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病理报告,想说懂你真不容易

奥中英 2024-08-31 10:38:32

很多时候,体检者手里拿着胃镜报告,面对一张张自己的胃内“照片”和医生的专业术语描述往往无所适从。病理报告上更常见的“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如何解读?癌变风险有多高?带着上述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胃镜病理报告中的专业术语,您也可以学会自己阅读胃镜报告单。同时告诉您胃癌是如何一步一步发生的及学会在生活中防癌。

-胃镜活检报告-

本期提要

❖病理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肠型胃癌是怎么从胃炎一步步发展到癌?❖

❖如何阻断胃癌发生病程?❖

一、病理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

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精准的检查方法,其不仅能够直观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还能对于怀疑病变组织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以便协助诊断。

报告中的常见术语

1、浅表性胃炎or萎缩性胃炎

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即旧称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胃黏膜萎缩是指胃固有腺体减少,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多数与长期的炎症刺激有关。虽然不是肿瘤性病变,但有一定的癌变风险(有报告癌变率为0.5%到1%)。

- 腺体萎缩的分级-

2、肠上皮化生

化生就是胃粘膜上长出了本该在肠道的细胞,也就是长错了地方。在胃肠道,这些组织由于细胞生活环境改变或者理化因素刺激,在形态和机能上变为另一种组织,是机体的适应现象。但是慢性损伤或炎症也有可能使化生持续,甚至转化为其他类型的化生或异型增生(一种癌前病变)。

3、上皮内瘤变

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是最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发生异型增生即是已经走在向癌转变的道路上了,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或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虽然癌变可能性相对较低,但考虑到活检的局限性,可能会低估病变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当病灶较大时,建议充分结合胃镜所见并注意随诊复查、必要时亦可考虑进行内镜下治疗。

- 上皮内瘤变-

二、肠型胃癌是怎么从胃炎一步步发展到癌?

癌症的形成是有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的,并非有异型增生就等同于罹患胃癌。

国外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肠型胃癌(占胃癌80%以上)的发生模式: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其中萎缩和肠化属于癌前状态,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二者均有胃癌发生风险。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胃癌年发生率分别为0.1%、0.25%和0.6%。可以看出从萎缩性胃炎到肠化,再到上皮内瘤变,胃癌的发生风险逐渐上升。

三、如何阻断胃癌发生病程?

胃癌的发展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期复查胃镜,做到早期发现病变、早期干预和治疗,阻断癌症进程。

1、纠正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细嚼慢咽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饮食有规律,不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少吃肥且厚腻、辛辣等食物,少饮酒及浓茶;注意饮食卫生;戒烟等。平时注重自身情绪的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运动锻炼,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等,都可有效的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为胃癌。

2、积极采取药物治疗

积极祛除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积极根除HP是萎缩性胃炎的基础治疗。

增加胃黏膜的防御作用: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可有效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糜烂愈合。

- 幽门螺旋杆菌-

3、定期内镜检查随访

(1)活检有中一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需1年左右随访1次。

(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病理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结:

胃癌的发展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通过胃镜下取病变组织做病理,然后遵医嘱即可基本阻断癌症进程。

3 阅读:924

奥中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