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上很多孩子都有这种情况:喉喉发干、眼睛红肿,食欲下降,口气重,入睡难,睡眠质量差,还有些孩子变得烦躁易怒,容易哭闹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肝气太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中医讲“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对应到孩子的身体,就是肝气升发。正常的升发是好事,能帮助孩子气血流畅、代谢旺盛,让孩子活力满满。但现在很多孩子不是“阳气顺升”,而是“肝气太盛”。阳气升发太过,火往上窜,气却不下行,一堵塞就容易出问题。

特别是过了清明,春阳更充足,肝木之气过旺,容易克制脾土,导致孩子消化不良、腹胀。还会影响到心火,出现烦躁、睡眠不好、口苦等症状。这个时候,孩子的饮食要是稍有不注意,就可能让火气更旺,肝气更郁,身体的不适也就更明显,对孩子长个也会有影响。
所以,平时家长朋友们要多注意了,这3种食物,让孩子少吃或者不吃,尤其是那些体内经常有痰湿、气滞,长得慢的孩子。
❶辛辣上火的食物——辣椒、花椒、葱姜蒜
春季孩子体内阳气渐旺,肝火也容易升腾。这时候如果再吃辛辣的食物,无疑是“火上浇油”,很容易导致肝火内扰,出现口舌生疮、口干口苦等问题。有些孩子还可能皮肤长疹、出油,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影响孩子长肉长个。

更要注意的是,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助热生湿。孩子的身体机能还在发育中,火气一大,津液就容易被耗伤,湿气排不出去,就可能形成痰湿,影响孩子的健康。
❷油腻厚味的食物——肥肉、内脏、煎炸类
大家都知道吃油腻食物对身体不好,但很多家长不知道,春季孩子吃油腻食物更容易造成身体“堵塞”。这个时节,孩子身体的阳气正在生发,肝主疏泄,需要气顺畅地升腾、条达。但油腻的食物黏腻,最容易生痰湿,是阻碍孩子气血流通的“罪魁祸首”。
一旦气血堵塞,肝气就会郁结,而肝气郁结又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让湿气更难排出,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讲“痰、湿、瘀、毒”最怕春天不通畅,一旦不畅就容易沉积在孩子的经络、脏腑,影响正常发育。

❸甜腻生湿的食物——甜点、冷饮、奶茶
很多孩子都对甜点、冷饮、奶茶毫无抵抗力。但甜腻的食物容易生湿,而且黏滞难消化。春天阳气升腾,正是帮助孩子祛湿疏肝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吃这些甜腻食物,就好像把湿气强行留在孩子身体里。
特别是那些冰冷的甜点、奶茶和冰激凌,又冷又甜又黏,对孩子的脾胃和肝气都有很大的伤害。中医说“春宜酸,忌甜”,所以春季要让孩子少吃甜腻食物。

那么春季孩子该吃什么呢?春养肝,对于孩子来说,清热疏肝、利湿解郁是关键,可以适当多让孩子吃以下几类食物:
绿叶蔬菜:像菠菜、芹菜、苦苣、茼蒿等,这些蔬菜能帮助孩子疏肝清热,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豆类、薏米、茯苓:可以健脾祛湿、清利小便,帮助孩子排出体内湿气,增强脾胃功能,让孩子吃饭更香,身体更棒。
山楂、玫瑰花、陈皮:能理气解郁、健胃行滞。可以给孩子煮点山楂水,或者用陈皮煮粥,帮助孩子消化,缓解肝气郁结,让孩子的身体机能恢复正常,更好地长高。
适量酸味食物:比如乌梅、山楂等,有收敛肝气的作用。但要注意适量,以免损伤孩子的牙齿和肠胃,确保能在健康的前提下,借助食物的力量让孩子长更好。

当然,如果是孩子已经有肝火旺,脾胃差,甚至是已经影响到孩子长肉长个了,单靠饮食是很难调整过来了。如果是孩子年龄比较小,家里有外用的可以给孩子贴贴,每天晚上贴上,早上揭掉就可以,如果孩子比较大了,能口服的,可以喝点中药方,大多孩子用个2周左右就能看到明显改善。
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多吃一些清热疏肝、健脾养胃的食物,平时早点睡觉,最好在10点前,更有利于干起疏泄和脾胃功能的恢复。还有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多陪孩子做亲子游戏,保持心情舒畅等等,都会更有利于脾胃的正常功能,让孩子长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