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很多读者好奇我的IP,为什么一会儿是北京,一会儿是湖北,一会儿又是广东、香港……
其实这就是我的生活轨迹。
我一年大多数时间都要用于市场调研,但主要生活的城市就三块,北京、武汉、以及大湾区。
这三个地方代表着中国经济格局的三条支柱。
北京是政治中心,政策风向标,研究院在那边;大湾区代表外循环,经济较为活跃,改革开放第一阵地;而武汉,则是内循环的基础,华中的重要支点。
主要base在北京,但一到了快入冬的雾霾天,身体就受不了,马上买票去大湾区。
一来气候好,二来生活场景比较多元。
今天在广州大佛寺跟师父禅修,明天去佛山顺德小馆回顾一些美味,后天从珠海过关去澳门,citywalk吃点儿葡式蛋挞……
闲来无事,就去海钓,或者南边的孤岛上晒太阳,喝茶看日出写稿件。
这还是大湾区的西部的生活,东部的深圳、香港、东莞、惠州同样丰富,城市之间距离都不远,一周可以在3-4个城市间游玩。
可以说,在城市规模性联动这块,全国没有比大湾区做的更好的了,当然这也归功于几十年来沉淀下的轨交路网,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于大湾区的每个角落。
其实很多人比较混淆珠三角和大湾区的概念,最简单的讲,珠三角约等于广东省,大湾区约等于广东省+港澳两市。
2017年,大湾区概念诞生,但市场普遍预期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港澳人对政策并不怎么上心。
这也很好理解,港澳人的生活一直超越内地几个level,虽然住得很窘迫,但是高薪收入和福利待遇,足以熨平任何焦虑情绪。
真正的转变,其实是在疫情后。
香港的朋友说,骚乱+疫情,连续几年的大动荡导致整个香港经济特别疲弱,当地人收入严重缩水。各个行业都过得不好,尤其是涉及到中下游民生的旅游和消费。
再加上这几年国内建设了海南岛免税区,以及带货电商的繁荣,极大分流了到港消费的需求。
在体会到巨大落差后,很多港人的立场开始从“无所谓”慢慢转移到“拥抱”内地。也慢慢明白,香港的繁荣并不是凭空发生,而是来自于祖国的投喂和照顾。
疫情后,香港和内地恢复交流,让人惊讶的是,香港掀起了“北上热”。
一到周五,港人就带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去深圳的列车,别人还以为是去上班的,其实是去深圳商场扫货。
满是香港人的深圳山姆
去山姆抢超大份额的预制菜,囤盒马的生鲜水果。无锡的水蜜桃抢得头破血流,很多人深圳人吐槽,香港难道没超市?
大概从7月开始,平均每天15万多的港人到深圳消费,吃喝玩乐、按摩看病……
而且港人独爱阿嬷手作、太二酸菜鱼和鲍师傅,称之为北上美食三件套。归根结底在于内地低消费、高享受。
我对比了一下,香港奈雪茶同款40块钱一杯,深圳19块钱,香港打车27块钱起步价,深圳10块钱。
很多物价都是3-4倍的价差,香港赚钱深圳花第一次热度是在2000年左右,而现在又进入了第二波高潮。
深圳的朋友说,除了节假日和周末,深圳商场含港量达到100%,出街到处能听到熟悉的港式粤语,现在的大湾区才有些“融合”的样子了。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澳门。
澳门几十年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一尘不变的街道,来回穿梭的摩托车,金碧辉煌的赌场,拍照打卡的游客。
作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城市之一的地方,住在这里的人似乎已经习惯了“挤”在一起,枕着街道轰鸣的马达声睡觉。
二十年前,已经完成了城镇化 100%,那时候内地还很落后,大楼都不是很多,然而现在站在澳门街道,就能看到隔壁内地耸立的现代化大楼。
但澳门那种老去但不失繁荣的文化底蕴,独有的国际化氛围,依旧历久弥新,尤其是赌场。
除了疫情,赌场几十年来从未关过门,是真正的刚需产业。
里面全部封起来,打满氧气,饮品都是清一色的能量饮料,为的就是在坐的赌客打起十二分精神,把钱撒在里面。
但其实游客能看到的赌场,普遍是大众赌场,赌场也不靠这个赚钱,大概是每100块钱赌资流水,赌场只能从中抽 3-5 块钱。
真正赚钱的,其实是 VIP贵宾厅,可以给赌场贡献 7 成的流水。
至于赌资多大,大家可以自行想象,反正我去过几次基本都是看着朋友玩。一场下来可以瞬间让一个千万富翁归零,也可以让一个穷光蛋在北京二环买套四合院。
博彩这种产业,有好有坏。
好处是来钱快,10月份澳门一个月博彩毛收入就达到了195亿澳元,创下疫后新高,预计一年可以达到2000亿澳元。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贡献给了当地财政,做城市更新、配套建设、居民福利,澳门人均收入全球第三,福利待遇仅次于瑞士。
坏处当然也很多。
我前几天去深刻记得赌场门口,一对澳门小夫妻在吵架。女方哭着说,不让你来玩,你偏来,家里钱都输光了。男的扶着摩托车,边走边嘟哝,没事下次都能赢回来……这次运气不好。
赌博毕竟是赌博,成瘾性太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其次博彩产业比房地产更严重,会吞噬掉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澳门产业结构单一薄弱。
一场疫情就能看出来,连续两年赌场关门,印钞机停转,整个城市财政受到挑战。
一个当地的朋友说,再怎么做也不可能回到2019年了,内地反贪反腐越来越严苛,很多路都被掐死了,背后的逻辑你细品。
所以疫后的澳门也特别想主动拥抱内地,看能不能两条腿走路,目前横琴封关在即,也是在谈条件,哪些到底真的归澳门所有,哪些归横琴所有,但根据目前的整体推进过程,要么是年底,要么是明年年初。
一场疫情,改变了港澳人的观念,这对于促进大湾区成长反而是一种特别的催化剂。
当然也离不开政策方面的运作,比如年中放开港澳车北上,海关吞吐量巨大,截止目前已经超过100万辆次。
港澳人到内地买房、就医、上学等政策口子都在陆续开放,届时大湾区的所有生活体系将被彻底打通,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湾区。
11月8日,我还去参加了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6场专题产业对接会基本都塞满了人,新经济最吸睛。
5G技术、新能源、芯片、新储能等等,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外资企业总体签下859个“大单”,总金额达到2.24万亿。
有产业才会有人口,才会有虹吸的基础,这在中美关系逐渐缓和后,会迎来新的突破“奇点”。
2010-2020年期间,大湾区人口累计增幅超35%,远超全国同期5.4%的增幅,是京津冀地区的6倍多,长三角地区的近4倍。
整体流入量高达4000万人,是全国乃至全球人口流入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而下一个十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