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远见而加入小堂口,在一次与其他社团的冲突中,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少胜多,为堂口赢得胜利,被选为堂口老大;
堂口在他的带领下,短短的三年间,实力壮大了十倍不止,后来也因为他,堂口自立门户,成为香港最具实力的社团。
他是和安乐社团的温贵,江湖人称他为“白面书生”。
“和安乐”社团成立至今已有百余年,在这百余年间,香港出现过有上百个大小社团,至今尚存的寥寥无几。
在当时,和安乐也只是个小社团,正是因为温贵这个人,它才能成为众多社团中的翘楚,并保存至今。要说温贵这个人,就得先说说和安乐这个社团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在一九零六年,“安乐汽水厂”成立,厂里的工人自发组建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隶属“胜和”社团,成了“胜和”社团旗下的一个小堂口。由于成员都出身“安乐汽水厂”,因此这个堂口名为“安乐堂”。而“安乐堂”的成员都是汽水厂的工人,因此江湖人又戏称这个堂口为“水房”。
在一九零九年的端午节,洪门大佬“黑骨仁”由广东前往香港,举行了一场洪门大会,“黑骨仁”出身天宝山碧血堂,司职“五哥”,在洪门里的地位颇高,因此很有话语权。
“黑骨仁”到了香港,发现这儿江湖社团很多,虽然都自称洪门中人,却都各自为政,打打杀杀是常有的事。
为了让各社团和平相处,“黑骨仁”在洪门大会上,提出“以和为贵”的概念,并建议各大属于洪门的社团,在社团名称前面加一个“和”字,在那次大会后,很多香港社团的名称前面都有一个“和”字。
后来,“安乐堂”从“和胜和”社团中分离出来,自立门户,便叫做“和安乐”了。
“安乐堂”的创立者如“大眼胜”、邹日光等人,虽然在江湖上声名赫赫,却是没有太大的野心之辈,因此“安乐堂”一开始,也只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小堂口。
一九二一年,本文的主角温贵加入了“安乐堂”,他的加入,让“安乐堂”在短短的三年里从一开始的名不经传,一跃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江湖社团。
温贵此人武功一般,文学造诣也不高,但是却有着一股野心勃勃的劲头。
温贵很早以前就开始考虑加入哪个社团了,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因为他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因此一直没有出山。
在职场上,一般情况下,刚出道的人都会选择大公司,因为大公司的名气更大,感觉更有保障。但事实上,在大企业里想要向上爬,除了自身能力要足够好,还得背地里的关系够硬,真要上位也没那么容易。
相比较而言,小公司里的员工往往得身兼数职,忙归忙,却能学到不少真本事,掌握的实权也会多一些,随着小公司慢慢发展成大公司,有能力的人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温贵便是觉得自己有些能耐,于是带着自己的热情,成为了“安乐堂”的一员。
当然,刚出道的温贵也只能是从一个基层马仔做起,毕竟他没什么江湖背景。不过,很快“和安乐”就与其他社团爆发了大战,温贵也在这场战斗中,大展拳脚。
那时候,“和胜堂”与“安乐堂”素来不和,“和胜堂”的实力确实比“安乐堂”更胜几分,经常压着“安乐堂”打。不过,“安乐堂”的大佬们,虽无雄心壮志,却也不是软柿子,硬着头皮与“和胜堂”交手了数次。
温贵加入“安乐堂”不久后,“和胜堂”再次来犯,不过这次的结局却是出人意料。
那次,“和胜堂”与“安乐堂”约好在油麻地“大观酒楼”的大门口决战,“和胜堂”的人数远胜“安乐堂”,这对于“安乐堂”来说胜率很小,可谓是生死存亡的时刻。
就在此时,温贵为老大想出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办法,他让老大把手下们分散在几个巷子里面埋伏,明面上与“和胜堂”交手的堂口成员佯装被他们打败,再将对方引入埋伏好的巷子里,利用巷子的窄小来削弱对方人数比较多的优势。
老大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立刻按照温贵的建议来安排。
开战当天,“安乐堂”的马仔与“和胜堂”的人交手没多久,就诈败跑进巷子里,“和胜堂”乘胜追击,却不料在巷子里遭到埋伏,没多久“安乐堂”不仅反败为胜,还趁势把“和胜堂”赶出了油麻地。
此战过后,温贵在江湖中名声鹊起,由于长得白净斯文,江湖人称他为“白面书生”。
堂口大佬们一致通过,把温贵从“四九仔”(打手)提升为“白纸扇”(军师),并且老大“蛇王南”还专门给他开了香堂,举行“平地一声雷”的就职仪式。由于温贵表现出的才智不俗,在堂口里声望越来越高,没多久后,就成了堂口老大。
这不得不说,温贵的远见,尽管只是一个小堂口的老大,但却能掌握到实权。
成为老大后的温贵,他的能力再一次惊艳众人。
堂口想要壮大,就离不开收入,而当时黑道社团的主要经济来源,大多都来自“黄、赌、毒”以及收保护费,温贵却是觉得这样的收入太慢,短时间里很难改变“安乐堂”还只是个小堂口的窘境。
于是,温贵下令“造海底”,所谓的“造海底”也就是建立一份会员名单,会员每个月要缴纳六毛钱的会费,这样社团就多了一份经济来源。以前的六毛钱,换算成现在的物价,大概是可以买三十斤大米,算起来马仔们也是可以承受得住的。
温贵也不是纯粹就找马仔们拿会费,他用这些会费在油麻地开了一间金融公司,再用这些会费去“放数”。
由于当时经济状况相对稳定,坏账率较低,即使坏账了,也有堂口的马仔前往讨要,因此堂口日进斗金。
这边赚了钱,温贵就大肆招人,再四处插旗,拿下地盘后,就再开分店,如此周而复始,安乐堂的实力迅速膨胀。
在温贵在位的短短三年里,“安乐堂”从最初的三百余人,变成了超过三千人的大堂口,论人数,温贵上位的前后可是相差了整整十倍。
香港“和字头”社团在早期可以说都是“和合图”社团的分支,只是后面有些分支势力壮大了,就脱离“和合图”,出来自立门户。
“和胜和”社团就是因为实力雄厚,于一九三零年脱离“和合图”的,至今这个社团的名称依旧响亮。
在“和胜和”脱离“和合图”的时候,“安乐堂”还是依附在“和胜和”旗下的一个堂口,而那时的温贵已经虽然名义上不是堂口的老大,但实际上确实堂口里一言九鼎的存在,堂口里都以他为尊。
温贵看着“和胜和”自立门户,他的“野心”再次膨胀,他也想让堂口自成一个社团,于是就开始暗暗蓄力。
一九三四年,经过温贵的谋划,“安乐堂”彻底从“和胜和”社团里分离出来,号称“和安乐”。
成为了社团,自然不能像以往那样运作,不过这点温贵早就想好了。
他将社团的地盘以“线”来划分,九龙的地盘最多,划分为六条“线”,港岛两条,荃湾和“新界”各一条,总共十条“线”,并且每条都会有一个“红棍”配合一个“白纸扇”来管理。
而“线”下面则会看情况来设立几个“堆”,每个“堆”就由头目来管理。
这样,社团高层下达的命令,就能环环相扣,指挥起来得心应手,比起其他社团效率高得多。
因为温贵的这一系列动作,使得社团成员的数量猛增,甚至其他社团的成员都纷纷转投到“和安乐”,社团的收入不断增加,温贵在社团里的声威也是如日中天。
甚至在不久后,“和安乐”的规模还超过了“和合图”与“和胜和”,称为香港规模最大的社团,有江湖传言为证:“最老福义兴,最大和安乐!”
不得不承认,温贵这个“组织型”的“天才”,绝对是十分难得的。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也没有什么武力,但这份雄心壮志和高瞻远瞩,再加上办事有条不紊,足以让他在别的领域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