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买房:那些打着擦边球的伪改善房,需要注意了!

成都楼市观察说 2024-03-21 11:00:30

基本上是从21年开始,成都市面上的新房,大户型的比重就明显增加了。

为什么会这样?

道理其实很简单的。

成都21年6月份,是一个分水岭的标志,什么标志呢?

那就是二手房成交量超过新房成交量,正式的步入存量房时代了。

存量房的时代到来,那么就代表着分化的逐渐加剧,尤为明显的表征之一,就是二手房库存量猛增之后,二手房市场将会持续进行残酷的降价大战。

在这一场大战当中,二手房的价格将会持续去泡沫,逐渐价格回归价值。而相对于越来越多捡漏二手房的出现,整体价格也会出现持续的微跌,对不同种类的房产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存量房时代到来

二手房价格是严格按照市场供需来决定的,那么相对于面粉决定面包价格的新房来说,无疑就是一个重磅打击。

那怎么办?

就是一个套路,提升产品力来进行降维打击。

产品力提升了,那么卖的贵,是不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大家可以看见,市面上但凡打着改善房幌子的新房,价格明显就会远远高于二手房的价格。

今天想和大家说的一个主题就是,如果真的是实打实的地段以及高产品力的房子,那么一分钱一分货,贵点也就贵点,毕竟物有所值嘛。

然后现实的是,很多并非这样的新盘,打着改善的幌子,不断的收着购房者的高价智商税,确实当下购房者尤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具体楼盘名字太多了,就不例举了,也不敢例举,容易得罪人。

迭代产品

提炼了一些普遍性的逻辑和思路,供大家思考和阅读,避免踩坑。

正常而言,相同类型的房子,新房和次新房之间,价格相差两三千一平比较正常。当然前提是放在相同板块区域,配套相同情况之下。

如果是相同板块区域之内,不同类型的房子,改善新房与刚需次新二手价差在七八千一平左右,也属于正常范围内。

但是相同区域板块内,相同类型的房子,新房与二手之间价差达到四五千一平以上,那就明显是收智商税了,不管吹嘘得多好的产品力,都是收智商税。

诸位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新房买过来就是二手,几年之后即便比别个二手新一点,也不过是新一点的二手,买过来都要贵四五千以上,卖的时候你就晓得有多恼火了。

影响房价因素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唯开发商万能论。

过去的十年之间,相对来说的大开发商,因为名气和后期物业的优质,在二手房价格的体现上有一定优势。于是乎很多人有了一种唯开发商论的观点,过于盲目的相信大开发商的房子溢价高。

诸位,在未来改善成堆的新房成为二手之后,这种影响会微乎其微的,千万不要过分抱有这种心理了。如果大开发商的房子,因为开发商的品牌溢价能力而提升过高的房价,我告诉你你迟早会因为这部分明显过高的溢价而吃亏的。

关乎房价的上涨,里面是有逻辑和思路的,各位需要拨开云雾见月明,不能单纯的被所谓的高产品力蒙蔽了双眼,从而承担不该有的高溢价。

关乎房价上涨,大致有三个因素,并且是占比完全不同来影响的。大致分为核心因素、重要因素、普通因素。

在核心因素面前,再冠冕堂皇的重要因素,也是撼动不了的,同理大部分普通因素,再多的集合也大概率不如一两点重要因素作用大。

篇幅所限,这里就不详细讨论,有兴趣的自行翻看往期文章即可。

猜猜是哪个盘

咱们回归主题,成都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新房,都打着改善的幌子而而盲目溢价收割,购房者们千万要注意了。

如果是一些真的改进,譬如独特的设计理念,新颖的建筑风格,确实是比较高的品质以及掺入一些人文元素,那么可以适当溢价,但是明显过高的溢价还是需要慎重。

那些什么打着高赠送,或者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创新的,以及凭借开发商名气来高溢价的房子,诸位千万要慎重,如果这些都能高溢价,那就不会不同的地块,价格天差地别了。

关于如何判断这些,不清楚的可以提问,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向。

那就是从周边同类型二手,以及同质化竞争方向来衡量和判断。正如前文所言,基本上参考一下周边区域二手价格以及分布,以及板块同质化竞争来看,可以管中窥豹。

至于那些一门心思想要改善的朋友,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现在成都市面上所谓的改善盘,除了那么六七个是纯改善外,其余的不过都是刚改和普通改善罢了。

既然都是刚改和普通改善,那么所谓的高溢价就没有了立足逻辑,目前所谓的高产品力,其实很少有本质性的改变,诸如设计理念的更新,房屋产品的地迭代。基本上而言无非是绿化、赠送、装修等等细微的提升罢了。

说实话,如果为这些刚改以及普通改善高溢价买单,完全不如去精挑喜欢那些捡漏的同类型次新二手房,至少可以捡漏以及眼见及所得,更不用说还不用担那么多新房的未知风险了。

0 阅读:3

成都楼市观察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