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三国季汉后主延熙九年(246年),尚书令董允去世,吕乂继任尚书令。他处事及时,门不留客,简而不烦,号为清能。吕乂称得上季汉后期一位有作为的能臣。
吕乂游戏图
一、少孤好学吕乂,字季阳,南阳郡(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人。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太常刘焉提议“废史立牧”,就是废除刺史,建立州牧制度,并请求外放益州牧。灵帝批准后,刘焉由荆州正式入蜀。吕乂的父亲吕常,这时作为朝廷使者,护送刘焉入蜀。但刘焉进入蜀中后,却阻断与朝廷的联系,割据西南,保境自守(参见)。吕常无法返还中原,就只得在益州住了下来。
待到吕乂出生时,吕常却已去世。失去父亲的吕乂,却人孤志不短,好读书、弹琴,倒也怡然自得。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以蜀地产盐铁,特设盐府校尉府,管理盐铁税收。盐府校尉王连也是南阳人,他就请吕乂和南阳人杜祺、南乡(治南乡,即今河南淅川)人刘幹一起做了他的属官典曹都尉。
刘备定益州,设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
后来,吕乂因才干,先后任广汉郡新都(今四川成都)令、绵竹(今四川德阳)令。在这两任上,他体恤百姓,深得治下爱戴,在益州各县常首屈 一指。
之后,吕乂又升巴西(治阆中,即今四川阆中)太守。
二、支持北伐从后主建兴六年(228年)至建兴十二年(234年),季汉丞相诸葛亮连年北伐(参见)。为支援前方战事,诸葛亮向各郡发出征调令,要求提供兵员、赋税,但各郡很难完成任务。吕乂则如调从巴西郡募兵五千开赴前线。而且,他对这些应募者讲明道理、加强约束,这些人居然一个逃走的都没有。
不要小看这个政绩,过去征募士兵,半路上逃走的大了去了。这就得说吕乂得民心,而且为政显能。
因为这一功绩,吕乂被调为北伐前线的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太守,并兼领督农官,负责前线粮草督运。
吕乂对诸葛亮北伐贡献非小
可以说,诸葛亮得以屡次北伐,吕乂功不可没。可惜的是,由于演义没有记载,多数人并不知道吕乂事迹。
建兴二十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吕乂又相继转广汉(治雒县,即今四川广汉)太守、蜀郡(治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太守,尤其蜀郡,治在京城,人口众多,加之诸葛亮去世,郡兵逃亡众多——这也从反面可以证明前述吕乂募兵的功绩。
更为恶劣的是,这些逃亡士兵的主管,非但不去追逃,反而趁机坐吃空饷,各种官 场女干巧层出不穷,诸葛亮努力营造的清明政 治眼看就要毁于一旦。
吕乂到蜀郡太守任上,一方面严令禁止,一方面积及防范,同时对郡兵做思政工作,对他们晓之以理。这样多方齐下,数年过后,逃亡重返者多达上万人。
巴西、广汉、蜀郡位置图
可以说,治理蜀郡时,吕乂显示了高超的理民才干。
三、入为尚书后来,吕乂入朝为尚书。延熙九年(246年),尚书令董允去世后,吕乂又继任尚书令。
史载吕乂为尚书令,“众事无留,门无停宾”,意思就是他处事及时,门不留客。而且他“历职内外,治身俭约,谦靖少言,为政简而不烦,号为清能”,就是他无论在地方还是朝廷,都清廉简朴,谦虚少言。其为政简明不繁琐,故号为“清能”。
吕乂之子吕辰在后主景耀年间(258—263年)为成都令,吕辰之弟吕雅官任谒者。这位吕雅,有其父之清厉,但文才出众,著有《格论》十五篇。
前述王连,以后还要述及,先不细表。杜祺历任郡守、监军、大将军司马,刘幹官至巴西太守。二人与吕乂相互友好,当时亦有政声,只是朴素守法方面,不及吕乂。
吕乂,可称得上继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季汉四相后,又一位有作为的能臣。就我的理解,吕乂足可与前四者并列,称为“五相”。其后的季汉尚书令陈祗、董厥、樊建,则每况愈下。
然而,与治理地方“为一州诸城之 首”、深受百姓信赖不同的是,吕乂在尚书令位上,“持法刻深,好用文俗吏”,就是用法严苛,而好用一些舞文弄墨的平庸之辈,因此政声反而不及在郡县时。
陈寿评价,吕乂可比之于汉昭帝时名臣黄霸、成帝时名臣薛宣。黄霸治理地方政声卓 著,入为丞相则无所建树。薛宣在基层赏罚分明,进拜丞相则以苛察失名。以此二人相比,可谓当矣。
吕乂继董允为尚书令
其实三国同时期还有一位,其经历和吕乂相似,他就是曹魏能臣苏则。苏则一生历治酒泉、安 定、武都、金城边地四郡,在这些地方,他平叛理民,功勋卓 著,但入拜侍中后,却因刚受忌,终被贬官(参见)。
能治好地方,不一定能燮理阴阳。同理,能修身齐家,不一定能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我宁愿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愿出去上班的理论基础。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