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4年,昌邑王刘贺被大将军霍光拥立为帝,但其在位仅27天便被废去帝位。不久后,刘病已在邴吉的推荐下,被霍光推上帝位,是为汉宣帝。
当时,他的嫡长子刘奭才出生几个月。汉宣帝即位两年后,刘奭的生母皇后许平君被霍光的妻子霍显派人毒杀,汉宣帝虽知皇后之死蹊跷,但在霍光的干预下,此事不了了之。
不久,汉宣帝在群臣的提议下,纳霍光之女霍成君为后。霍光死后,汉宣帝将刘奭立为太子,并将霍氏一族屠戮殆尽,霍成君被废去后位,幽禁冷宫。
公元前49年,被称为西汉中兴之主的汉宣帝刘询驾崩,太子刘奭继位,史称汉元帝,汉宣帝的第三任皇后王氏也荣升为皇太后。
王皇后是汉宣帝少年时期的玩伴王奉光的女儿,王奉光从前与刘病已斗鸡走狗,常常借故输钱给自己,汉宣帝继位后十分念旧,于是将王奉光的女儿纳入宫中。
皇后许平君死后,汉宣帝将王氏晋封为婕妤,将太子刘奭交由其抚养。王婕妤虽然并不受宠,但是照顾太子可谓是尽心竭力,毫无怨言。
因此,汉宣帝诛灭霍氏一族后,将王婕妤册封为皇后,汉宣帝驾崩后,王氏升为皇太后,历史上称其为邛成太后,也正是她将王政君召入后宫,拉开了西汉灭亡的序幕。
公元前57年,汉宣帝为十八岁的太子刘奭举行成人礼,西汉强盛,四夷来朝,汉宣帝正值盛年,太子刘奭又孝顺有加,朝廷乃至后宫一片祥和。
但是,随着太子逐渐长成,汉宣帝对刘奭却慢慢喜欢不起来了。
当时,汉宣帝为刘奭挑选的老师皆为儒生,刘奭性格柔仁,非常喜欢儒家经书,因此对汉宣帝重用严刑酷法的官吏有了不同意见。
加之汉宣帝又接连处死了盖饶宽、杨恽、韩延寿等大臣,为此,太子刘奭时常劝谏进言道:“陛下持刑太深,应该多用儒生治国。”
汉宣帝听到太子对自己的施政颇有微辞很不高兴,当即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霸道王道兼而用之,因时施教,不可完全依靠儒家来教化民众,俗儒大多不识时务,是古非今,不坚持原则,不能委以重任。”
历史上的汉宣帝似乎非常重视儒教,但是在真正的施政过程中,并非食古不化的书生皇帝,而是更追求实事求是,看重实际结果。
而其口中的霸道也并非只包括先秦法家的治国之道,而是包含了《春秋》、《诗》、《尚书》、《礼》等典籍著作。
因此,太子的一句宜用儒生换来了汉宣帝深深的叹息。嗟叹之余,他更是说:“日后乱我刘氏皇国者,太子也!”
汉宣帝的这句话不可谓不重,身为太子会导致国家大乱,言下之意,难道不是想要换太子吗?况且,当时汉宣帝对张婕妤宠爱有加,对其子淮阳王刘钦更是喜爱非常。
淮阳王刘钦是汉宣帝的次子,十分喜欢研究律法,聪明伶俐,与汉宣帝十分相似,于是,汉宣帝曾几次当着群臣的面夸赞刘钦道:“真我子也!”
对两位儿子的一褒一贬,让群臣对刘奭的支持有了些犹豫,太子之位变得岌岌可危。
然而,汉宣帝虽然喜爱刘钦,但从未想过要废去刘奭的太子之位。一则是因为其生母许平君是汉宣帝微贱时期的结发妻子,念及旧日恩情,也不忍下手。
二则是得益于刘奭的儿子刘骜深得汉宣帝的喜爱,每次出去游玩宴请,汉宣帝都会将这个孙子带在身边,当众称其为太孙,表明刘骜便是日后的皇位继承人。
基于这两点原因,刘奭的太子之位没有被动摇,因此,汉宣帝驾崩之后,刘奭便顺利陈章的继承了皇位,可以说是,上有好母亲,下有好儿子。
刘奭生于民间,为人柔仁,做太子之时虽然有数十房姬妾,但是最宠爱的要数司马良娣,但司马良娣红颜薄命,侍奉刘奭没几年便病重了。
弥留之际,司马良娣拉着刘奭悲愤地说道:“我并非寿数已尽,而是遭人嫉妒,她们轮番诅咒我,我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司马良娣话刚说完,便死在了刘奭的怀中,刘奭对她的话也深信不疑,此后更是大病一场。病愈之后,便开始闷闷不乐,对宫中姬妾更是恨从心起,全部都冷落了。
但刘奭身居太子之位,是大汉未来的继承人,养育下一代是政治任务。
因此,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很怕刘奭对女人失去兴趣,断绝皇脉,于是就派王皇后精心为太子挑选了几个出身良家,年轻貌美的宫女让他挑选,纳入宫中。
王皇后在后宫精心挑选了五个美人,但她知道,若是太子独自挑选,可能会无功而返,于是趁刘奭来拜见汉宣帝之时,将五个美人带到太子面前展示,让其挑选。
此时刘奭心心念念的仍是司马良娣,任由这五个美人在面前晃悠了几遍,他也不愿多看一眼。王皇后却十分上心,不断派人催问太子看中哪个,刘奭无奈之下,便随手指了一个。
侍奉在侧的小太监见太子不上心,加之王皇后不停催促,心中十分焦急。他见太子胡乱一指,为了完成任务,当即将离太子最近的王政君推了出来,然后将结果汇报给了王皇后。
王皇后见太子选了王政君十分高兴,希望她能治好太子对司马良娣的相思之苦,于是立刻派人为其梳妆打扮,亲自命官员将其送入太子宫中。
刘奭虽然不喜欢王政君,但大概是憋闷久了,也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当夜,刘奭便宠幸了王政君,春风一度后,王政君也不负众望,居然怀孕了。
当时,太子后宫有十几位姬妾,从未有喜讯传出,包括独宠七八年的司马良娣也从未怀过孕,而王政君只承宠一夜,便怀孕了,这让汉宣帝和王皇后十分高兴。
公元前51年,王政君为太子生下第一个儿子,汉宣帝大喜,亲自为其起名为刘骜,字太孙。汉宣帝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大汉王朝的千里马,而王政君母凭子贵,成为太子后宫第一人。
王政君出生于魏郡元城,她的父亲王禁是汉朝的中级官员。到了婚嫁年龄,王禁便将王政君许配给了一户人家,不久后,男方便病逝了。
之后,王禁为了攀上高枝,又想将王政君许给东平王当妾室,结果聘礼刚收没多久,东平王也一命呜呼了。新郎一个接一个的死了,王禁心里有了想法,连忙请来卦师为王政君占卜。
卦师占卜过后,故作神秘地对王禁说道:“你女儿是梦月入怀的,日后定然贵不可言。”
王禁听卦师如此说,十分高兴,当即为王政君请来了老师,教授她琴棋书画等才艺,学成之后,便将王政君送入宫中为家人子。
在宫中,家人子的级别很低,比妃嫔中级别最高的婕妤整整低了十四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位低下的家人子,生下了大汉王朝未来的继承者,最终一跃成为后宫最尊贵的皇后。
汉元帝继位后,汉朝的政治日趋腐败,天灾频发,加之当时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负债人数加剧,各地不断爆发民变。
如此严峻的社会形势,按理说应该乱世用重典,汉元帝应当采取霸道而不是儒术,但是汉元帝却反其道而行,仍旧大肆宣扬儒术,丝毫不顾及社会聚变带来的严重后果。
汉元帝继位后,立刻下诏崇尚孔子,并以皇帝的名义奉祀孔子,大张旗鼓褒奖孔子的后人,他的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儒家在汉朝的社会地位。
之后,汉元帝还昭告天下,以儒家标准选用官员,为此,朝廷上下为了溜须拍马,纷纷以儒家经学相互攀比,大批儒生进入大汉朝廷。
儒生入朝后,汉元帝的施政也更多的以儒家的经学为模版,发布的各项政令和诏书都引经据典,大臣们的疏奏若是不符合儒家精义都会被汉元帝严厉斥责。
汉元帝的根本目的其实是想用儒家思想缓和当时深刻的社会矛盾,但是在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儒家治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虽然以经取士为汉元帝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但是这些人上位之后,将儒家经典的深意抛诸脑后,将财富和名利看得比民生更重要,最后中饱私囊,尸位素餐。
如此一来,朝廷的各级政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蝇营狗苟之辈遍布地方和中央,更严重的是不少迂腐的读书人进入了各级政府机构,官和吏更泾渭分明,行政效益日渐低下。
其实汉宣帝临死前,给汉元帝留下了三位辅政大臣,但是汉元帝继位不到一年,辅政大臣们就开始内斗,最终石显获得最终的胜利。
石显虽身居宫中,但早与外朝的大臣结党营私,势力盘根错节。汉元帝身体孱弱,起初他想通过石显来控制朝廷内外大权,结果导致大权旁落,连太傅萧望之也被迫自杀,少傅周堪也被贬为庶民。
由此可见,汉元帝刘奭虽然长于深宫,但易欺而难悟,治国水平与汉宣帝不可同日而语,而宦官石显的专权从根本上离不开汉元帝的纵容,开启了西汉宦官乱政的序幕。
然而,前朝的动荡和后宫的争斗在汉元帝时期从未停歇,太子时期的司马良娣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渐行渐远,后宫中得汉宣帝宠爱的两位妃嫔不断搅动着风云。
汉元帝登位称帝后,不再思念已故的司马良娣,而是开始宠幸傅美人和冯美人。
傅美人是上官太皇太后身边的侍女,在刘奭被立为太子之后,便被派去服侍刘奭。傅美人温柔解语,十分有心计,逐渐讨得刘奭的欢心,为其生下次子刘康,刘奭登基后被封为婕妤。
冯美人本名冯媛,其父亲是大将军冯奉世,曾在汉宣帝时期以汉朝使节的身份,率领驻国大军不战而击伏莎车国。
冯美人比傅美人入宫晚,为汉元帝生下了三子刘兴,因此与傅美人相同,母凭子贵,同样被封为了婕妤。
汉元帝对这两位妃嫔都是宠爱有加,当时,王政君已经被册为皇后,刘骜也被立为了太子,因此,汉元帝只得将次子刘康封为定陶王,三子封为中山王。
而当时,婕妤已经是妃嫔中的最位份,但是汉元帝觉得这不足以显示冯婕妤和傅婕妤的生育之功,于是在婕妤之后又增加了一个封号,昭仪,所谓昭仪者昭显其仪也。
冯昭仪和傅昭仪同为高位嫔妃,同时育有一子,又同时受汉元帝宠爱,但是两人之间一直都在暗暗较劲。
一次,汉元帝带着众嫔妃到皇家园林中观赏野生动物,观看猛兽搏斗。汉元帝看得聚精会神之时,一只黑熊却突然从笼子中窜出,向着看台直扑而来。
看台上的妃嫔看着直扑而来的黑熊吓得花容失色,纷纷逃命。而汉元帝好似受到惊吓一般,呆呆地坐在原地不动,已然没了往日的威严,如同被吓傻了一般。
此时,冯昭仪见状,挺身而出,挡在了汉元帝的身前。汉元帝身边的侍卫也一拥而上,护在两人周围,将黑熊斩杀,最终有惊无险。
惊魂稍定后,汉元帝看着护在身前的冯昭仪,问道:“如此惊险,众人都正向逃窜,为何你敢上前阻挡。”
冯昭仪回道:“猛兽抓住一人后,肯定会停止攻击别人,我怕黑熊伤害陛下,我甘愿以身阻挡。”
汉元帝对冯昭仪的勇敢和忠心赞赏不已,此后,对冯昭仪除了一份恩爱之外又多了一份敬重。
冯昭仪的举动让汉元帝敬重有加,但是这让同为昭仪之位的傅氏十分不开心,女人之心如春山之云,易怒而难消,对冯昭仪便暗暗恨上了。
汉元帝驾崩之后,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刘骜在位时无子,于是将弟弟刘康之子刘欣立为太子,刘骜驾崩后,刘欣顺利继位,其祖母傅昭仪也一跃成为大汉王朝的太皇太后。
而另一边,冯昭仪的儿子中山王刘兴去世的早,只留下一个儿子,不满周岁便嗣位为王,被封为中山小王。
小中山王体弱多病,经常惊风昏厥,于是被冯太后亲自带在身边教养。汉哀帝刘欣早已耳闻冯太后的贤名,于是特意派御医张由前往中山国替小中山王看病。
谁料,张由患有间歇性的精神疾病,他到了中山国后突然发病,还没见到冯太后和小中山王就慌忙的逃回长安,可进了长安城后,他的病又突然好了。
汉哀帝得知消息后,就派大臣前去询问,为何没有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自己跑回了长安?
张由害怕汉哀帝怪罪下来,于是心生一计,回禀道:“中山太后冯氏诅咒皇上与太皇太后,我深感事态严重,于是急忙回来禀告!”
大臣将询问的结果报告给汉哀帝后,汉哀帝还在思考事情的真实性时,一旁的傅太后心中大喜,多年的积怨终于找到了报仇的机会,于是她立刻派遣御史前往中山国调查此事。
御史到了中山国之后,立刻将国内的官吏和冯太后的亲属,总计一百多人全部都抓了起来,将他们分别关进了洛阳、洛阳、魏郡、钜鹿等地监狱,进行异地审讯,大刑伺候。
查了数十天之后,御史也没有查到任何关于冯太后诅咒的蛛丝马迹,傅太后听说后愤怒无比,于是派出自己的亲信宦官前往中山国继续调查。
最终,一些中山国的官员和太后的亲属被屈打成招,都纷纷招认冯太后有谋逆之心,曾当众诅咒皇上与傅太后。
于是,傅太后的亲信宦官拿着招认的口供又去逼问冯太后,想迫使冯太后认罪。冯太后本是大将军之女,一身傲骨,自然不会屈服,宁死也不愿承认。
于是,主审的宦官便当面讥讽她道:“当年,黑熊上殿您尚能无所畏惧,现在您中山国上下皆已招认您的犯罪事实,您却不敢承认,如此怯懦,毫无血性可言!”
听了宦官的话,冯太后心中顿时明白了原委,心灰意冷,回到自己的宫殿后,她对身边的人说道:“黑熊之事已年代久远,隔了两代帝王,这样的宫廷秘闻仍能从皇宫传出来,被这些宦官小吏知晓来陷害我,定是有心之人为之,我若不死,那人定不肯罢休!”
想到曾经的傅昭仪已经贵为太皇太后,他的孙子也已是高高在上的帝国统治者,自己一个小小的中山国太后,尚是婴孩的中山王还身体孱弱,绝望之余,冯太后只得服毒自尽。
可即便冯太后死了,傅太后也没打算饶过她的家人,冯太后的妹妹冯习和她的丈夫,包括冯太后的弟弟和母亲都被牵扯入案,冯家十七口被牵连至死。
冯昭仪的父亲冯奉世曾为汉朝立下丰功伟绩,,他的后代被如此冤屈杀害,皆因冯昭仪出身将门,敢于在黑熊爪下护住汉元帝,便遭到傅昭仪的记恨,导致冯氏的悲剧,实乃冤案!
这件事距离汉哀帝登基已经隔了32年之久,当年,汉元帝美人在怀,左拥右抱之时,肯定不会想到,看似温柔贤淑的傅昭仪会在32年之后,将冯昭仪全家诛杀,可谓是蛇蝎心肠。
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傅太后既尊,后尤骄,与成帝母语,至谓之妪。为人刚暴,长于权谋。
与傅氏和冯氏的明争暗斗不同,身为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却过得十分逍遥,她虽然身为皇后,却不受帝王喜爱,但好在她有一个当太子的儿子。
可随着汉元帝的三个儿子渐渐长大,刘骜身为嫡长子,即便有着太子之尊,也逐渐不受汉元帝重视,之后,刘骜更是沉迷酒色,自甘堕落,更是遭到了汉元帝的厌恶。
此时,汉元帝更看中的是傅昭仪的儿子定陶王刘康。刘康儒学基础特别深厚,精通音律,时常与父皇母亲一起弹琴品茗,汉元帝时常感叹,刘康乃其知音。
汉元帝身体孱弱,时常卧病在床,每当这个时候,傅昭仪与定陶王刘康都在在旁侍奉汤药,让汉元帝感受到身为儿子的孝心,因此,汉元帝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然而,即便是天下至尊的帝王,太子也不是说换就可以换的。虽然皇后王政君没有反对,但是以史丹为首的群臣却极力反对,况且,先帝汉宣帝特别喜欢刘骜,称其为太孙。
再者,汉元帝信奉儒家,他也明白嫡长子地位不可随便动摇,否则引起朝廷动荡,后果不堪设想,最终汉元帝还是没有废除刘骜的太子之位。
公元前23年,年仅20岁的刘康便病逝了,十五年后,年仅30岁的刘兴也病逝。汉成帝刘骜继位后无子,于是将刘康的儿子刘欣立为太子。
刘骜驾崩后,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刘欣去世后,王莽为了专权,不愿意迎立年岁较长的君王入宫,便将年仅九岁的刘兴之子刘衎迎入宫中,登基为帝,是为汉平帝。
然而,汉平帝在位仅仅五年,便被王莽毒杀。
之后,王莽又立年仅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命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
八年后,王莽逼迫姑姑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刘婴的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新,自此,西汉灭亡!
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
在西汉王朝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皆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帝王,由此也显得汉元帝似乎过于平庸。
汉元帝最为人所熟知的大概就是因为他与王昭君的错过,成就了流传千古的昭君出塞,他的皇后王政君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大概从未有人记得,这位帝王生于民间,他的母亲是许平君,他的父亲是刘病已,若不是身在帝王家,柔仁好儒是他最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