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戈万里行•一代廉吏李銮宣》19高中举人

边地星 2024-07-19 14:18:54

在封建社会,出将入相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要想做官,非得中举,只有考中举人,才有做官的资格。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源于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被举之人”。

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要想成为“举人”必须参加“乡试”,那就是要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并且合格者才能取得举人的资格。“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于“乡试”的考期一般都是定在八月份,而八月处于秋季,所以“乡试”也称为“秋闱”。“乡试”的考中者,可由秀才荣升为“举人”,而且第一名和第二名还都有各自特定的称谓,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

乡试由进士出身的各部官员或翰林主考,由各省行政长官担任监考官。参加“乡试”的考生必须是“秀才”,地点在各省的贡院。“乡试”分三场,内容是八股文、试帖诗、表、判、论、策等等。试卷要由专人誊写后才交给考官,以防作弊。确定了及格的名单后张榜于巡抚衙门前、此时正值秋季,八月桂花,飘香万里,所以此榜也叫做“桂榜”。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如果能力可以,还可以升任知府,再往上升的话就要看个人能力和关系背景了。即使举人不出仕,也可以享有国家的补贴,还能庇荫别人免税免徭役。

“少年漫思名不朽”,公元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正在晋阳书院苦读的李銮宣听闻父亲李学夫染病,久病不起,气息奄奄。李銮宣坐卧不安,不顾春寒料峭,大雪纷飞,从太原徒步三日返回静乐五家庄。望着躺在病榻上的父亲,李銮宣泪如雨下,想起童年母亲早逝,刚过弱冠之年,父亲又患重病。惟有悉心照料,方能尽到做儿子的一片孝心。经过四十天精心照料,父亲病情逐渐好转。等到父亲痊愈之后,李銮宣却染病不起,待到四个月之后才痊愈。李銮宣返回晋阳书院继续苦读,是年七月应“乡试”,九月高中举人,此时李銮宣刚好二十二岁。

“廿二登贤书”的李銮宣一举成名,赢得功名,此时他志得意满,雄心无限。“终日期富贵”、“心慕仕与宦”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追求,为了实现理想抱负,只能一路攀登,向着更高目标进发,辉煌的前程正等待着他,心智的磨砺也在考验他。从公元1780年至公元1789年,十年之间,李銮宣孜孜不倦,一心苦读,但却“凡五试礼部不第”。但他不灰心,不丧气,始终没有放弃对功名的执着追求。

0 阅读:1

边地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