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的 “战场” 上,每一位患者都在与病魔进行着艰难的斗争。今天要讲的,是一位63岁男性患者的真实故事。他与糖尿病的对抗经历,充满了挑战与转折,而一个中成药在其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21 年的 “甜蜜负担”,并发症全面爆发
故事的主人公,在21年前就被口渴多饮的症状缠上,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是糖尿病悄然来袭的信号。9年前,他被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及糖尿病肾病,可病情并未就此停止发展。3天前,他的双下肢麻凉痛症状突然加重,彻底打破了生活的平静。

回顾他的病史,简直像个复杂的“疾病拼图”。除了糖尿病,还有半年的冠心病史,2年的高血压史,家族中母亲也饱受糖尿病折磨。从体格检查来看,他的BMI达到 25.1,足背动脉波动变弱,音叉振动觉(一种通过音叉产生的震动来检测人体对震动的感知能力的方法)也大不如前,舌象呈现紫暗,舌苔白且干燥,脉象虚弱。
再看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更是令人揪心。糖化血红蛋白高达7.1%;血脂方面,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双双超标,尿糖2+,尿蛋白2+,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飙升至 678;下肢动脉彩超显示下肢动脉硬化,心电图ST-T 段改变,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综合判断,中医诊断为消渴病,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西医诊断则是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2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同时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血脂异常。
明确目标,开启艰难治疗之旅
面对如此复杂棘手的病情,医生们迅速制定了治疗目标。短期来看,要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再结合药物治疗,让血糖尽快得到有效控制。而从长期目标来说,更要在降血糖的同时,降低心血管以及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为患者争取心肾的长期健康。
治疗方案融合了中西医手段。在降糖方面,采用胰岛素配合口服药,同时加入津力达颗粒,一次一袋,一日三次口服。在院期间,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发现,患者入院时血糖达标率为69%,而出院时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1%,血糖达标率提升至 100%。出院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口干、口渴症状消失,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症状显著减轻,尿频缓解,大便恢复正常。
在后续一年中,尽管患者并发症较多,如出现下肢动脉闭塞并反复住院治疗,但持续应用降糖方案和长期服用津力达颗粒后,各项指标均有向好趋势。
中医解密:津力达为何能“力挽狂澜”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气阴两虚症状的产生有着内在逻辑。患者长期嗜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体内积热内蕴,燥热之气灼伤津液,消耗水谷精微,最终形成气阴两虚证。脾气虚弱,无法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四肢肌肉,患者就会感到倦怠、乏力。而津力达颗粒中含有人参、黄精、淫羊藿、葛根等多味中药,这些药材相互配合,能够补充脾气脾阳,让脾胃的运化功能重新恢复活力。
脾胃受损后,燥热内生,胃热炽盛,患者就会出现消谷善饥的症状。津力达颗粒中的黄连、苦参恰好可以清除中焦的热邪,缓解这一症状。
脾气虚弱,无法正常转化水谷精微,这些精微物质就会下注,导致肾脏失于固摄,出现尿频量多的情况。这时,人参、山茱萸、淫羊藿就发挥作用了,它们能够补脾阳、固肾缩尿。
脾气亏虚,津液无法正常布散,患者就会口渴多饮,人参、黄精、麦冬、地骨皮等药材在津力达颗粒中起到了生津止渴的效果。
阴虚火旺,虚火灼烧津液,患者就会出现自汗、盗汗、五心烦热、便秘等症状,知母、地骨皮、麦冬、地黄等药材则可以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现代研究:津力达的科学依据
现代实验研究也为津力达颗粒提供了科学支持。它能够减少尿微量白蛋白,降低肾脏病早期肾损害,就像是给脆弱的肾脏筑起一道保护屏障。在调节脂代谢紊乱方面,津力达颗粒也表现出色,它可以降低血脂,减轻体重,让身体的代谢重回正轨。而且,它还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老年冠心病伴有糖耐量减低的患者来说,是改善预后的有力帮手。在最新版2024年《中国糖尿病指南》中,明确指出津力达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及血糖变异性,改善口干口渴、自汗、盗汗、便秘等症状。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糖尿病虽然复杂难缠,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像津力达颗粒这样的药物,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如果你或身边的人也在与糖尿病斗争,不妨多了解一下,说不定它就是改善病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