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许世友跟家人分居两地,坚持不去北京,邓小平:他想忠孝两全

今人说古 2023-09-24 12:31:46

1980年,许世友被调到北京工作。1982年,他退居二线。按理说任职北京、在北京退休,许世友应该把家搬到北京来住才对,但是他执意不肯,宁愿麻烦点。最后,组织念许世友劳苦功高,破例批准他定居南京。他的妻子很生气,几个月都不去南京看望,孩子们对父亲这样也不太满意。

之所以会生气和不满意,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许世友想明白。对于妻儿的做法,许世友说:“路由你们自己走,都市里长大的,眼高手低。咱们谁也别强迫谁。”从此,许世友住南京写回忆录,他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在北京。

许世友晚年不愿意住北京,源于他的重情重义、源于他想忠义两全。他担心自己在北京去世,遗体会被火化,不能完整地埋到母亲的墓旁。许世友个性鲜明、爱憎分明,情感世界十分丰富。他是在1926年,王树声的领导下参加革命的。在1927年,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在建国前与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许世友跪在地上,行了个大礼,像是对母亲保证,又像是对着天地赌咒发誓:“我许世友活着为国尽忠,死后为娘尽孝。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身边,日日夜夜陪伴娘。”许母一句话没说,只是把半夜煮好的鸡蛋塞儿子怀里,让他补身子。

解放后,许世友忙于国事,仍然无法回家探望母亲。无奈之下,他只好让大儿子(生长在老家,与发妻所生)去把母亲接来。在母亲到来的这一天,许世友把身边的工作全部处理完,一门心思等着。当他看到儿子搀扶着母亲,从吉普车上走出来的时候,像是被定住了一般:这是娘吗?娘怎么从满头黑发变成了满头银发?腰也直不起来,走路还有些颤颤巍巍。娘老了!

许世友当着上百人的面,扑到母亲身边,“扑通”一声跪下,声泪俱下,“娘啊。”许母用颤抖的手,抚摸着自己多年不见的儿子,恍惚间有些不真实感。

1965年秋天,许世友正在视察海防工作,突然就接到老家发来的“母亲病重”电报。看完,他心里堵得慌,好像被什么压着喘不过气。他想立刻、马上就回家,但自己重担在身,还有工作没做完,他只好让长子把母亲送到南京治疗,自己忙完就赶回南京见母亲。

可是令许世友万万没想到的是,母亲还没到南京,就在老家与世长辞了。母亲的最后一面,他没见上。母亲的送葬,他也未能参加。许世友悲痛欲绝,尤其是从长子口中,得知了母亲临终前,还喊着自己“三伢子”的乳名。年逾花甲的他,跪在母亲遗像前,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不过,许母多年来一直都有长孙陪着,最后一程又有长孙代父行孝的送行,心中定是宽慰不少。他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多年,过着极为艰难的日子,感情十分深厚。可没能见到儿子的最后一面,对许母来说,终究是个莫大的遗憾。

晚年的许世友生病,去北京的医院本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但他就是不去,无论上级、战友和亲人怎么劝都不行。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与世长辞,享年80岁。临终前,他再次断断续续表达,希望能回故乡土葬的请求:“人生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一生自幼离家参加武装斗争,孝敬父母不足。活着尽忠祖国,死后尽孝老母,愿与老母合葬。”

小平很清楚许世友“想忠孝两全”的想法,于是顺水推舟,同意了下来。许世友得偿所愿,终于能永生永世地陪在母亲身边了。

5 阅读:2032
今人说古

今人说古

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