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太极拳的阴阳对立统一

三不一无课程 2024-12-24 17:28:35

人类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历史证明,宇宙的法则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对立统一的矛盾论和辩证法就是最正确的哲学思想,也是最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中国古代的阴阳学就是最为辩证的理论。中国文化的根在易学,而不是道学,很多人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际上都是易学的不同理解,“百家”都是对易学的不同认识而形成的不同流派。

中医、兵法、建筑、饮食、武术等都是最为典型的以阴阳理论为指导的学问和技能。

在武术中,太极拳是最讲究对立统一的,因为它的原理就是阴阳学说。

那么阴阳的对立统一怎么理解?我们举例说明一下。

矛盾论就用矛和盾先笼统地解释一下。

一手矛,一手盾,用矛攻击,用盾防守,这就是对立统一。进一步讲,矛既可以当矛,又可以当盾;盾既可当盾,又可当矛。它们既可攻,又可守。矛就是盾,盾就是矛,攻防一体,这就是对立统一。

相反,用矛攻对方的盾,用盾防对方的矛,这是对立。更进一步,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这更是对立。而同一手拿着矛和盾,这就是囫囵,用术语讲是混沌。矛当盾用,盾当矛用,也是阴阳不分。

具体到太极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进即退,退即进……

就拿“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来讲。

开合是公转,顺逆是自转。公转自转同时,就会出现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现像。

比如六封四闭的捋。整体来讲,手臂是往内收的,是合。但因为是顺缠,拇指到中指一侧往外翻,小指到中指一侧往内卷。胳膊又是扁的,就会出现外侧是开劲,内侧是合劲,这就是合中有开。这里还出现了方与圆的对立统一,如果胳膊不是扁的,也无法出现开中有合劲,合中有开劲。

开中有合劲是同一个道理。

举个同时具备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例子。

原地转也能表现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同时。

如金刚捣碓第一动的右手,敌人在前面,是前掤,在侧后方是按。手背一侧是往外翻,右上侧是掤,手背是挤;手掌是按,胳膊是捋。道理与前面讲的一样,正因为旋转和方圆的共同作用,出现了外侧开,内侧合的现象。

额外讲一下这一动的其它用法,在肘是拗拦肘,在肩为靠,有掤必有这些用法,只是部位不同而已。

第三动是公转自转,双手配合出现的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左手右手配合可以是采,也可以是掤。左手顺缠为轴后拨为主,右手逆缠后拨为主,就是双手采。左手顺缠劲往前为主,右手逆缠劲往前为主,对方在前面就是左掤。而对方在右后侧,右手也可以是掤或按。可开可合,因为有开有合。关键是取哪一个,以哪个为主。

只要是正确揭示自然与社会的,都需要辩证。

比如佛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也是辩证,并非绕口令或者故弄玄虚。反对有分辨心,就是反对对立,要求对立统一。

道家的老子讲有无,庄子在《逍遥游》中讲小大内外之辨,又讲齐物论,不是既要对立,又要统一。

强调一下,在太极拳中,身手合一并非身与手向同一个方向用力,而是共同把力作用到对方身上,方向应该是相反的,一推一拉,或者类似剪刀。手开时,身子要后塌;手合时,身子要前迎。不光力大,还能化对方的力。比如对方采捋我,胳膊出去,身子不能跟着出去,否则就拔根了。



0 阅读:6
三不一无课程

三不一无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