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恭面具包藏祸心——王莽,靠沽名钓誉起家,影帝附体,篡汉自立

雁玉历史 2024-10-07 02:58:52
谦恭面具包藏祸心——王莽篡汉

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

汉成帝时期,太后的兄弟借甥舅之亲相继封侯,独揽大权。王氏子弟极尽奢华,互相攀比,只有王莽因其父王曼死得早,没有封侯。王莽折节恭俭,勤身博学,在外广交名士、儒生,在家孝敬母亲、照顾寡嫂、抚养侄子。他曾经拜沛郡人陈参为老师,学习《礼经》,博得了名士大臣们的赞誉。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他的伯父王凤病了,他衣不宽带,蓬头垢面,侍奉于左右数月,深得王凤欢心,王凤临死时,把王莽托付给成帝和太后关照。

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成帝拜二十四岁的王莽为黄门郎、射声校尉。

不久,他的叔父成都侯王商禀奏皇上,愿将他自己的封地分给王莽。与此同时,长乐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名士,也都为王莽美言。于是成帝认为王莽很贤良。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五月,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官升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成为常伴皇帝左右的大臣,时年三十岁。

从此,王莽更加谦恭,疏散家财赈济贫困者,而且广泛结交了很多将、相、公卿、大夫以提高声望,这些人不断向成帝推荐王莽,为他游说,他的名望渐渐隆盛。

王莽曾经私下买了一个奴婢做侍女,有人听说了询问此事,王莽却说:“后将军朱子元无子,我听说他特别想要儿子,就为他买下了这奴婢,为其生子。”王莽沽名钓誉真可谓不失时机。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十月,大司马王根久病,数次上书乞求辞职,大司马一职需有人接替。任九卿的淳于长,是代大司马一职最有希望的人选。而王莽也早已垂涎大司马之职,十分嫉恨对手淳于长,于是暗地里打听有关淳于长的一些情况。

王莽在照顾病中的王根时,借机向王根说:“淳于长见将军久病,特别高兴,自以为能代替您当辅政了。”还说了一些淳于长如何骄逸之言。王

根听了很生气,示意王莽把这些话禀报太后,并说淳于长与长定贵人的姐姐私通。太后听了,大怒,说:“既然如此,快去禀告皇上。”王莽又上奏成帝,成帝考虑到淳于长是太后的外甥,只罢免了他的官职,没有治罪,把他遣回了封国。

后来,淳于长为改变自己的处境,四下活动,成帝怀疑他有大逆不道之举,就将其下狱。后淳于长死在狱中。

成帝认为是王莽率先发现了淳于长的不轨,很赞赏他的忠直。王根就推荐王莽接替了大司马之职。这一年王莽三十八岁。

王莽为了名声和地位能超过他的前辈,更加克已不倦。一次,他母亲病了,公卿大夫都派夫人前来探望。

为了表现他的俭朴,王莽让其夫人穿着简陋的服饰去迎接。来人开始以为是奴婢,当知道她就是王莽夫人时,惊讶之余,都称赞王莽的勤俭和贤德。

正当王莽踌躇满志之时,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成帝死于未央宫。同年四月,汉哀帝即位。王莽的权势受到了哀帝外戚的威胁。

五月,太皇太后下诏让大司马王莽回封国,以避开哀帝外戚。王莽无奈,只得上书皇帝乞求辞职。哀帝顾忌已形成的王氏势力,便故作姿态,马上派尚书令奉诏请王莽复理朝政,又派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向太皇太后表白:“皇上听到诏书,感到十分难过痛惜,大司马王莽不复出,皇上不敢听政。”于是,太皇太后下令王莽继续处理朝廷事务。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六月,皇上在未央宫设酒宴。因傅太后是哀帝的亲生祖母,所以内者令把傅太后的座位与太皇太后的座位并肩而设。

王莽见到了,责成内者令把傅太后坐位改设他处,并说:“傅太后乃藩妾,怎么能与太皇太后并尊?”傅太后听说后,大怒。

王莽又故伎重演,再次要辞官。哀帝害怕也厌恶王莽咄咄逼人之势,就顺水推舟,七月,批准了王莽的辞呈,赐他黄金和安车驷马,免职回封国。

王莽回到封国南阳,闭门思过。经过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沉重打击,他更加认识到权力的重要。为了能东山再起,他不失时机地收买人心、炫耀功德。他的儿子王玃杀了一个奴婢,王莽训斥他,并命他自杀了。就这样,王莽在封国蛰居三年,替王莽上书鸣冤的官吏和百姓数以百计,反复奏明王莽的功德。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哀帝只好准许王莽回京师。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哀帝死。由于哀帝无子嗣,而哀帝祖母傅太后和母亲丁姬早已死了,所以由太皇太后王氏全权处理后事,她马上到未央宫,拿走了玉玺,召集公卿大臣推举大司马人选。

公卿大都认为王莽贤良,原来就是大司马,只因避外戚才居南阳,况且是太皇太后的近亲,所以大司徒孔光以及全朝百官都推举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二人认为,成、哀二帝无子嗣,应当选亲近的宗亲辅佐年幼的嗣君,而不应让外戚大臣掌权,要亲疏错落,这样才是治国之道。然而,太皇太后不听劝告,仍决定用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从此,王莽掌握了军政大权。

大司徒孔光是当时的名儒、三朝丞相,太后也很敬重他,天下人也信服他,王莽极力笼络孔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七月,提升孔光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

对于孔光一向不喜欢的人,王莽都将其治罪除掉。甄邯顺着王莽的意思上书,弹劾何武、公孙禄相互举荐之罪。二人都被罢免了官职。红阳侯王立,虽不在位,但却能向太皇太后随意进言,使王莽感到很受限制。所以王莽授意孔光上书禀奏王立的罪过,弹劾王立“明知淳于长犯大逆之罪,还受其贿赂,为其说话,贻误朝政”,请遣王立回封国。

太皇太后不准,王莽就说:“现在汉室衰败,两代天子无嗣,您单独辅政,实在可怕。即使尽力公正治天下,尚且怕天下不服,现在如果因私情违背大臣的意愿,乱从此起呀。现在先让王立回封地,等安定后再召他回来。”太皇太后无奈,只能照办了。

王莽就是如此挟持上下,攀附者提拔晋升,逆忤者则遭诛杀。他以王舜、王邑、甄邯、甄丰等为党羽和爪牙,连他们的儿子也都受到了重用。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九月,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即位,是为平帝,由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王莽掌政。

王莽惯于用谦逊的语言掩盖心中的欲念,每次他想要做什么,总是示意其党羽为其鼓噪、活动,一旦太后或皇帝批准了,王莽又垂首哭泣,坚决推辞,对上用以迷惑太后,对下用来邀买众人。

王莽为代汉铺平了道路,又开始为自己能顺利地粉墨登场制造理论根据。汉代“天人感应论”很盛行,君权神授的思想也占有相当的地位。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王莽想仿效《尚书》中越裳氏献白野鸡给周天子之举,授意益州官员让西南少数民族自称越裳氏献上一只白野鸡。

而后,王莽禀奏太皇太后下诏,将白野鸡奉到宗庙里。大臣们特别是王莽党羽盛赞是王莽功德,赢来了吉祥之兆,声称大司马安邦有功,应重赏,赐号“安汉公”,增加封户,晋升爵位。太皇太后召集尚书商讨此事。

王莽却上书说:“这是我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等人共同贡献,只要封赏他们就可以了,不要加封我。”甄邯等奏请太后下诏书,陈明:“王道无偏无倚,既然有安宗庙之功,就不能因为是近亲而不予以褒扬。”王

莽又数次上书坚决推辞,并称病不起。太皇太后只好尊重王莽的意思,封赏了孔光等四人。然而,加封四人后,王莽仍称病不起,大臣们又上书太皇太后说,王莽虽然推辞,然而朝廷应该奖赏分明。

于是,太皇太后下诏,王莽为太傅,封号安汉公,加封二万八千户。王莽只接受了封号,推辞了增加的封户,并说:“愿天下百姓都富足了,然后再受封赏。”

由于太皇太后一再坚持,王莽就建议封赏汉宗室及大臣,三十六人为列侯,二十五人赐爵位。王莽此举博得了广泛的拥戴。

王莽看到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又厌政,就授意公卿启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不适宜亲理小事。”

太皇太后只好下诏书:“从现在起,只有封爵一事由我亲理,其他事由安汉公带领四辅定夺。”王莽的权力已与皇上只差一步之遥了。

王莽吸取了哀帝外戚的教训,恐怕平帝的外戚与之争权,就让太皇太后封平帝的母亲为中山王后,赐平帝舅父为关内侯,都留在中山,不得入京师。

元始二年(公元2年)四月,郡国出现旱灾和蝗灾,青州最严重,百姓流浪。王莽为博得更广泛的拥护,表示自己勤政爱民,带头捐田三十顷,钱百万,让大司农救济灾民。公卿都仿效他献田捐粮,又在长安城中建房屋二百捐给灾民居住。每

遇到水、旱灾荒,王莽就素食。他的左右禀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派人告诉王莽,安汉公忧国忧民,但是为了国家要爱护身体。

王莽为了巩固他的权力,想让他的女儿作平帝的皇后。他命令有司将所有名门、世家、列侯家中合适的女子拟名单上报。

王莽看到王氏女子几乎都在人选之列,唯恐她们与自己的女儿相争,就上书太皇太后说:“我王莽无德,小女也不才,不能与其他众女子一起人选。”

太皇太后信以为真,下诏说,王氏女儿是朕之外戚,不在入选之列。诏书下达后,庶民、郎吏、儒生等频频上书,日达千人。公卿大夫则在朝上朝下跪请太皇太后,说:“安汉公功德堂堂,现在要立皇后了,唯独不让他的女儿入选,能服天下人吗?我们愿意让安汉公 之女为天下母。”

王莽又派人到各部公卿和儒生那里,表明心迹,所以上书者更多了。太皇太后不知所措,只好按公卿意思同意选王莽之女。王莽却说:“应该博选众家女子。”

元始三年(公元3年)春,太皇太后派人去面视王莽之女,回来禀报说,安汉公之女有德有貌。太皇太后下诏,聘王莽之女为平帝的皇后。

王莽之子王宇不赞同王莽隔绝平帝与其母卫氏,就与他的老师吴章和妻兄吕宽合谋,想利用王莽好鬼神的特点,用血喷洒王莽府门,促使王莽让卫氏入京师。但事情败露了,王莽将王宇捆绑入监,逼其服毒而死。王莽借此事诛杀了卫氏外戚,并牵连异已。他借太后诏旨,令红阳侯王立、平阿侯王仁以及汉元帝的妹妹敬武长公主自杀,并把平时不依附自己的人都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

元始四年(公元4年)夏,太保王舜以及官吏和百姓八千余人上书太后,恳请加封安汉公。有司也奏请为王莽增加封地并加封“宰衡”称号,官居上公职,王莽百般推辞。

太师孔光等说:“封赏本不足以表彰安汉公的功德,安汉公推辞正是他的贤德所在。”

王莽为了篡汉,对下不惜作出各种姿态以提高声誉,对上则想尽办法取悦太皇太后。王莽知道太皇太后讨厌深居宫中,就让太皇太后经常乘车到四郊巡游,赐百姓钱粮,广施恩惠,年年如此,深得太后的欢心和赏识。

元始四年,大臣们上奏折说,昔日周公摄政七年,制度才定,现在安汉公辅政四年,就大功告成,应当让“宰衡”位居诸侯之上。太后准奏。因为王莽不接受增加封地的赏赐,而上书的人达数十万,一些诸侯、宗室的人叩头说,应当极赏安汉公。王莽表示,乐于尽力制定典章制度,一旦完成,就辞职回家。大臣们很受感动。

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太皇太后下诏加王莽九命之锡,即“加九锡”。这一年王莽五十岁。

泉陵侯刘庆上书说:“周成王年幼,周公居摄。现在平帝年少,也应当让安汉公像周公一样行天子事。”群臣都附和刘庆的说法。

平帝日渐长大,对于王莽不准卫后入京师的事,心存怨恨。十二月,王莽借腊日进椒酒时,在酒中下了毒,平帝饮后,死于未央宫。王莽令天下领六百石以上俸禄的官吏都服丧三年。

太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帝位继承人的事。宣帝有曾孙数十人,王莽讨厌他们已成年懂事,就推说不能够传位于兄弟,而选了宣帝的玄孙、广戚侯刘显之子、年仅两岁的刘婴立为继承人。同月,有人在孟通一个井中发现一块白石,上面写着红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让大臣将此事禀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断然说:“不能这样办。”

太保王舜对太皇太后说:“事已如此,也无可奈何,王莽不敢有其他想法,只是想任摄政以加重权力。”太皇太后心中不情愿,但又无能为力,只能准了。

太皇太后下诏:“刘婴年幼,不能行天子事,安汉公已辅政三朝,与周公起到了相同的作用,现在由安汉公居摄,代行职权。”从此,王莽居摄,着天子服,面南朝臣,一切都按天子之礼行事。大臣们称他摄皇帝。

王莽居摄元年(公元6年)正月,即按天子的气派举行了祭天典礼,并让官吏记下他的言行。同年三月,立刘婴为太子,号孺子。

居摄元年(公元6年)四月,安众侯刘崇与张绍合谋起事反王莽,被王莽派兵剿灭了。大臣们反复宣称:刘崇等之所以敢谋反,就是因为王莽的权力还小,应提高他的权位,震慑全国。五月,太皇太后下诏:王莽在见太皇太后时,可自称“假皇帝”。

十二月,群臣奏请,称安汉公的官府为摄王殿,住所称为摄王宫,太后批准了。

初始元年(公元8年)九月,王莽的母亲功显君死了,王莽按照天子吊祭诸侯之礼服丧。王莽自感威德日盛,已博取了天下人之心,开始谋划做真皇帝了。

由于王莽一直借助符瑞为其代汉服务,这便成了某些人钻营的敲门砖。梓潼人哀章在长安学习,一向品行不好,他见王莽居摄,就制作了一个铜箱子,书写了两幅题签,一张写上“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张写上“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意思是王莽应做真天子,太皇太后应照天意行事。然后,他把此物送到高帝祠庙,交给了仆射。

仆射上报了此事,王莽随即到高帝宗祠取回了这一象征接受统治权的铜箱子,而后戴着王冠到太皇太后宫中说:“汉高皇帝秉承天意,将天子之权授予我,我很惶恐,但又不能违命,我只有接受天命和高帝神灵的旨意,做真天子,国号定为‘新朝’。”王莽下了代汉立新的诏书。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王莽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并去掉了汉朝的国号,同时下诏书给孺子婴:“从前上天帮助你的先祖,已历经十二代二百一十年,现在天命的历程轮到了我,你就像殷朝的后代要称臣于周,这是天命。”将孺子婴封为安定公,过着幽禁的生活。

王莽作为外戚,靠沽名钓誉起家,凭借其叔父、伯父等王氏外戚多年来形成的权势,到达了权力的顶峰,最终代汉自立。

0 阅读:7

雁玉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