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宏业
2022年不容易,疫情反复曲折,管控此起彼伏,航路上不时掀起狂涛骇浪。当核酸、绿码成为每天必需,大多数人的情绪也被焦虑所裹挟。
“凡舟行遇风难泊,则全身系命于锚。”出海的航船遭遇风浪难以靠岸,就必须把锚沉到水底。只要锚落定了,就能承受住狂风暴雨的袭击,一船人的心也就踏实了。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国内汽车市场。跌入十年来最低点的车市,不仅要把牢“定盘星”,更要有能在关键时期能够挺身而出的“定海锚”。
刚从疫情管控中走出不久的一汽-大众,正是这样一只带来了信心与启示的“定海神器”。
战疫就是冲锋号,保供就是第一使命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举措,包括“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等”,这充分说明,汽车行业快速回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经历了长春长达48天的疫情封控后,一汽-大众也正全力以赴,撸起袖子加油干。如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所言,一汽-大众正奋力拼抢,“誓要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坚决实现时间过半、目标过半!”
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 潘占福
在北京、上海多地疫情并没有平息,生产物流仍受影响的情况下,一汽-大众如何打好“不退不让”的攻坚战?
前不久,“人汽传媒”与一汽-大众连线,在与核心部门负责人沟通中,更多了解到了这家个老字号车企里的“定海锚”。
战疫就是冲锋号,保供就是第一使命。据介绍,今年3、4月份,疫情对长春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非常时刻,一汽-大众临危不惧、处乱不惊,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机构,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特别是生产保障部门,成为这场“战疫”决胜的关键。多部门各司其职,协作攻坚。采购部:一方面是保证零部件供应,另一方面是保证公司防疫物资充足;安全保障部:疫情期间是公司防疫的牵头部门;长春生产部,负责带领长春生产基地一线员工落实和执行生产任务,保证生产爬坡;生产管理部,连接产供销的桥梁,从零部件筹措到支持排产计划,是一汽-大众五地六厂220万辆供应与生产全链条的指挥棒。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没有辜负期望。“今年1-4月,在事实上只有一半时间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前四个月份累计完成终端销售新车超51.8万辆。除了四月份生产供应严重受困之外,前三个月都是单月销量第一,最终实现1-4月累计销量冠军。
采购部:“全链建储”已成常态化
疫情期间,采购部的职责再度加码:在以往保障零件供应、推动供应链复产的同时,还要完成驻厂所需核酸口罩等防疫用品,筑牢防疫、战疫的核心一环。
一汽-大众采购总监张明表示,得益于一汽-大众31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供应商,形成了扎实的供应链体系,让采购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为一汽-大众抗疫复产提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一定程度上,过去两年的战疫经验,让采购部在面临更大规模的冲击面前“练好了兵”。张明谈到,在经历2020年武汉疫情、2021年长春公主岭疫情后,一汽-大众采购充分总结疫情应对的工作经验,并制定了持续监控“识风险”、快速响应“抢存量”、替代方案“谋增量”的三步应急举措,以应对突发疫情风险。
今年3月11日起,长春工厂、长春地区供应商均停产,经过逐一排查,识别吉林省内共281家供应商5000余种零件,需要保持生产及发运。其次针对重点的101家供应商,逐家与供应商沟通联系,紧急果断要求保障满足单班次人员驻厂生产。此外,也组建供应商运输联盟,累计组织跨省运输2418趟,成功保障了一汽-大众3月份11.6万辆的零件供应。
4月份,在长春工厂近全月停产的不利因素下,得益于充分的供应保障,一汽-大众产量由2.5万辆的计划提升至5.5万辆。
伴随着疫情常态化,一汽-大众的采购也战略性调整。张明透露,目前全球性的突发事件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链影响巨大,推动供应链管理加速转型。
“不单单在一汽-大众自己的库房里建总成库存,也要求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去建储,实现全链建储。这种改变,在一汽-大众已形成常态化。”
安全保障部:复工复产0感染
作为疫情期间公司防疫的牵头部门,一汽-大众安全保障部的职责显然发生了变化:所有复工复产的前提是,保障0感染!
安全保障部总监姜恕君介绍,本次疫情,一汽-大众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和生产保障领导小组,建立9个工作组,同步开展工作。在公司统一领导下,体现了“单元化管理,扁平化指挥,网格化落实”这几条原则,从而为取得疫情防控胜利确立了根本保障。
通过强化“三个到位”,有序推动复产:一是顶格协调周密部署,确保防疫机制落实到位;二是全面摸排合理规划,做到监管措施到位;三是广泛动员积极协调,实现人员保障到位。
此外,加强数字化防疫,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公司数字化流调系统,保障效率和精准度,缩减排查时间。为保障全员复产的安全,实施全轨迹管控,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和稳步有序复产工作。
通过认真细致的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成果显著。姜恕君透露,从复产至今,厂内实现0感染。公司九大工作组运行流畅,26个部门级防疫工作组紧密配合,锻炼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防疫队伍;制定了公司级疫情防控方案35套、部门级疫情防控方案52套,形成了标准化、目视化、网格化管理体系;搭建高效的疫情防控数字化系统,流调时长由18小时降至到半个小时。
长春生产基地:五大基地中夺前三
3月份以来,疫情使一汽-大众体量最大、产值最高的长春基地被迫按下了暂停键,长春基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产,顶住了压力。
一汽-大众长春生产总监高大伟表示,这次疫情,对长春生产来讲,挑战特别巨大,长春生产有正式员工近13000人,合作伙伴6000余人,员工入厂、工作过程共涉及到21个工作场景和4个管理场景,各个场景都有详细的防疫标准和要求,必须严格落实到位。
为高效应对以上问题,长春生产快速组建疫情防控12个专项工作组,制定、实施了全场景的疫情防控方案,将快、准、严、细、实的要求和工作标准贯彻到24小时全天候管理的各个环节。
高大伟谈了一个细节,仅长春基地每日就需要完成1.9万名全员核酸检测,平均每条生产线单日损失时间120分钟。而通过持续优化,最终把核酸检测效率整体提高67%,每天可以多贡献两百多台车。从4月29日长春基地恢复点对点通勤,到5月11日五条生产线全部达到满产状态,长春生产全体员工创造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快的复产纪录,连续11次刷新产能历史记录。
如今,长春基地已恢复接近100%满产,日生产整车超2700辆。通过提高设备开通率,三条线已经是一汽-大众五大基地里的前三名。“就是要想尽办法提高生产效率,把前期因为疫情耽误的产量抢回来。”
生产管理部:抓准了“人和零件”两大关键点
经过31年厚积发展,一汽-大众已经形成了五地六厂的布局(长春、成都、佛山、青岛、天津),生产管理部正是这五地六厂220万辆供应与生产全链条的指挥者,也是面向近2400万用户的备件供应者。
一汽-大众生产管理部总监杨海介绍,疫情初期,长春基地产量目标受到严重影响,根据预判,最大化将资源向外埠生产基地转移,同时协调供应商快速调整生产品种、促进外埠基地产能释放和整车交付,3月份最终实现全公司整车交付11.6万辆。
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后,导致供应商生产中断和成品运输困难,特别是供应商集中的长春和上海。物料筹措团队立即启动进口替代国产化零件的核查和订货,弥补国产化供应商供应不足的情况。疫情期间,进口替代件订货达到30000余件,完成紧缺资源空运资源保障3000立方米。
杨海介绍,通过紧密围绕“人和零件”两大关键瓶颈,在有限资源下,优先保证市场急需的车型先行启动,在4月份政策允许的第一时间,实现奥迪车型产量5700辆。
上承供应商,下连经销商,备件供应链服务着奥迪、大众、捷达三品牌的1700余家经销商,是保障一汽-大众2400万车主售后服务最重要的一环。备件供应链团队在供货端及配送端多措并举,通过制定36套个性化服务应对与配送方案,保证运输10322车次,有效保证备件正常供应。
杨海说,当前外部环境仍旧复杂,未来的几个月,必须主动出击、极限拼抢,通过调产调休、产能挖潜,奋力保障生产供应体系达成全年目标。
人汽观察:是“自主可控力”,更能放之四海
虽然只是云端沟通,但通过一汽-大众多部门负责人的话语,仍能感受到长春封城四十余天里,疫情管控下的“静默”是怎样的惊心动魄;作为吉林省第一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的迫切性又是怎样的十万火急。
好在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对一汽-大众来说,4月中旬开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5月6日,召开“聚焦奋战六十天,全力打赢上半年”动员大会,力争最大限度缩短用户提车的等待时间,及时把放心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奋战六十天,打赢上半年!一汽-大众坚信,时间是可以抢回来的。”
虽然“战疫”还没有结束,但极限承压下,一汽-大众以“千磨万击还坚韧”的韧性,“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斗罢艰险又出发”的豪情,倾情投入,全力拼抢。经此一役,不仅站稳了领军者地位,更给全行业以希冀。“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
如一汽-大众人所说,2022年的这次极限承压发生在长春,但全公司五地六厂,已经具备了“来必战,战必胜”的自信。
“31年积淀下了强大的体系能力,这种体系能力具有可复制性。”长春基地在抗疫复产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和举措,包括防疫、采购、物流、生产等领域,会在公司内部起到示范,并复制到各外埠基地。”
实际上,这种“可供复制性”,不止局限于防疫、采购等环节,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全体系的升级再造。
首先,提高了供应链体系的风险应对能力。经过两年磨炼,一汽-大众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形成一套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打法,外部与供应商配合更加紧密顺畅,能够及时高效应对多种突发事件。
其次,强化了供应链穿透管理能力。对于芯片,一汽-大众构建了全价值链管理系统,从晶圆生产到芯片制造及分发,能够快速找到短缺芯片的其他供货渠道及替换资源。通过强化穿透式管理,从总成到散件以及原材料,实现全过程供应保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从认识上强化了对供应链的认知。芯片短缺也好,疫情停产也罢,让人们意识到,随着国际化分工及集中化供应,供应链的脆弱性愈发明显,安全稳定性越发重要。唯有优化供应链战略布局,才能进一步提升供应链体系的自主可控能力。
在人汽传媒看来,此番战疫过程中一汽-大众凝练的“自主可控力”,也是对中国汽车极富价值的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