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和文化关系:翻译在文化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雅言翻译 2022-12-01 15:42:03

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曾说:“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二者永不相遇。”但现如今,东西方不仅相遇了,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东西方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翻译在其中担当了重要的文化沟通作用。

稍稍驻足打量一下我们的当代生活,从国际化视野的形成到生活方式的转变,从国外讯息的及时传播到书刊的翻译出版,从商务谈判到商品标牌译名,从外文影片的字幕翻译到日常生活的外来语,翻译无所不在。

文化的差异性导致各个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文化渗透这个问题都受到普遍的重视。比如国外越来多的孔子学院的建立,国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国学”热潮,尤其是“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的播出,引起了轰动。美国对中国的抵制等都反映了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对于翻译来讲文化的差异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面对此问题我们应保持理性的态度。

我们经常提到要文化自信,在面对文化出海时更应该“硬气”一点,但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文化出海,翻译非常重要,对外翻译更要展现民族自信,而不是将我国本有的东西,翻译混淆成了另一种“不清不楚的东西”。这在许多方面上都有展现,如“龙”翻译成了“Dragon”,“凤凰”翻译成了“Phoenix”。雅言翻译在公z号提到过这些信息,感兴趣可前往查看。

我们在过往的许多文章中都有强调过“翻译文化的重要性”,但往往很多人在面对文化出海时只注意到文化应该如何更好地输出,却忘记了翻译才是最能体现出文化输出的根本。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目前世界上查明的语言有5651种,但是有1400多种语言没有被人们所承认,也可以说是正在慢慢消失的语言。实际上,每14天就会消失掉一种完整的语言。而有专家说过可能到了本世纪末,将有超过一半的语言消失。而随着每种语言的消失,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也将随之消亡。

那么这时候,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翻译可以将这些语言背后的历史以及文化所保留下来,即使真的无人继承,那么这个语言背后的文化却不会随之消逝。如果该语言是有“继承人”的,那么翻译也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将该门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推动出去。这便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说文化发展离不开翻译。

雅言翻译经常提到,语言不只是一种工具,语言的背后承载着一个民族、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表达,每一种语言都有其需要承载的厚重,翻译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在于见仁见智而非孰是孰非。

翻译如果只达到基本的没有翻译错误就算是完成任务,而不在乎当地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每一句话的涵义亦或者是当地的常见词汇配合,并确切的领会到内容的真正意思,就不算是一名合格的译员,也做不到真正出神入化的沟通。

可以说,如若没有翻译将中国文化展现给世界,也没有国外文化带入中国,我们现在都会是“盲人”。“民主”、“权利”这些词汇,也是从国外传播翻译进来的,如果不懂英文,可能大部分人还处于未开化状态。许多的国外书籍,也是通过翻译之后将我们打开了更多的思维。

佛教翻译也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输入的新词,既有音译也有意译或者二者结合。例如:菩萨、罗汉、众生、等,但也有融入国人的世俗生活成为司空见惯的平常用语,如:天堂、地狱、庄严、报应、觉悟、赞助、享受、过去、现在、未来、自由、平等、信心、解脱等。

我国二十世纪是翻译文化兴盛的世纪,从清末民初的进化论学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存在主义、异化观念;从五四时期的科学、民主理念,到当代的“现代性”概念;从清末的“来是‘康姆’(come)去是‘谷’(go)”式的洋泾浜英语,到五四时期的“德谟克拉西”、“赛因思”、“普罗”等外来新概念的音译,再到今天白领、超市、克隆、因特网等词汇,翻译既参与又见证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文化性质的生成过程。

翻译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成为我们日常物质和文化消费一部分,而化入了我们生命体验之中。翻译离我们很远,却又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外来语,是最直接、最能为人所感知、体会的翻译文化。我们也必须知道,不论是文化出海还是文化入海,翻译一定是最重要的环节。

0 阅读:17

雅言翻译

简介:遍布全球的母语翻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