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张大夫,我闺女老说我吃饭方式不对,还把你抬出来吓唬我,说再这样吃下去就变笨了!您可得评评理,我吃得又不多也不杂,咋就成问题了?”
李大妈拍着桌子,一副“被冤枉了”的模样。张大夫抬头瞄了一眼,轻轻扶了扶眼镜,悠悠地说:“大妈啊,您别急,吃饭方式不对这事儿啊,还真可能影响记忆力,甚至引发全身的炎症问题。”
李大妈愣了愣,“吃饭还分对错?难不成吃馒头蘸酱也能吃出大事儿?”张大夫不紧不慢地笑了,“您这馒头蘸酱倒没啥大问题,可长期不讲究饮食方式的确可能出麻烦。”
话说李大妈隔壁楼有个叫王大力的快递小哥,平时送件风风火火,吃饭也“速战速决”。大力哥最喜欢的饭法儿就是“干捞”,啥叫干捞呢?就是炒面、炒饭,一口气两三碗,基本没啥蔬菜,也不带汤。
张大夫停了停,用手比划了一下,“这干捞有啥问题呢?首先,它油多盐多,纤维素少,长期吃会让肠道菌群失调。这肠道菌群可是个‘隐形军团’,它一旦出问题,全身免疫系统都会遭殃。”
“这是啥?我怎么从来没听过啊?”
张大夫耐心地解释:“菌群就是咱肠子里住着的那些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可如果您老吃油炸、高脂高糖的东西,那些有害菌就会泛滥,结果不仅引发肠胃问题,还会导致全身炎症。”
别小看这炎症,它可是很多慢性病的‘幕后黑手’,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老年痴呆。
李大妈惊讶地张大了嘴,“那大力哥后来咋样了?没病倒吧?”
张大夫叹了口气,“有一天,他跟我说,最近老觉得记性差。以前送快递的路线倒背如流,现在一上午能迷三次路。”
我一问才知道,这孩子长期这么吃,血糖波动大,脑子里重要的化学物质,比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分泌受影响。这种情况多了,记忆力肯定下降。
李大妈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张大夫,那咱正常吃饭还能吃出毛病?”
张大夫笑着摇摇头,“吃饭这事儿,吃什么和怎么吃同样重要。再给您举个例子,隔壁村的刘婶,一辈子爱吃咸菜加白粥,觉得省事又开胃。结果呢?一检查,低蛋白血症、贫血一块儿找上门。这些东西对大脑功能和免疫系统来说缺一不可,长期缺失,您想,身体能好得了吗?”
李大妈一拍大腿,“可不是嘛!那张大夫您说我应该怎么吃才算对?”
张大夫想了想,伸出三根手指头,“第一,均衡。咱吃饭得讲究荤素搭配,主食别光吃精米白面,适当加点粗粮,比如燕麦、红薯。”
第二,慢一点。吃饭狼吞虎咽不仅影响消化,还容易让血糖飙升,您慢慢吃,给胃留点时间消化。
第三,少点加工食品。超市里那些香肠、薯片、速食面,调料多得吓人,吃多了对身体一点好处没有。
李大妈听得直点头,“好好,这我都记住了,那这事儿要是让我闺女知道,她非得用这个笑话我。”
张大夫哈哈一笑,“您闺女这是为您好!其实啊,吃饭是件小事,但健康可就藏在这小事里。别老想着图快图省事,多用点心,日子过得长长久久,这才是硬道理!”
李大妈点点头,心里却嘀咕:这吃饭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光知道吃饱是不够的。她挪了挪身子,忽然问道:“张大夫,那我这早餐总吃馒头、稀饭,也没听说啥毛病啊,是不是我体质好?”
张大夫笑了:“大妈,您这体质确实不错,但长期光吃馒头和稀饭,也不算完美。”
馒头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稀饭稀得像水,营养密度不够,吃完两个小时,血糖蹭蹭地涨,然后又掉下来,时间久了容易引发‘饥饿性疲劳’,人会觉得没劲儿、头昏脑胀。如果您再爱吃点咸菜搭配,这钠摄入一高,高血压可就来了。
李大妈瞪大了眼睛:“那我这早餐还能吃啥?”
张大夫掰着手指头给她建议:“加点优质蛋白质,比如煮个鸡蛋,喝点豆浆,搭配全麦面包或者杂粮粥,再来点新鲜水果,这样营养就全面了。别小看这些小调整,它们能让您的血糖平稳,肠胃舒服,还能保护心脑血管。”
关于健康饮食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1]曾桂凤.个体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中国医药指南,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