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相册从书架上滑落,王建军弯腰捡起时,一张薄薄的纸片从相册夹页中飘了出来。他拾起来一看,心脏猛地一缩——那是一张存款单,上面工整地印着"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储蓄存单"几个褪色的字。
"1994年6月18日",存款日期已经过去了整整29年。存款人姓名一栏写着"李桂芳",那是他母亲的名字。金额是2000元整,在当年,这几乎是父亲半年的工资。最让王建军呼吸凝滞的是"备注"栏里那行已经有些模糊的钢笔字:"给桂芳养老"。
王建军的手指微微发抖。那是父亲的笔迹,他绝不会认错。
"爸..."他轻声唤道,仿佛那张存单能给他回应。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存单上,也落在他左臂的伤疤上——那是他在部队执行任务时留下的纪念。
王建军今年37岁,退伍已有五年。父亲王爱国在他18岁那年因公殉职,那时他刚刚拿到军校录取通知书。葬礼上,母亲哭得几乎昏厥,而他穿着不太合身的军装,挺直腰板,一滴泪也没掉。因为他知道,从那天起,他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建军啊,午饭好了!"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打断了他的回忆。
"妈,您来看看这个。"王建军拿着存单走进厨房。李桂芳正在盛汤,白发在脑后挽成一个简单的发髻,腰板因为多年的劳累已经有些佝偻。
"什么东西啊?"李桂芳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接过存单。她的目光在纸面上游移,突然停住了。王建军看到母亲的手开始颤抖,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
"这是...你爸的字..."李桂芳的声音哽咽了,"那年他说要给我存笔养老钱,我还笑他瞎操心...后来他走了,我以为...我以为..."
王建军扶母亲坐下,轻轻拍着她的背。他能想象父亲当年是如何省吃俭用攒下这笔钱的。王爱国是钢铁厂的普通工人,一辈子没穿过几件新衣服,却总把最好的留给妻儿。
"妈,明天我去银行问问,看这笔钱还能不能取出来。"王建军说。
第二天一早,王建军就来到了市里的工商银行。现代化的银行大厅与他记忆中父亲常去的小储蓄所完全不同。他有些忐忑地排号、等待,终于轮到他时,年轻的女柜员接过存单,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先生,这...这是老式存单,我们得查查系统。"她翻看着那张泛黄的纸片,"29年了,不知道还能不能..."
"小李,怎么了?"一位年长些的女性走过来问道。
"张主任,这位先生有一张1994年的存单..."
被称作张主任的女性接过存单,仔细端详后,眼睛一亮:"这是老式的整存整取定期存单,现在很少见了。"她转向王建军,"先生,能告诉我这张存单的来历吗?"
王建军简单讲述了发现存单的经过。张主任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感动:"请稍等,我们需要核实一下。"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王建军望着银行大厅里来来往往的人群,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来存压岁钱的情景。父亲总说:"钱要存银行才安全,还能生小钱。"那时的2000元,对他们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王先生?"张主任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经过核实,这张存单确实有效。根据当年的利率和这些年的利息滚动,再加上国家曾经对长期存款的保值补贴..."她在计算器上按了几下,"本金加利息共计19876元。"
王建军瞪大了眼睛:"这么多?"
张主任微笑着解释:"长期存款的复利是很可观的。而且90年代中期的利率较高,再加上保值补贴政策..."她顿了顿,"您父亲很有远见。"
接过银行开具的新存单和现金,王建军的手有些发抖。这不只是一笔钱,更是父亲跨越时空的爱与责任。
回家的路上,王建军绕道去了父亲生前最爱的糕点铺,买了半斤父亲最爱吃的绿豆糕。虽然母亲总说太甜,但每次父亲买回来,她都会吃上两块。
"妈,我回来了。"王建军推开门,发现母亲正在擦拭父亲的遗像。照片里的父亲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笑容憨厚。
"银行怎么说?"母亲急切地问。
王建军将银行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然后把存折和现金放在她手中。李桂芳看着那些钱,突然泪如雨下。
"这个傻人...他走前一个月还说等发了奖金要给我买条金项链..."母亲抚摸着存折,仿佛那是什么珍宝,"结果他把钱都存起来了..."
王建军蹲下身,握住母亲布满老茧的手:"妈,爸一直惦记着您。这笔钱,您想怎么用都行。"
李桂芳摇摇头:"我一个老太婆能花什么钱?留着给你和小雨吧。"小雨是王建军七岁的女儿,正在上小学。
"不行,这是爸给您的。"王建军坚持道,"要不这样,我们拿一部分做个家庭相册,把爸的照片都整理出来。剩下的...存起来给小雨当教育基金,就当是爷爷给她的礼物。"
李桂芳终于露出了笑容:"你爸要是知道,一定高兴。"
晚上,王建军给女儿讲睡前故事时,小雨突然问:"爸爸,爷爷是什么样的人啊?"
王建军想了想,从钱包里拿出那张已经有些皱褶的老存单复印件:"爷爷是个很爱家的人。你看,这是很久以前爷爷给奶奶存的养老钱..."
小雨睁大眼睛看着那张泛黄的纸:"'给桂芳养老'...这是爷爷写的字吗?"
"是啊。"王建军轻声回答,"爷爷虽然不在了,但他留下的爱一直都在。"
夜深人静时,王建军站在阳台上,望着满天繁星。他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男人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对家庭,对国家。"当年他选择参军,也是受父亲这句话的影响。
如今,那张沉睡29年的存单被唤醒,仿佛父亲在天之灵仍在守护着这个家。王建军知道,这份爱与责任,将会通过他,继续传递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