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遍中国历史,“秦皇汉武”也好,“唐宗宋祖”也罢,这些被后世标榜为千古圣君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福禄寿”的。
古代王皇,占尽“福禄”的不在少数,独独缺一个“寿”字,反倒一堆英年早逝的!
不仅古代的贵胄亲王,普通人也是梦想“长寿”的,但直到科技发达的今天,寿过百岁的人依然凤毛麟角。
既然科技不顶用,老人们的“长寿秘诀”就成了许多人的追求目标,能不能模仿呢?
真说起来,专家们早总结出了“长寿之法”,诸如:早睡早起、戒烟戒酒、迈开腿管住嘴。
话又说回来,人类本就有惰、欲天性,把这些都做到,岂不成了无欲无求的神仙,就算真能“长生不死”,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有没有“既不用控制惰、欲,又能长寿”的方法?或许,“文怀沙”能回答这个问题。
文怀沙既不修道悟真,也非苛于律己的养生专家,其人烟酒不离身、爱吃肉、爱美人,可他却能寿高108岁(另说98岁),这不合逻辑呀!
翻其生平,文怀沙于1910年生于北平,多说两句:另有人说他生于1910年,这也是108岁,又或是98岁的最大争议处。
无论108还是98岁,文怀沙都能称上“老寿星”,这里暂不讨论他的真实年龄,只寻找他身上的“长寿秘诀”。
幼年时,文怀沙一家为躲战乱迁到杭州生活,西湖的浪漫唤醒了这孩子内心深处的诗情画意,从此醉心于辞美赋景。
当时文怀沙年仅12岁,却能熟背生涩的《离骚》原文,不仅楚辞,他对“全部国学”都是情有独钟。
文怀沙既有异禀天赋,还有一位好老师:“辛亥三杰”之一的秋瑾好友、著名女诗人,徐自华。
在老师的引导下,文怀沙渐入文坛,开始了专业创作。
从专业角度看,年纪轻轻的文怀沙笔锋细腻,或是身处特殊年代的原因,他的文风不拘一格,古体诗、现代诗、散文、杂文等,似乎他都能驾驭。
不仅如此,文怀沙还能翻译外国文学,得些报酬竟是为了“贴补家用”,他的主业依然是国学。
到了抗战时期,文怀沙勇敢走出去,从此辗转皖南、重庆等多地,成了一名战地记者。
那时的“战地记者”可不像电视里演的,文怀沙既没有摄像机也没有采访名人、将军的机会,他手里只有本子和钢笔,采访对象多是一线的普通将士。
曾经有一次,文怀沙正在战壕里为将士们拍照采访,准备整理素材后,写出一篇鼓舞士气的“英雄文章”!
就在此时,一阵尖锐呼啸声从天而降,日军飞机又来轰炸了,文怀沙不敢怠慢,忙跳进战壕掩体中躲避。
刚做完这些,敌人的炸弹从天而降,爆炸、黑烟、哭喊声此起彼伏。
因为距离不远,巨大的爆炸威力“震”得文怀沙心跳飙升、几乎无法呼吸。
一分钟前采访过的那几位将士,如今却化成一片血雾,即使有幸存者也被炸断了臂、腿,凄厉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文怀沙踉踉跄跄钻出战壕,眼前的血腥一幕让他呕吐不止,裤子“不争气”的湿透了。
这是充满硝烟、血腥、残肢的真实战场,身为“文人”,文怀沙的裤子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还敢不敢继续“执笔报国”了?
之后,文怀沙并没有退缩,依然活跃在战斗第一线。
党组织看到了文怀沙的爱国才情,后将他调任上海棠棣书店,名义上继续持笔写文章,实则是“地下交通员”。
这里多说两句,在上海做“地下交通员”,所面临的危险甚至要超过战斗前线,文怀沙非但没有嫌弃,反感到愈加光荣。
出色完成“地下工作”后,新中国没有遗忘文怀沙的才情,解放后历任于清华、北大;也是在这时候,文怀沙对“楚辞”的深入研究步入正轨。
文怀沙再次铺开《离骚》,多部通俗版译本先后问世、1954年,为《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做序。
圈内或许有人知道,文怀沙涉猎极广,千万不要以为他只对“楚辞”、“红学”有研究,真实身份竟还有“老中医”的头衔,曾任教于北京中医学院。
除了这些身份,文怀沙对“国学”似乎有种语言难以表达的天赋,尽管他不是书法家,却也写得一手好字,曾有人“万金求一字”。
说这些,倒不是刻意夸颂这位文化名人,确切讲应该是感叹,为什么呢?
通俗点讲,文怀沙会的多,又在国学界声名显赫,自然会引来许多“不和谐的声音”。
此时的文怀沙已经步入老年,浑身上下仍是一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艺术气息,许多人觉得他“老不正经”、“纨绔花哨”,这些声音他怎会不知道呢?
面对非议,文怀沙并不在意,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2006年,96岁高龄的文怀沙参加脱口秀,节目里的老人神采奕奕,耳不聋、眼护花,还能和台上台下的年轻人愉快畅聊,这股子精神劲,怎么看也不像“96岁”的耄耋老人。
节目上,文怀沙思路清晰,围绕古代诗词滔滔不绝的讲,他说:自己最喜欢李清照,这位才女气度不凡、怀珠抱玉,尤其她不在乎世俗眼光,是中国女性的骄傲!
讲到这里,虽说文怀沙对国学研究透彻,但现场人更关心这位96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或许老人早想到了这点,面对现场年轻人的提问,文怀沙朗声大笑,摸着他那银白色长胡须说“(长寿)这事没有固定之法,要我说就是开心,跟喜欢的人多相处,跟讨厌的人保持距离。”
乍一看,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谁都知道“开心可以长寿”,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文怀沙就做到了。
这可不是吹,别看文怀沙九十多岁了,这老头依然喜欢旅游,每年都要坐飞机出游,一般的耄耋老人能有这样的精力吗?
文怀沙出游,总是选择“自己没去过的地方”、“结交形形色色的不同人”,旅途中还要和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愉快畅聊,哪怕外国人也能聊到一块去。
一言以蔽之:不管到了哪里,似乎都有老人的“忘年交”小朋友,其中不少还是“语言不通”的外国人!
真要研究文怀沙,这位“老寿星”的日常生活挺规律的,但也仅限于早睡早起、少吃油腻、适当锻炼等。
但是,出了门的文怀沙就变成了“老小孩”,朋友面前不拘小节,甚至有些过度的任性洒脱,那时一定要有大鱼大肉,更加少不了对酒当歌!
文怀沙特别喜欢茶,他的茶都是价值不菲的精品,并非享受炫富,老人说:自己年轻时好酒,还曾狂放的将酒比作“太太”,甚至“不喝酒没有灵感”。
直到一次醉酒,文怀沙自以为狂放的言辞得罪了现场不少人,事后他就很少碰酒了,转头开始研究茶道。
有朋友或许知道,“戒酒”不是容易事,文怀沙发现“研究茶更有意思”,以后就有了日日不离,且价值不菲的“茶太太”。
有酒有茶有好友,文怀沙每天都很开心,这大概就是他的“长寿秘诀”吧。
当然,不是说文怀沙“有酒有茶有好友”就能长寿,或许很多人都忽略了他的另一个身份:年轻时的文怀沙不仅是浑身肌肉的帅哥,他还是一名专业的跳高运动员!
站在科学的角度讲,文怀沙拥有“专业运动员级别”的心肺、肌肉力量,这才是他在老年能够“天天开心”的最强资本。
老了以后,文怀沙的身体大不如前,除了散步,也没了其他高强度的运动;但这老头不服输,经常在公开场合规劝其他老年人“要多锻炼,不要给自己和儿女们添麻烦。”
这话说的,好像文怀沙比别人年轻似的,殊不知,他比别的老年人还要大上2轮哩!
这恰恰反映了文怀沙的好心态。
文怀沙曾用两句古诗词概括自己“生平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
这两句出自《笛怨辞》,大意是:自己最关心两件事,一是万千苍生,一是美人(喜欢的人)。
说起“美人”,文怀沙确实关心,他的一生虽然精彩,却从不让家人出现在聚光灯下。
前面说过,文怀沙作为文化名人、国学大师、红学大师、书法大师,这些成就难免引人非议,老人开朗乐观,家人们也能不被“非议俗事”所扰吗?
因此,“不让家人出现在聚光灯下”才是最好的保护。
说来说去,文怀沙好像没有系统的“长寿秘诀”,又好像有一个难以企及的关键点,“开心”那么真的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