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初,毛主席来到南京视察,期间还接见了有“谭老板”之称的谭震林。闲聊一番后,毛主席突然看向谭震林,问他:“谭老板,你银行里存了多少钱?”
听了毛主席的话,谭震林十分意外和震惊,但还是如实回答。谁曾想毛主席听后却长叹一声。这是怎么回事呢?毛主席为何要这样问,背后有何深意?
毛主席来到南京考察
1953年,毛主席在谭震林、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南京视察工作。一路上,毛主席不时与身边的同志交谈着对南京发展的期望与设想。
到达南京后,毛主席找来苏州市委书记刘中和市长李芸华。毛主席坐在椅子上,说道:“刘中同志,苏州的经济发展如今是个什么状况,你详细和我讲讲。”
刘中稍作思考后,条理清晰地汇报起来:
“主席,苏州自解放后,经济发展态势一直良好。咱们的工业稳步增长,像纺织、丝绸这些传统产业,带动了不少就业,产品销路也不错。农业方面,通过土地改革,农民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市场上物资供应充足,百姓生活也安定。”
说到这里,刘中顿了下接着说:“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苏州一带的银行储蓄却出现了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都没有好转。”这时李芸华补充道:“主席,我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情况,有些农民把钱存入银行后,又因为担心物价波动而提前支取了。”
毛主席问道:“这种情况普遍吗?大概涉及多少?”李芸华思索了一下回答道:“目前来看,在一些农村地区有一定的普遍性,初步估算涉及的农民数量还不少,但具体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统计。”
毛主席轻轻点头,“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啊,群众对物价这么敏感,反映出他们对物价稳定的期待。这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说着,毛主席拿起桌上的本子,在上面认真地记下了几笔,边写边喃喃自语:“物价稳定……农民存款……”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晚上七点,毛主席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说道:“时间过得可真快啊,难得大家聚在一起,今天我请客。”众人跟随着毛主席的脚步,来到了一节车厢里,六人依次落座。
毛主席坐在主位上,他拿起筷子,笑着说道:“平日里大家都为了工作四处奔波,今天就趁着这顿饭,咱们好好聊聊,放松放松。”杨尚昆笑着接过话茬:“主席,您太客气了,这段时间您才是最辛苦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毛主席问谭震林:你银行里存了多少钱?
毛主席一边吃着饭,一边思考着国家大事,嘴里还不时念叨着:“咱们国家现在还不富裕,大家都得艰苦奋斗啊。”吃着吃着,杨尚昆问道:“主席,菜还合口味吧?” 毛主席点点头,笑道:“嗯,挺好的,这辣椒炒得够味。”
这时,警卫员走过来轻声说:“主席,饭钱他们说不要了。” 毛主席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我们每一笔账都要算清楚,不能占公家的便宜。”说完便起身结了账。
晚饭之后,毛主席又把之前储蓄下降的问题说给了杨尚昆、罗瑞卿、谭震林三个人听:
“今天咱们必须得重视一个问题,就是储蓄下降的事。大家想想,老百姓只有手里实实在在地有余钱,才会想着往银行里存。这银行储蓄啊,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咱们经济发展的很多情况。现在储蓄率在下降,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必须赶紧想办法解决。”
众人认真聆听着毛主席的每一句话,毛主席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突然话锋一转:“大家都在银行里存了多少钱呀?”,坐在一旁的杨尚昆主动说:“我存了10元。”罗瑞卿抬起右手,比出一个“8”的手势:“主席,我存了8元。”
见谭震林不搭话,毛主席便问道:“谭老板,轮到你了,老实交代,你在银行存了多少钱?”当被问到个人积蓄时,谭震林的脸上 “唰”地一下红了起来,好一会儿他才支支吾吾地开口:“30元……”
毛主席听闻,说道:“连谭老板才存30元,看来咱们的经济形势还是不太乐观啊。” 作为政府工作人员,谭震林仅仅存下三十块钱。从这一细微之处,便能管窥当时的民生经济状况:百姓们大概率也是入不敷出,难以攒下积蓄,生活捉襟见肘,足见经济形势严峻。
对此,毛主席向提出指示:
“要想尽一切办法发展经济,农业、工业都要抓,要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实实在在地提高。要多关注群众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
“谭老板”称呼的由来
在革命队伍中,大家通常以同志相称,但毛主席却称呼谭震林为“谭老板”,这是为什么呢?
自1927年谭震林上井冈山后,便一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工作。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谭震林接到命令,要前往苏南开展敌后工作。为了顺利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他和随行人员精心准备了一场“伪装之旅”。
一路上,大家时刻保持着警惕,同时又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遇到日伪军的盘查,谭震林总是镇定自若,以老板的口吻和他们应对。
有一次,一群日伪军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为首的军官上下打量着谭震林,问道:“你们是做什么的?”谭震林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们是做丝绸生意的,这是要去苏南进货呢。”说着,还指了指随行同志挑着的几捆丝绸样品。
军官又问了一些关于生意上的事情,谭震林都对答如流,旁边的同志也配合着点头。日伪军见没什么可疑之处,便挥挥手让他们过去了。
在旅途中,大家都称呼谭震林为“谭老板”,谭震林听着这称呼,心里也觉得挺有意思,感觉自己真的成了一个商人。他还时不时地和同志们开玩笑说:“咱们这一路,可不能露了马脚,不然这‘谭老板’的招牌可就砸了。”
同志们也都笑着回应:“放心吧,谭老板,我们肯定把您伺候好了。”就这样,他们遇到合适的机会就卖出一些丝绸,既不显得突兀,又能赚些路费。最重要的是成功骗过了日伪军,让敌人没有察觉到他们的真实身份,最终经过长途跋涉终于顺利抵达苏南。
从那以后,“谭老板”这个称呼就在同志们中间叫开了,大家都习惯性地这么喊他,就连毛主席听说了这件事也跟着叫起了“谭老板”。
新中国成立后,谭震林始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不懈努力。然而1976年9月,一个噩耗传来——毛主席逝世了。谭震林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难过:“毛主席啊,您怎么就走了啊……”
在谭震林心中,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领袖,更是引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给予他无数关怀和指导的恩师与挚友,毛主席的离去让他深感痛心和不舍。1983年9月30日,谭震林因病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