不在了,没有人能照顾曹秀清,无论是台湾还是美国,他都放心不下。只有让妻子留在祖国,杜聿明才能安心离去。
杜聿明的临终遗言充满了对妻子的不舍,也充满了对祖国的信任。只有祖国才能让他托付自己的一生挚爱,才能让他放心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