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862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今天科普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解读口腔扁平苔藓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疗。
得了口腔扁平苔藓的患者都知道,这个疾病是常见的口腔黏膜内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多见,更年期前后女性更容易发作。症状表现为两颊黏膜、唇舌、上下腭和齿龈周边有灰白色条纹,后期会自感疼痛,或遇刺激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因为糜烂性口腔扁平苔藓有一定的恶变率,所以世卫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病变,这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西医对口腔扁平苔藓的确切原因尚没有完全搞清楚,但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病率高,认为这个人群的雌激素波动和因此带来的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
而免疫力这个西医词汇,和中医里的正气、真气、元气差不多,《素问》中说: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句话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异曲同工,都强调真气是抵御外邪而减少疾病的重要之气,真气源于脾胃,也称为胃气。
而中医里的元气,是正气的一部分,因为其藏于肾,所以又叫肾气。
依据中医治病求因的理论,从口腔扁平苔藓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治疗审证求因,证是口腔扁平苔藓,因是脏腑功能和阴阳平衡失调,所以治疗自然要从调节脏腑、平和阴阳为原则。
所以口腔扁平苔藓,不管是病因还是调理方法,都可以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分析和治疗。

“阳化气,阴成形”如何立即?
按照中医里,阳,其性质是主动和升散的,在阳化气的过程里得到改善,肉眼是看不到这个阳化气及其过程,不见其形。
阴,它的特性是诸静和凝聚有形,让阴气处于静止状态时,其运动和变化不明显,只能通过形态来看。
而阳化气,阴成形就是对上面所说的阴阳属性的高度总结。
正常情况下,阳气升发自如就能调节阴气不至于停滞而凝聚在一起成为痰湿瘀等病理物质。
反过来,如果机体收到外界邪气侵袭,或者本就阳气不足,或被阻遏而不得宣散,则阴气得不到阳气推动而凝聚,从而引起各种病理反应。
为什么口腔扁平苔藓好发于中老年人呢?按照《素问》里所说: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器具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这句话明确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过中年,机体功能自然衰退,肾气衰半,就进入了阳不化气,而阴不成形阶段,从而带来诸多疾病。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阳化气,阴成形 ”的平衡失调,加上先天肾气衰弱因素是导致口腔扁平苔藓的关键原因之一。
要理解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引起口腔扁平苔藓,该如何理解呢?
口腔扁平苔藓可归位中医口糜、口破、口疮等疾病范畴。
《素问》有句话: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火气内发,上为口糜。
意思是说有过就有复,从而火气内生上炎熏蒸口舌,发为口腔扁平苔藓。
清代医家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里,也认为:
口糜阴虚阳火成,盘古刚湿水溢脾经,湿瘀热瘀熏胃口,满口糜烂色红疼。
上面所言的口糜症状就和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病机和症状都比较契合。
不过口糜疾病症状和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很近似,但并没有涵盖全部的口腔扁平苔藓。因口腔扁平苔藓还有没有充血糜烂的,好在中医还有口藓、口蕈一病,这俩疾病指得就是口腔扁平苔藓的斑纹症状且没有充血糜烂,也就是轻症型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的病机为阳不化气、阴成形太过,其病因又是什么?
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外感逐邪侵袭等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导致口腔黏膜丧失濡养而导致的。
如再加上本来就有脾胃不好,后天不能很好的濡养先天,也会使肾元不足,阴火上犯口舌而致。

更年期女性口腔扁平苔藓多发,大多是因为劳倦、忧思困脾,导致脾阳不足,脾气不升,湿邪形成太过,属于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标实的特点和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相一致。
著名的海派中医顾氏喉科认为口腔扁平苔藓为脾肾亏虚,尤其是脾肾阳虚为主发作,且迁延不愈,治疗要重视先后天之本,可施以补益脾肾为先,佐以清热祛湿化瘀的方法。
总之,口腔扁平苔藓之所以发生,阳化气不足为其发病之本,也就是本虚。那导致口腔扁平苔藓的湿热痰瘀的病理物质又是怎么来的,这就是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之标——阴成形太过产生的阴火旺的标实,明天对这个观点,继续解读。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25年第1期《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周琪等文章《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李林探讨更年期口腔扁平苔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