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笔记202:天主教双王如何奠定今天西班牙的基本格局?

永哥历史 2025-04-03 03:20:08

1、西班牙的故事从1469年开始。这一年,18岁的伊莎贝拉一世与17岁的斐迪南二世结婚,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国合并,奠定了今天西班牙的基本格局。尽管合并的两国当时仍保持独立行政体系,比如卡斯蒂利亚议会与阿拉贡总议会分立,直至1516年查理五世继位后才逐步整合为"西班牙"概念。

2、合并时这两个王国是完全不对等的。卡斯蒂利亚占了80%的人口和2/3的土地;而阿拉贡不仅小、还分散,由彼此独立的三块构成,分别是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和巴伦西亚。即使在这三块中,阿拉贡也是最小的。所以斐迪南在卡斯蒂利亚的头衔只是“女王的丈夫”。

3、两个王国合并后的西班牙的底色最显著的,首先是一支独大的卡斯蒂利亚人尚武但落后。卡斯蒂利亚人尚武的传统源于长期的收复失地运动,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淳朴且贫穷,在文化和科技方面严重滞后。例如在建筑方面,连宫殿建造都要依赖外国人,印本书的制作也无法独立完成。尽管军事力量强大,但整体发展不均衡,像一个徒有其表的巨人。

4、其次,为了让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和巴伦西亚这些地区对卡斯蒂利亚产生认同感,天主教双王全力打造“上帝的仆人”“一切为了荣耀上帝”的人设。这样,在对外方面,为了使阿拉贡对合并后的王国产生认同,西班牙双王将目标指向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穆斯林政权格拉纳达王国(安达卢斯埃米尔国)。

5、斐迪南宣称自己的目标就是“将所有天主教信仰的敌人,驱逐出境,让西班牙成为上帝的仆人”。1492年斐迪南采取围困战术切断格拉纳达海上补给,同时利用其内部王位争夺的分裂,廹使格拉纳达王国投降,欣喜若狂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不仅主动承担了3/4的军费,还授予他们夫妻“天主教国王”称号。

6、在国内宗教政策上,他们驱逐犹太人,对境内穆斯林进行迫害,包括逼迫改宗、驱逐、禁止宗教节日、焚毁宗教书籍等,导致摩里斯科人成为二等公民且后来被迁徙,这一系列政策确实给西班牙在金融、贸易、文化方面带来很大影响。如塞维利亚丝绸业因失去穆斯林工匠而衰退,犹太金融网络转移至阿姆斯特丹等。

7、最后,因为文化底蕴太薄,思维的丰富性不足,一段时间内西班牙从上到下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国王的决策是一种弥赛亚情结,决策方式并不依据现实情况,而是基于一种宗教使命感。就像《唐吉诃德》所描绘的那样,西班牙人耽于幻想、不切实际,在面对失败时不是理性分析而是盲目加大牺牲来表忠心。

8、在外交和军事布局上,斐迪南比伊莎贝拉要更具国际视野。1496年斐迪南将二女儿胡安娜嫁入哈布斯堡家族,不仅对抗法国,更将西班牙与中欧政治绑定;1501年斐迪南将四女儿凯瑟琳嫁给了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儿子阿瑟,与英格兰联姻则是为制衡法国海军。

9、1501-1504年的那不勒斯争夺战中,斐迪南运用"特拉斯塔马拉式欺诈",先与法国共治,后煽动民众叛乱驱逐法军,展现其权谋手腕。

10、斐迪南创建跨王国的治安部队“圣兄弟会”,奠定中央集权基础。1503年设立“印度事务委员会”,在伊莎贝拉支持下,斐迪南推动其成为殖民管理机构原型。

11、1493年斐迪南利用教皇诏书划定西葡殖民分界线,为西班牙争取最大海外权益。1511年组建“神圣同盟”对抗法国,将英国、威尼斯纳入反法阵营,确立西班牙作为欧洲权力平衡者的地位。

12、1504年,伊莎贝拉去世。伊莎贝拉临死时叮嘱了斐迪南两条:第一是要保持王国纯净性,要继续清洗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非基督徒,有能力时还要去攻打北非,总之就是要做上帝最忠诚的仆人;第二条是不许再婚。

13、第一条斐迪南做得勉强合格,推进中更加务实。斐迪南虽未大规模进攻北非,但1509年派遣枢机主教西斯内罗斯攻占奥兰(今阿尔及利亚境内),建立地中海前哨。此举既履行宗教义务,又避免陷入北非内陆战争。西班牙在此后200年间仅控制沿海据点(如梅利利亚、休达),形成"要塞帝国"模式。

14、在国内的宗教清洗务实变通。斐迪南默许改宗者通过贿赂保留部分习俗,1508年甚至特许巴伦西亚穆斯林保留语言和服饰,以维持经济稳定。这种实用主义与伊莎贝拉的绝对主义形成对比——1510年宗教裁判所记录显示,安达卢西亚地区仍有23%的家庭秘密保持犹太习俗。

15、1503、1510年斐迪南多次向威尼斯提议组建反奥斯曼联盟的东方十字军,实为牵制法军而非真正东征。1511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授予其“耶路撒冷国王”虚衔,斐迪南借机征收特别宗教税,充实国库达20万杜卡特。

16、第二条斐迪南完全没有做到。伊莎贝拉死后一年多,1505年斐迪南就续弦,娶了纳瓦拉女王的孙女、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的外甥女热尔梅娜·德·富瓦。不过,选择路易十二的外甥女联姻实为换取法国承认西班牙对那不勒斯的主权,为即将到来的康布雷同盟(1508年)铺路,共同肢解威尼斯 。

17、与此同时热尔梅娜的纳瓦拉血统为吞并纳瓦拉提供了借口,同时避免直接与法国对抗。1512年运用“教皇诏书+军事占领”双重合法性吞并纳瓦拉南部(上纳瓦拉),不仅获得通往大西洋的潘普洛纳要塞,更完成伊比利亚基督教王国最后一块拼图。

18、斐迪南与热尔梅娜的婚姻包含精心设计的继承危机的预防条款。若生子,阿拉贡王位由新子嗣继承,但卡斯蒂利亚仍归胡安娜。1512年颁布《王室遗嘱》,规定若无子嗣则阿拉贡由"最年长且最合适的孙子"继承 ,这样既安抚了卡斯蒂利亚贵族,又为查理五世继承铺路。

19、斐迪南续弦无嗣的偶然性,导致西班牙-哈布斯堡的联合,查理五世继承的17个王冠中,有6个直接来自斐迪南的政治安排;1516年斐迪南临终前修改继承法,允许女性继承阿拉贡王位,确保权力平稳过渡。

20、纳瓦拉征服引发连锁反应,法国失去庇里牛斯山南麓屏障,转向强化与奥斯曼联盟。西班牙获得镇压巴斯克分离主义的战略支点。纳瓦拉问题成为法西百年争霸的潜在火种,直至1659年《比利牛斯条约》最终解决。

21、斐迪南的有限北非扩张塑造了西班牙的海洋战略。1510年建立西西里-撒丁-北非三角防御体系 ;培养热那亚银行家(如斯皮诺拉家族)为海军提供融资;这种“要塞+私掠”模式为后来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奠定了基础。

22、历史吊诡性就在于,斐迪南看似违背伊莎贝拉遗嘱的行为,反而强化了其政治遗产——通过联姻法国暂时缓和矛盾,集中力量完成纳瓦拉征服;通过有限宗教妥协维持经济运转,最终使西班牙有能力在查理五世时代同时进行德意志宗教战争和美洲殖民。这种现实政治与弥赛亚主义的微妙平衡,正是西班牙黄金世纪得以维系的关键。

0 阅读:4
永哥历史

永哥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