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太清宫位于崂山蟠桃峰下的山坳中,由于被三面的群山环抱,挡住了冬季北来的寒流,南向大海,保证了气候的温暖湿润,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近似江南的气候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国各地的植物均能在此生长,顾炎武谓其“山深多生草药,而地暖能发南花”,被誉为“北国小江南”,是最适宜养生居住的风水宝地。


太清宫地势起伏较大,院落布局,自由灵活。太清宫主体分三官殿院落、三清殿院落和三皇殿院落三条轴线,三条轴线上各自以主殿形成院落,建有山门,形成相对独立的园林空间,单个院落内基本都是以沿正殿和垂花门形成的轴线左右对称布局。园林布局与建筑浑然一体,尽显天人合一的生态建筑之美。崂山最著名的花卉是“耐冬”茶花古树,她们都集中分布在太清宫各个院内,共有4株。

耐冬,是山茶花的一种,青岛市的市花,常绿灌木或者小乔木,树姿优美,树叶浓茂,四季长青,能在北方百花凋零、瑞雪飞舞的冬季迎风怒放,因此取名“耐冬”。山茶花一般可耐-8℃低温,但青岛有气象记录以来,其极端低温是-16.9℃(1931年)。崂山的山茶花在漫长的岁月里,抵挡住了各种恶劣气候变化,至今枝繁叶茂,繁花似锦,是我国观赏植物界的一朵奇葩!


一般认为,山茶花是南方的树种,不会生长在青岛所处的纬度上。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青岛崂山几座著名的道观里都栽培着茶花古树,成为崂山著名的人文景观。崂山耐冬是山茶花这一物种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分布最典型的北方代表,是唯一一种能在温带生长的山茶科植物。耐冬花型紧凑优雅,花瓣鲜红欲滴,花心嫩黄骄人,花期从每年11月份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5月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崂山是耐冬古树云集之处,以数量最多、树龄最长、历史最悠久而著称,自古以来就流传了很多关于耐冬的美丽传说。


太清宫白雪塔
耐冬作为山茶花的一种,最先广布于青岛周围的海岛。明朝以前,青岛市区和崂山山中并无耐冬,据《崂山志》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著名道士张三丰来到崂山后,在沿海诸岛采药时见长门岩岛上耐冬花大而美,花期长,又能在隆冬时节盛开,于是移植而来,在太清宫各殿堂的院子里栽植,于是耐冬逐渐繁衍成为各殿宇内的主要观赏植物之一。

三官殿古茶花

二进院古茶花
崂山太清宫三官殿为三进院落,每一进院落均有一株古山茶花树。一进院落的古茶树,树高5米,树干直径33厘米,冠幅9米,树龄260余年。二进院落的古茶树,树高5米,树干直径33厘米,冠幅9米,树龄400余年,树下设花岗石围栏保护。

太清宫白雪塔

在崂山太清宫三进院落即三官殿东南侧、七真殿前,有一株410余年的白山茶,花大重瓣,色白如玉,太清宫独此一株,为山茶花珍贵品种——白雪塔。这株白雪塔茶花高5米,胸径25厘米,冠幅5.5米,是世界上白雪塔茶花中最古老的一棵。白雪塔树干满布树瘤,非常奇特。每当开花之时,与院内的红山茶一红一白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名传天下,成为太清宫的一大奇观。白雪塔花色洁白无瑕,只有在花心部分才有一点淡黄,就像是一层一层的雪片堆成了一座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