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斯克大刀阔斧地将改革触手伸向美国国防工业,人们不由得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美国国防体系的腐败不仅空前严重,而且难以触及,成了美国政治领域的一个禁忌。
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代开始,美国就持续对国防预算,特别是阿富汗战争和重建的相关费用进行审计,但很遗憾,去审计的人员要么是意外死亡,要么是半途而废,表示审计根本无法开展。
自此之后,任何敢于触动美国国防利益集团奶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尽管马斯克是世界顶级的商业巨头、特朗普任命的政府效率部门负责人,但他要对抗的远非一个五角大楼。
而是从五角大楼、世界各地美国驻军延伸开去的,错综复杂的美国军工复合体和掌握这些复合体的资本巨头。
随着马斯克披露的消息越来越多,五角大楼的财务黑洞触目惊心:2021年联邦审计显示,国防部2.5万亿美元资产中,有61%无法追踪;

一个咖啡杯说不定就要上千美元
有价值5亿美元的F-35战斗机零件在仓库神秘失踪,支援乌克兰的费用有上千亿美元无法说明去向,一包螺丝钉报价9万美元,而在中国这样的一包螺丝钉只要几十块钱。
五角大楼一个月的账单高达330亿美元,价值8000美元的咖啡杯仍在持续采购,每年花在采购冰激凌上的费用高达11万美元,采购牛排、龙虾的费用更是动辄几千万美元。
这样的腐败程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见的,也令之前一直鼓吹“美国政府有多么清廉高效”的公知专家们无语凝噎。
当马斯克麾下的SpaceX以低于传统军工企业60%的报价中标国家安全卫星发射合同时,人们开始思考:这位硅谷狂人能否用他的“第一性原理”彻底革新美国国防系统?这场较量本质上是两种文明的碰撞——硅谷的创新基因对阵军工复合体的生存法则。
一、军工复合体的腐败密码:制度性溃烂的解剖可以说,美国军工巨头们每年从近万亿美元的国防预算中拿到的钱简直是天文数字,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五年从国防部获得合同总额达3290亿美元,相当于冰岛全国GDP的30倍。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生产车间
这种畸形的市场集中度和巨额利益催生出独特的腐败生态:旋转门机制使得过去五年有1723名国防官员进入军工企业任职,前国防部长马蒂斯卸任后即加入通用动力董事会,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董事会里,仅前空军上将就有3个。
美国装备开发所采用的“成本加成合同”制度更形成逆向激励,波音为空军开发的KC-46加油机项目,每延误一天就能获得额外120万美元管理费。
对于不缺钱的军工巨头来说,与开发真正靠谱能用的武器装备相比,更重要的是如何保障自己的垄断地位千秋万代。
因此,他们派驻在国会山的游说机器昼夜运转,2021年军工企业在政治游说上投入1.28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烧掉243美元。
雷神公司通过拆分零部件供应商,将一枚标价5000美元的导弹电路板炒到8万美元,而且这种制度性腐败背后的逻辑早已超越个人道德范畴,成为维持系统运转的必要润滑剂。

是的,一包螺丝钉9万美元,不知道军方已经买了多少
也就是说,五角大楼的承包商们“吃回扣”是通用规则,“不吃回扣”反而是不正常的。
除了军工企业大肆侵吞利益之外,美国官僚体系的自我繁殖能力更是惊人:国防部现有文职人员76万,超过旧金山全市人口。
在这样庞大的官僚体系下,效率更是低到令人发指,例如:一项采购审批需要经过124道独立程序,仅F-35战斗机的技术手册就重达7.5吨。
可以说,在美国政府中,每个审批节点都在制造寻租机会,就像珊瑚礁生态系统,每个孔隙都寄生着既得利益者。
二、马斯克的方法论:用硅谷手术刀解剖国防巨兽对于节约成本,可以说美国没有比马斯克更加在行的人了,SpaceX在星链项目中将单颗卫星成本从传统厂商的5000万美元压缩到50万美元,他打算把这柄成本屠刀同样挥向国防领域。

曾经也是踌躇满志
当ULA(联合发射联盟)收取的卫星发射服务费高达3.8亿美元时,SpaceX的“猎鹰9号”将价格直接砍到了6200万美元。
这种颠覆性的报价结果源于马斯克的“傻瓜指数”理论:任何部件成本超过原材料价格3倍都值得重构。
可是,改造美国的官僚系统远远比改造企业困难,透明化改造在星舰基地24小时直播中可见一斑,但五角大楼的“保密需要”却形成了天然屏障。
特斯拉开源所有专利的激进做法,在国防领域更是遭遇制度性排斥,神经网络审计系统的构想遭遇现实困境,因为很难让AI穿透层层保密分级审查。
此外,马斯克信奉和倡导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官僚氛围浓重的五角大楼也遭遇了“文化休克”:当SpaceX工程师可以直接向马斯克汇报时,国防部的采购申请需要穿越17个管理层级。

很遗憾不能事事尽如人意
这种科层制不仅是效率障碍,更是腐败的温床,因为每个层级都是信息过滤器和权力寻租点,它们有时候不仅没有产生价值,反而大大降低了效率。
三、制度博弈论:当颠覆者闯入瓷器店其实,马斯克收购推特后遭遇的审查困境早已预演了军工复合体的反制手段,注定对国防体系的反腐工作举步维艰。
毕竟人家是在刀口上摸爬滚打混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江湖、老油条,而你只是个技术新贵,论手段论资源,论无节操无下限,你还差得远了!
SpaceX的Starshield军事项目刚启动,传统军工企业就推动国会立法要求商业航天公司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也不怕你不就范,SpaceX自己也是国防部下属的承包商!

SpaceX面临两难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在通过专利诉讼拖延SpaceX的发动机研发进度,此前这种“专利地雷”战术曾让无数创新者折戟沉沙。
此外,军工巨头一贯擅长的旋转门陷阱已经悄然张开,在利益面前,人性的脆弱暴露无遗:SpaceX前高管被波音高薪挖角,五角大楼采购官员突然对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这些非对称战争手段正在考验硅谷企业的制度免疫力,当星链系统在俄乌战场大放异彩时,传统军火商开始游说国会限制商业公司的战场数据权。
技术平权引发的权力重构暗流涌动,SpaceX用3000万美元实现传统厂商30亿美元的发射能力,这种降维打击威胁着整个利益链条。
国防创新小组的数据显示,引入商业公司后,军用卫星的采购周期从7年缩短到18个月,这直接动摇了数万人的生计根基。

“猎鹰9”火箭发射
毫无疑问,马斯克动了太多人的奶酪,他正在向整个社会的既得利益集团开刀。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美国实业家亨利·凯泽在二战期间用流水线革新军舰制造,让传统船厂产能提升6倍,其“自由轮”概念在4年内造了1490艘船,而今天的马斯克正在重演这种创造性破坏。
但五角大楼的腐败本质上是政治制度的衍生品,技术革新可以撕开裂缝,却难以根除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当星链卫星在近地轨道编织天网时,地面上的权力游戏仍在按既有剧本上演。
这场变革的终极启示或许在于: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技术赋能,其前景必然堪忧,即使延续下去,也难以产生预期价值。
马斯克的价值,不在于能否彻底净化系统,而在于他证明了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就像SpaceX的火箭在传统航天巨头的嘲笑声中成功回收,那束刺破夜空的尾焰,本身就是对旧秩序最有力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