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曾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养生就是要“养藏”。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才能养好藏呢?
所谓冬季养藏,其实就是要“藏好”身体的阳气,这个说法也可以理解为“养护好阳气”的另一个解释。
如何藏好身体的阳气?如下8个阳气之源,如果能保护好了,基本就算达到了养藏的目的:
1、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身体的六条阳经都在这里汇聚,也就被称为“六阳魁首”。
而头部又基本是暴露在外界之中,不管天气多么寒冷,总不至于像身体躯干那么穿上“衣服”。
于是,头部也是最容易感受外邪、尤其是风寒之邪的部位。《黄帝内经》就说“风寒侵袭,上先受之”。
因此,冬天天气寒冷时,我们外出时最好还是戴好帽子,能减少身体热量的流失,同时也为身体提供一层保护,避免寒气直中。
每天早晚,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梳头,使得头皮有点微微发热的感觉,促进头部气血流通,也促使机体的阳气升提。
2、耳朵:
很多人认为,耳朵主要是耳道里面的部分有作用,耳廓这个我们常说的“耳朵”其实就是个装饰品。
其实不然,耳朵虽然体积小,但几乎所有部位都暴露在空气中,也算是身体散发热量的一个重要部位。
其次,中医也认为耳廓就相当于一个身体的“映射”,几乎所有的部位都在耳廓上有反射区。
所以,冬天来了,我们也应该保护好耳朵,外出时可以戴上耳罩,早晚还可以坚持揉按一下耳廓,搓耳朵也是古人常用的一个养生方法。
3、鼻子:
鼻子是肺的外窍,而且也和耳朵一样长期暴露在外,见过戴口罩、戴耳罩,没见过谁给鼻子也戴个鼻罩的吧。
冬天外界气温低,鼻粘膜接触到冷空气就会减少分泌,毛细血管也会变脆,这时候,它作为呼吸道的屏障作用就大大下降,也就增加了我们感冒的机会。
所以,冬天还要注意保护好鼻子,外出时戴上口罩,早晚还可以揉一下鼻子,用自己的两个拇指从鼻梁处向下,一直到鼻翼位置揉按,能够增强我们的抵抗力。
4、脖子:
脖子是头部和躯体连接的“要塞”,所谓咽喉之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味道,对于身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冬天来了,我们也应该尽量保护好脖子,比如外出时围上围巾,减少脖子直接被寒邪侵袭的机会,也能减少其他疾病的发作。
5、腰部:
腰为肾之府,这是一个很形象的部位,我们日常形容一个人是否健壮,最常用的词汇就是“虎背熊腰”。
由于肾有个“喜温恶寒”的特点,外界气温低了或者身体觉得冷了,人就会出现一些和腰部有关的异常,比如腰酸膝软,女子月经不调、痛经等等,
因此,冬季也要保护好腰部,后腰部位的衣物可以适当厚一些,有时间还可以自己用双手揉按一下腰眼处,每次持续那么五十次左右,起到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的养生目的。
6、背部:
前面说了“虎背熊腰”,背部是我们身体的“全身之阳”,当我们感觉发凉时,为什么最常说的就是“后背发凉”?
风寒之邪很容易从后背侵袭机体,同时耗损身体的阳气。
因此,我们冬天要注意保护好后背,天气好时还可以外出晒晒太阳,直接让阳光晒一下后背,起到温煦全身阳气的养生功用。
7、膝部:
内经说“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膝盖既是身体的一个主要大关节,同时也是足部阳气的沟通要塞。
膝盖周围分布着丰富的经脉和关节肌肉以及血管,受凉时产生收缩,就会出现关节痛,也是那些老寒腿发作的症结所在。
因此,冬天来了,我们要注意保护好双膝。如果觉得膝盖冰凉时,最好经常戴着护膝,也可以经常揉按一下双膝,减少受凉、受湿的机会。
8、双脚:
内经说“足为诸阳之本”,足三阳经终于脚部,也是我们全身最怕冷的地方。
每年的冬天、甚至只要气温第一点,有的朋友就有可能出现双脚冰凉。而晚上觉得身上有点闷热时,把双脚伸出被窝,很快就清凉了。
这里面有个足少阴肾经,因为双脚离心脏这个“血泵”距离最远,血液流经的距离最远,循环就不是很好。
双脚自身的热量不够,我们可以从外界获取热量,这就是冬季养生的一个小窍门。比如各种热水泡脚,就是能促进全身循环,从而保持身体的暖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