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常桂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治医师
徐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副主任医师
血压,作为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其波动不仅受到个人生活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与季节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四季的变换,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血压的波动。高血压患者及时改变并适应生活方式,对于维持血压稳定、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1 不同季节血压的典型变化
血压的季节性变化,通常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均存在。大量研究均证实了,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均存在血压的季节性波动;而我国由于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冬夏气温差异显著,大部分地区年气温差较大,使得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尤为明显。
冬季血压会升高:冬季气温较低,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和血液循环,会自然地收缩外周血管,导致外周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这主要是由于季节变化带来的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血压波动。
随着气温的下降,血压水平呈上升趋势,这已经在大量研究中得到证实,同时,寒冷环境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使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从而升高血压。特别是对于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的患者,血压在冬季的波动更为显著。
夏季血压变化:与冬季相反,夏季气温升高,皮肤表层的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促进了血液循环的加速,导致血流量的增加,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夏季人们出汗增多,血容量相对减少,也易导致血压下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在夏季都会出现血压显著降低的情况,这主要取决于个体的生理差异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春季和秋季血压变化:春秋季节作为冬夏之间的过渡,气温逐渐变化,血压也呈现出相应的波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血压开始从冬季的高峰逐渐下降;而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血压也开始逐渐上升。这两个季节的血压波动相对较为平缓,但仍然受到气温、昼夜节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虽然季节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普遍存在,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个体差异、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年龄、疾病状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关注血压变化时,应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02 季节变化时,如何调整降压药物
定期监测血压:是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的关键。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季节变换时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监测血压可选择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
1、家庭血压监测:对于患者而言较为简便,一般是在清晨起床后、服药前后以及睡前等关键时间点进行测量,以全面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家庭血压监测是一种高重复性和可靠的预测心血管并发症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精确评估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幅度和趋势。
2、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排除“白大衣”效应,有助于发现隐蔽性高血压。与家庭血压测量比较,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血压的客观变化,有助于发现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别是夏季夜间高血压的发生。
对于血压容易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患者,建议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趋势和波动范围,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医生在决定调整用药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因为血压的变化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使用了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感染、脱水、减重、频繁大量饮酒、食盐摄入量显著变化、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存在影响血压波动的疾病。
对于有靶器官损伤或合并症的患者而言,在调整降压药物时更需谨慎对待,这些患者往往伴随着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血压调节功能较差等病理状况,对季节性气温的波动表现得尤为敏感,因此血压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这些患者在季节交替时可提前干预,避免血压季节性波动幅度过大。同时需要灵活调整降压方案,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使血压全程、全面达标。
遵循医嘱动态调药:患者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时,至关重要的是遵循高血压专科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及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严格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以监测治疗效果。
在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后,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详细告知医生药物调整的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夏季,血压降低是一个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血压患者可以随意减药或停药。血压的降低有可能是季节性因素与药物治疗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停药或减药不当,很可能导致血压反弹,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夏季容易血压降低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咨询高血压专科医生,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逐步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果减少药物剂量后血压仍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且无明显不适症状,可考虑维持当前剂量或减少药量。但切记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发生意外。

03 季节变换时,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调整生活方式:季节变换时,适当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稳定血压。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和生活习惯。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春秋季时注意关注气温变化。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减少油腻、高盐食物的摄入,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适量的运动,这些亦有助于防止血压波动。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血压,季节变换时人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增大的情况,因此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及时就医:如果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
季节变化是影响血压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应充分了解这一生理现象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维持血压稳定,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