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哥伦布——张骞,打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交流

雁玉历史 2024-10-04 03:24:41
到西部去!到西部去!——张骞通西域

西汉时期,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直至中亚或更远的地方统称为西域。不过,狭义的西域主要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2世纪初,崛起的匈奴将势力伸展到西域,在西域地区设置都尉,向各国征收很重的赋税。由于匈奴势力强大,往往只凭匈奴单于的一封信,西域各国就会缴纳赋税、财物等以满足匈奴人的要求。

中原同西域,虽然早就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路途的遥远,山川、沙漠的阻隔,复杂多变的气候,食物供给的困难,安全保障的缺乏等多种原因,造成了出使西域和西域同中原之间交往的困难。特别是国家和民族关系的紧张,尤其是战争等人为因素,西域同中原之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匈奴强盛起来后,向东吞并了东胡人,向西赶走了月氏人,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吞并了楼烦、白羊,占领了河南地,向北征服了丁零(今贝加尔湖一带)、鬲昆(今叶尼塞河和鄂毕河地区)。

汉文帝时,又控制了西域广大地区,阻断了中原同西域的联系,隔断了中西交通。汉武帝即位以后,留心边事,考虑采取可以用来对付北方强敌匈奴的措施。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从投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原居住在河西敦煌附近的一个强大部落叫月氏,他们屡次遭受匈奴人的攻击,后来月氏王也被匈奴杀死,而且,匈奴单于竟然用月氏王的头骨作酒器。月氏人被迫西迁,对匈奴非常仇恨,常想报仇,但苦于势单力薄,无人援助。

得到这个消息,汉武帝很高兴。他希望能够联合月氏,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当时,汉人对西域的情况不熟悉,月氏人西迁以后的具体下落也不清楚。

到西域去,还必须通过匈奴控制的河西地区,而匈奴人正与汉朝处于敌对状态。因而,派人出使西域联络月氏,是一件具有相当危险的事。汉武帝决定悬赏招募可以出使西域的人。

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建元年间为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武帝招募出使西域。

张骞带着甘父等一百多人的大型使团,从长安起程,经陇西(今甘肃临洮)出使西域。但是,很不幸,他们出陇西不久就被匈奴骑兵俘虏而去。

张骞等人后来被押解到匈奴单于庭。匈奴单于问道:“月氏在匈奴以北,而汉朝竟然想越过匈奴去联络月氏。越,在汉朝的南面,如果我们匈奴要越过汉朝去联络越人,汉朝能够答应吗?”匈奴将张骞等人全都扣留起来。

匈奴单于还为张骞配妻成家,配给他一个匈奴人妻子,试图诱使张骞投降匈奴。然而,张骞从未丢失汉朝派他出使西域的使节,寻找着能逃出来的机会。

张骞在匈奴过了十年半囚徒式的生活,终于趁匈奴人防守疏忽的机会逃脱。

逃出来后,他继续出使西域。在西行的途中,经常没有食物吃,就靠随从甘父射猎充饥。西行几十天,越过葱岭,来到大宛。大宛国王早就听说,汉朝很富裕,很广大,想和汉朝通使,所以,见了张骞很高兴。张骞向大宛王说明了出使的目的,并答应大宛王,等回国以后,一定送给他丰厚的酬谢。大宛王派专人将张骞送到康居,再由康居送到大月氏。

张骞虽然到了大月氏国,可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月氏人已占有了大夏故地,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户口殷盛,居民安居乐业,又因为汉朝毕竟距离太远,他们已经不再想向匈奴报仇了。

张骞从大月氏到大夏,留住了一年多,始终也未能达到与大月氏联盟的目的,只好回国。

回国途中,为了躲开匈奴的拦截,未走原路,而是沿着南道诸国回国,试图通过羌族地区回到中原。但是,很不幸,他们又被匈奴人捕获。

在匈奴被扣留一年多以后,匈奴军臣单于死去,匈奴贵族之间产生了争夺单于位的斗争,张骞趁此混乱机会,携同匈奴妻子及甘父一道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逃回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途中两次被匈奴截获,出发时一百多人的大型使团,回来时只剩下他和甘父两个人了。这次出使虽未达到联合月氏以夹攻匈奴的目的,但却详细地了解了有关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等情况。回来以后,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作了报告。汉武帝拜张骞为太中大夫,任命甘父为奉使君。

汉武帝听说大宛、大夏、安息等都是大国,风俗习惯同汉朝差不多,而且多奇物,他们又很贪婪汉朝财物,只要用怀柔的手段,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诱使他们入朝进贡。那样,汉朝不仅可以广地千里,而且可以扬威于四海。

于是,汉武帝又派张骞出使西南夷,寻求通往西域的新路。

张骞同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从蜀、犍为(今四川宜宾)出发,数道并发,出冉(今四川茂县、汶川)、筰(今四川汉源)、徙(今四川天全)、邛(今四川西昌)、僰(今四川宜宾)等,探求通往身毒国的新路。结果,由于为西南少数族人所阻拦,汉朝的使者被杀,探路终究未成。

张骞归来后,多次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由于他在匈奴多年,出使西域历经艰难,所以具有丰富的沙漠地区地理知识,能为大军辨别水草之地,使大军行动不致困乏。

因从军有功,张骞被封为博望侯。汉武帝屡次召问张骞,向他探询大夏等国的情况,有意再次联络西域,一方面想罗致异物,扬威边陲;另一方面是为了制服已向西转移了的匈奴。

张骞又向汉武帝建议,联络乌孙以对付匈奴。

张骞被扣留在匈奴的时候,就听说匈奴西部有一个大国叫乌孙,乌孙国王号昆莫。最初昆莫的父亲难兜靡率其部众同月氏共居于敦煌附近。后来,月氏人杀死了难兜靡,乌孙人就依附了匈奴。当时,昆莫年幼,为匈奴单于收养。昆莫长大以后,屡立战功。

月氏人后来西迁,昆莫向单于请求发兵以报父仇,单于就把他父亲的旧部交给他管理。于是,昆莫率部西击大月氏。大月氏人战败,西走大夏,昆莫就率众居住下来,不再依附于匈奴。匈奴几次发兵进攻都被昆莫击败。乌孙成为这一地区的强国。

张骞向汉武帝建议,重重赏赐乌孙,可把他们招到河西故地居住,然后,汉朝派遣公主,同乌孙结为兄弟以和亲,这样就可以斩断匈奴右臂,而西部的大夏诸国亦可招致而来。汉武帝很赞赏这个建议,于是命张骞第二次出使 西域。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被汉武帝任命为中郎将,率领一个三百人的更加庞大的使团再次出使西域。汉朝给每人配备两匹马,让他们携带牛羊万头和大批的币、帛等,浩浩荡荡向西域进发。

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以后,汉朝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匈奴主力逃往大沙漠以北,大沙漠以南已经基本上不见匈奴骑兵了。张骞此次出使西域,中途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很顺利地到达乌孙。而此时的乌孙,国内正闹着纠纷。

六十岁的乌孙老王昆莫想把王位传给长孙岑陬,但次子不满意,就起兵反对,国内大乱,乌孙部众也分为互不统属的三个部分。

张骞向乌孙王昆莫传达了西汉政府的旨意,希望乌孙能回归故地,汉朝愿意将公主嫁给他,双方结为兄弟以和亲。昆莫已无法控制部众,不能专制国中,考虑到汉朝离乌孙太远,大臣们平素已畏服匈奴,且又离匈奴太近,很害怕,所以,不想再迁徙了。

这样,张骞想联络乌孙,请其回故地以共抗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不过,乌孙看到汉使气派很大,礼物丰厚,答应派专使带几十匹马到汉朝答谢。

张骞在乌孙,又分别派遣随从的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进行活动。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岁余,张骞去世。张骞去世一年以后,张骞派出去的副使先后完成任务,同各国所派的使节一道回到汉朝。中原同西域的外交关系正式建立并日益繁密。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间长达十几年,行程万余里,中间曾两次被匈奴扣留,历尝艰险,辛苦备尝,终于完成出使西域,联系西域诸国,孤立匈奴的任务。张骞出使西域,对待西域诸国,无论强弱大小,一律平等相待,实行和平友好的政策。

张骞为人宽厚,毅力刚强,他以诚实获得广泛信任,深受西域各国各族的喜爱和欢迎。张骞死后,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节,仍然打着张骞的旗号。

张骞出使西域,以亲身实践和实地考察恢复了多年被匈奴阻断的中原同西域的通道,掌握了西域地区的真实情况,改变了原先对西域情况模糊不清的认识,使过去对西域的传说和零散的记载,得到进一步证实和订正。《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就是根据张骞向汉武帝提供的报告写成的。

张骞出使西域,拓开了长期被匈奴阻塞的东西通道,并同帕米尔高原以西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赴西域的使者络绎不绝,相望于道。大批使者前往西域,远道的要八九年时间、近道的也要几年时间才能回来,其中很多是打着使者旗号到西域从事贸易的商人。

西域各国来到汉朝的也很多,其中有很多商人。汉武帝很高兴,带着他们出巡,并参观各地的仓库府藏、奇戏、怪兽,并加以重重的赏赐。

随张骞到汉朝的乌孙使者回到国内后,汇报说汉朝富裕广大,应加强同汉朝联系。乌孙很重视同汉朝的关系。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通使以后,准备发兵攻打乌孙。

乌孙人很害怕,派使者到汉朝请求和亲,并献良马千匹作为聘礼。武帝以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配备侍御官属数百人和丰盛的嫁妆,嫁给乌孙王。细君死后,武帝又把楚王戊的孙女解忧作为公主嫁给乌孙王。解忧的侍女冯嫽持汉节行赏赐于西域各地,深得敬信,号称冯夫人。汉朝同乌孙和亲以后,乌孙成为汉朝在西域抗击匈奴的一个重要伙伴。

0 阅读:4
雁玉历史

雁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