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关于阳光城的消息沸沸扬扬,引得业界侧目。关于事件的来龙去脉,都已见诸于各家媒体的报道和深度分析中。
不过,通过朱荣斌离职和泰康撤离等纷然杂呈的事件来看,虽然说这是阳光城的流年,但也同时折射出整个行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壹
2017年,还在碧桂园供职的朱荣斌薪酬已经达到2000多万,跳槽到阳光城之后,税前薪酬为600万元。
朱荣斌凭借其在业内多年的深厚人脉,为阳光城集聚了诸如吴建斌和阚乃桂等一众行业俊彦。
在朱荣斌入职时的三年计划中,1500亿、2500亿与3500亿元,这是他想把阳光城推上的一座座高峰。
朱荣斌所讲的财富故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他及同仁们戮力同心的努力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阳光城于2019年迈过了2000亿的门槛。
可阳光城刚刚做好了高速奔跑的全部准备,却随即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进入“2000亿俱乐部”之后,阳光城已是强弩之末,再难有新的突破——在2020年,阳光城销售金额为2180.11亿,同比仅增长3.3%。2021年的销售更是不进则退,根据中指研究院房企销售业绩统计数据显示,阳光城1-12月销售额1838.1亿元,离原定的2200亿元的销售目标尚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怀着一腔孤勇,心甘情愿降薪入职阳光城的朱荣斌成就了自己“再造一家千亿房企”的雄心,也曾花一个亿与阳光城进行过深度绑定,但如今却两度减持阳光城股票,以亏损3000万的态度决绝离场。
有媒体分析过林腾蛟和朱荣斌的相处模式,龃龉生于细枝末节,朱荣斌的离职与林腾蛟深度介入公司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却更是阳光城的发展陷入困境的现状使然。
泰康的撤退提供了另一个佐证:泰康作为战投进入阳光城源于朱荣斌的穿针引线,被朱荣斌誉为“神队友”。然而,在“联姻”当年的2020年,泰康既没为阳光城打开多少资金空间,还于去年公开对阳光城三季报提出反对意见,让管理层给出业绩下滑的解释。
“神队友”秒变“猪队友”,两败俱伤,泰康以浮亏近17亿元的代价先朱荣斌而离场。
泰康因朱荣斌而来,先朱荣斌而去,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或许是壮士断腕,让他们躲过了雪崩的惨烈。
贰
在行业的下行周期中,朱荣斌和泰康的行为,很像基金买在高处的人们,从怀着盈利的期许进场,到眼看着满眼一片绿油油,只求回本,到最后为了止损,只能割肉离场。
阳光城1-12月销售额1838.1亿元,没有完成原定的2200亿元的销售目标。而像阳光城这样没有完成既定目标的房企为数不少。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统计,已经公布2021年度销售目标的32家代表企业中,仅绿城、华润、滨江、正荣、越秀、大发6家房企完成销售目标——位于全年销售额前三甲的碧桂园、万科和融创的完成率分别为88.9%、78.5%和93.4,均未达标;恒大以61.5%的完成率垫底;首创置业倒数第二,完成率只有68.3%。
销售不理想,拿地也便失去了一掷千金的豪情。
同样来自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百强房企拿地总额为25377亿元,同比下降21.5%;从拿地销售比也可看出,2021年百强房企新增土储拿地销售比仅为25%,较2020年下降了12%,与2017年的高峰相比降幅更是超过50%。
恐怕只能以和拿地销售比40%的红线保持了安全距离而聊以自慰。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21年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量为12873亿元,同比下降26%,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所以,房企的艰难,归根结底,在于缺钱。
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而言,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不过,融资量创五年新低,也从侧面说明楼市已经完成筑底和即将或正在反转的事实。
克而瑞的报告对今年的预测是,整体的房地产融资环境仍以维稳为主,维护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各种迹象表明,调控政策在往适度宽松倾斜,今年的融资环境将会有大的改善。想要尽快走出困境的房企可以尽量利用各种手段融资,以解短期现金流危机,资金状况改善后还是得拿地。任何时候,必要的土地储备量是需要的,这也是评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穿过寒冬,希望所有房企都能平安度过难关。
房地产归根结底是房子不好卖了 懂? 基本常识都不懂
说简单点,没搞头了……
一个巴掌拍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