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风:理学诗人程颢

夏小晋 2023-12-01 21:00:08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图片来源网络)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近中午的时候,天上飘着淡淡的云,风轻轻地吹着,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行,又走过了前面的小河。人们不知道我的心情多么快乐,还以为我学少年的样子,偷偷跑出来玩耍呢!

这是一首即景诗,也是一首理趣诗,它的作者就是北宋大理学家程颢,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身心修养,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这正是程颢为人的本色。

程颢(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北宋洛城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程颢与弟弟程颐,都是理学大师,世称“二程”。

程颢、程颐像

程颢自幼聪颖,幼年习诵儒家经典,十岁能写诗作赋。他不但天资聪颖,还能刻苦学习,二十余岁即中进士,随后做了几任地方小官,颇有政绩,神宗即位,就被人推荐调回朝廷做了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神宗鉴于内外交困,很想有一番作为,有时召见程颢,但又认为程的进言不切实用,不感兴趣。程颢知趣地请求退出朝廷,外补做官。

程颢兄弟二人在政治上同司马光等,共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所以在实行变法的时期,得不到信任和重用,二人便以其父年老多病、需要照顾为由,要求退居闲职。回到洛阳老家后,每日以读书劝学为事。因他们一生主要活动都在洛阳,所以,他们创立的思想体系称为伊洛学派。后来经过朱熹的提倡和深化,最终使二程的理学思想发展为“程朱理学”。

老大程颢,老二程颐,两人志向一致,性格却大相径庭。弟弟程颐“严毅庄重”,程颐曾经做过宋哲宗年幼时的侍讲,一次,在去听课的路上,宋哲宗顺手折了一条柳枝,程颐马上板起面孔进谏说:“方春时合,万物发生,不当轻有所折,以伤天地之和!”皇帝一听,好心情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把手中的柳枝扔在地上,不高兴地回内宫去了。

而老大程颢呢,为人“温然和平”。有个叫朱光庭的诗人到汝州拜会程颢,过了一个月回来,对朋友们说:“我杜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啊。”这便是成语“如坐春风”的来历。

程颢、程颐学业有成之后,他们的名声随之而起。文人志士慕名拜师的人很多,大家尊老大程颢为明道先生,老二程颐为伊川先生。但是二人在品德修养、心性定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

传说有一天,西京洛阳的一个名士请二程赴家宴,这位名士不象二程那样是道学先生,他象款待其他文人学士那样,请歌妓到场为二位程先生陪酒,席间不免有打情骂俏之举。老二程颐心中很不高兴,很快就起身离席,板着面孔告辞而去。老大程颢却一直安坐于席,与主人把酒临风,尽欢而回。

第二天,程颐到程颢的书房中,谈起昨日赴宴时候歌妓打情骂俏之事还非常气恼,并指责程颢不应该同流合污。程颢说:“昨日宴会中有歌妓伴酒,我心中却没有歌妓的影子,今天我书房中并无歌妓,而你心中却老想着歌妓的形象。这只能说明你在心性定力方面还有差距。”程颐一听自叹一声,自小到大以至于今,在学业品性上,还是比不上哥哥啊。

还有一次,一群学生跟着二程一起到户外散步,走了不到半晌,几乎所有的人都围在程颢身边,而程颐则变成了孤家寡人。由此可见兄弟二人的修养和脾性。

程门立雪 (图片来源网络)

与二程相关,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宋代学者杨时在赴浏阳任县令途中,专程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就一个问题争执起来,决定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浓云密布。他们来到程颐家时,天空下起了大雪。适逢程颐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二人,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千古佳话“程门立雪”由此而来。

程颐的主要贡献在理学上,诗作方面近乎空白。程颢流传的诗也不多,但都清新可读。除了上面那篇著名的《春日偶成》,还有一篇同样有名的《秋日》。

《秋日》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心境闲静,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不忙。一觉醒来,红日已高照东窗了。静观宇宙万物,无不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四季风光,与人触景生情,因事寄兴一样变化无穷。宇宙大道超乎天地之间有形物质之外,思维灵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够保持快乐,能做到这个,就是世间的英雄豪杰了。

1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