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92:基督教在大航海时代的全球传播

永哥历史 2025-04-03 03:20:21

1、基督教早期传播受限于地理政治因素。耶稣主张将福音传给"万民",但11世纪教会分裂后,西欧基督教传播受阻——东欧被东正教覆盖,南部的伊斯兰世界阻挡了通往亚非的路线。

2、十字军东征试图打通巴勒斯坦路线但失败。1219年圣方济各随十字军到埃及传教,主张和平宣教并与穆斯林领袖展开跨信仰对话,但收效甚微。伊斯兰教的崛起使基督教主要局限在欧洲,直到16世纪航海技术发展后才实现全球传播突破。

3、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开启了欧洲的全球殖民扩张,使基督教真正成为世界性宗教。葡萄牙率先探索非洲,1487年绕过好望角,1490年使刚果国王改宗并在莫桑比克建立殖民地。

4、西班牙1492年资助哥伦布发现美洲,1519年麦哲伦穿越南美海峡抵达菲律宾。葡萄牙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在果阿建立天主教中心。1529年西班牙征服印加和阿兹特克帝国,建立秘鲁和墨西哥殖民地。这些殖民活动使基督教与亚非拉当地文化融合,形成多样化的全球基督教格局。

5、大航海时期葡萄牙和西班牙之所以成为主导国家,其一是缘于地理优势,两国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三面环海,具备航海的自然条件。 其二是受宗教文化影响,长期与伊斯兰教摩尔人的斗争强化了天主教的精神动员作用,促使两国成为欧洲最早的中央集权国家,有能力支持航海探索。 其三是从穆斯林那里吸收了先进的天文和航海技术(包括罗盘导航),这些技术助力了早期航海开拓。

6、由于罗马天主教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有着主导性的影响力,所以当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拉丁美洲时也就自然地把罗马天主教带去,作为这些殖民地的主导宗教。

7、1517年,德国修士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批判罗马教会,引发宗教改革。他主张教宗权威不应超越《圣经》和世俗统治者,提出“一切信徒皆祭司”,否定神职人员的特殊地位,并主张世俗统治者有权召集宗教会议。这些主张得到德国贵族的支持,形成新教政治力量,与天主教联盟长期斗争。

8、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确立“领地教会”原则,承认罗马公教与路德派的平等权利,但其他教派未被承认。路德创立信义宗,加尔文发展改革宗,英国亨利八世建立圣公会,新教派别涌现,基督教走向多样化。新教改革促使罗马天主教会更积极向新世界传教。

9、耶稣会的创立,使得基督教的全球传播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耶稣会由西班牙人依纳爵·罗耀拉创立,他年轻时从军受伤后受圣徒传记感召投身宗教。在修道期间撰写实践性手册《神操》,后成为耶稣会核心指南。

10、1534年他与同伴(包括后来赴亚洲传教的沙勿略)立誓服务教会,1540年获教宗批准正式成立耶稣会。该修会以军事化管理和灵活传教著称:强调绝对服从但取消传统修士服饰与苦修,主张因地制宜策略——如利玛窦在华先穿僧袍后改儒服,通过编写《交友论》融入士大夫群体。

11、耶稣会特别重视科学人文教育,培养出大批博学修士。来华传教士如利玛窦(引入世界地图与《几何原本》)、南怀仁(设计天文仪器)、郎世宁(宫廷艺术创作)均通过学术艺术推动传教,使明末清初的天主教传播成为中西文化交流高峰。这种适应时代需求的传教模式,推动基督教在大航海时代的全球拓展。

12、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罗马天主教最早在美洲传播,各修会如方济各会、多明我会、耶稣会等积极参与传教,在墨西哥、秘鲁、巴西等地建立广泛影响。

13、新教在美洲传播较晚,与英国宗教改革相关。英国宗教改革因亨利八世离婚问题而开始,但改革不彻底,导致清教徒与国教矛盾激化。1620年,清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北美,寻求信仰自由,与早期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动机不同。

14、这些新教徒后来成为美国主流族群,新教成为美国主导宗教。16至17世纪天主教海外传教奠定了当今世界宗教格局,基督教成为许多地区的支配性宗教,至今在亚非拉的信徒人数已超过欧美。

0 阅读:0
永哥历史

永哥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