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与股市共同迎来大利好,央行放了一个大招,下场买国债。
不是央行买国债作用有多大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启动的作用,最终推动市场的还是另外三个放水渠道,但没有这个渠道启动还不行。
这篇文章对于货币宽松,新增渠道和传统放水渠道的关系,以及对楼市的影响谈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于央行公开市场买国债还有争议,权威媒体频繁发声这不是QE。
理论上讲直接购买国债是QE,间接买国债就不是,但这是理论。
直接买也不行,银行法明文规定,如果直接可以买将产生极大副作用。因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是信誉担保代表财富,如果可以直接购买将是砸信誉的锅。
但事情还得办,间接就能出师有名,无论任何事,这一点很重要,出师有名是把事办成的基础。
无论直接还是间接,这都是过程,方式不同而已,但结果是一样的。
所以没必要争议是不是QE,这是带着使命来的,达成目标就行。
这就是间接向市场投放货币,投放多了就是大放水。
其实并不想用这个方式,但在此之前有一个问题,天量货币在银行系统空转。
这个空转的原因就是居民,企业和地方负债过高,货币放水必须是上游开闸,管道畅通,下游承接。
但是现在下游接不住。
比如,印出来的货币需要通过借贷才能投放市场流通,当然也有一种方式比较粗暴就是按户口本发钱。
过去的渠道遇到一点堵塞。
房价下降,交易低迷,这是造成堵塞的根本原因。
比如,抵押物价值缩水,出借方担心出现坏账,缺钱的人贷不了。买房的积极性不高,不缺钱的人没有贷款动力和需求,所以就出现了堵塞。
传统放水渠道有三条管道,不同的管道对应不同的承接方。
现在问题出现在下游,所以开闸之后,货币留在管道空转。
这就必须想个新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这个新办法有了。
增加一个新管道,增加一个承接方。
这个新办法也不是凭空造的,国外已经使用了很多年,效果确实不错。
发源于日本,发扬于欧美,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可用,师夷长技才能使人进步。
现在决定借鉴欧美日,央行买国债。这有个好处,不会出现空转,可以定向投放市场而且这个度更好把握,不管如何定向,关键钱砸向市场了。
新渠道是为了打通传统渠道。
市场货币增加,楼市和股市上涨的基础就有了。
货币宽松是解决债务的唯一方法,所以这一步必然要走,春节前后已经对传统三个放水渠道做好了准备,现在又新增一条放水渠道。
我预感这次放水力度或将空前,也必然超越历史,毕竟现在盘子大了。
如此一来,房价或迎一轮大涨,房价大涨之后另外的放水渠道也顺其自然畅通,这就是正循环。传统渠道畅通,再逐渐收紧这条新增的渠道,这事就办成了。
货币只是工具,仅是财富凭证,其他才是实物财富,这一点要确定才好理解。
货币放水对于长期储蓄用户不友好,对其他方面是好事,毕竟现金为王的基础是市场流通货币太少。
虽然稀释化债促进循环,但每一次货币宽松总会产生一点副作用。
比如资产暴涨或消费通胀,但啥事没有副作用?一切以大局为重,关键时候即使房价涨也得宽松。
房价再一次具备了上涨的基础。
每一次货币大宽松一定有至少一种大宗资产价格暴涨。
上一次是楼市,再上一次也是楼市,中间伴随股市。
因为只有楼市才能雨露均沾,才能拉经济出泥潭,救万民于债务,助财政而充裕。
关键是才能打通货币流通管道。
每一次楼市大牛的推力源于货币宽松。
上一次救楼市就出了一个新渠道,当时的新渠道是抵押补充贷款,政策银行向地方贷款用于棚改,楼市一轮大牛。
再上一次是4万亿,通过商业银行向居民和企业宽松信贷,楼市迎来一轮大牛,中国经济率先走出08年的金融危机。
这一次又搞一个新渠道,央行买国债。
4月23日早上,财政部发文:支持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4月23日深夜,央行又表态: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
新一轮宽松将开始,传统放水三个管道已在春节前后准备好。
至此,货币宽松的准备已经完毕,货币洪水悬而未决!
这一次启用新渠道,似乎这一次放水将超过以往。
启用新渠道不是说老渠道不用,而是新老并举共同发挥作用,比如去年底已经重启抵押补充贷款而且力度很大。
不用把这事想的多复杂,央行通过渠道投放到市场,市场上货币多了之后必然千回百转进入大宗资产。
就像陆地上雨水大,不管通过那条河流千回百转最终流入大海。
楼市必然再受益。
现在大的蓄水池是楼市,小的蓄水池是股市,如果不搞蓄水池就不是千回百转进大海而是沧海横流淹没良田,也就是物价暴涨。
蓄水池必然得有,所以至少一种大宗资产价格上涨以避免货币对物价冲击。
历史上每一次转折都是机遇,当然如何选择各凭判断。
财富晋级必须玩转楼市。
楼市起起伏伏不用担心,没有大起大落哪有大机会,要在市场折磨中学习市场。
货币是工具,楼市虽是实物资产但也是工具,用好工具才能助力财富盘旋上升。
我们需要研究如何运用好货币和房产这两种常用的工具,根据市场起伏做好转换。
现在货币宽松的前期准备已经做好,只等一个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