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羯族奴隶到后赵开国皇帝:传奇枭雄石勒的逆袭人生

小瑀说史吧 2024-11-20 15:41:07
导语

石勒,羯族,两晋十六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后赵开国皇帝。

历史上的石勒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寒微,年轻时被贩卖为奴,恰逢西晋乱世,以白手起兵,凭借非凡的胆识魄力,一步步逆袭为少数民族政权后赵的开国皇帝。

在此后十多年时间里,石勒消灭各地方割据势力,基本统一中国北方。

石勒作为奴隶出身,虽不识字,却常听人读史,熟谙古今得失,善纳众议。作为游牧民族,却课农造舟,劝课农桑,虽然战场上凶暴彪悍,却注重教育,制定律令。

而羯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族,在石勒的带领下得以载入史册,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笔墨。

羯族奴隶的逆袭之路

公元274年,石勒出生于并州上党郡武乡县的一个羯人小酋长家庭。

关于羯族的起源,历史上的考证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两汉时期南迁至蒙古高原,成为匈奴的附庸。

经过上百年的演化,羯族成为匈奴族的一个分支,即“匈奴别落”,到魏晋时期,羯族分散居于上党、武乡,沦为匈奴族贵族的奴隶军队。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羯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少数民族。

受匈奴的压迫,再加上资源承载有限,羯族人生活贫困,有的为汉族地主佣工,有的则充当匈奴人的奴仆,因此石勒虽出身于酋长家庭,但生活并没有多少改观。

也许受草原恶劣生存条件和游牧民族文化影响,石勒体魄健壮,凶狠粗暴,胆略过人,雄武善骑射。

再加上家族有一定影响和人脉,各部胡人都依赖于他,太原很多世家大族乐意与其交往,甚至资助。

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天,302年并州发生饥荒,局势动荡不安,石勒与其他几位亲近胡人南下逃亡。

在路途中,石勒就被东嬴公司马腾抓到出卖到冀州的一户马场为奴以充军饷,在这里石勒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牧帅汲桑。

所谓的牧帅就是负责在国家牧场中蓄养马匹的官员。同为少数民族,且是八王之乱和胡人内迁的动荡时期,汲桑一眼看中了勇武彪悍的石勒,并免除其奴隶身份。

从当时情况看,天下即将大乱,唯有强大的武装才能自保,汲桑与石勒开始收揽人才、积聚力量,组建了以羯族杂胡为主的十八骑,这些骑兵将领成为日后石勒建立政权的基本盘。

304年,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与东海王司马越为争夺统治权展开厮杀,次年司马颖被击杀,司马越掌握军政大权。

此时的西晋政权经过十余年的八王之乱已是元气大伤,摇摇欲坠,并州、幽州等北方少数民族蠢蠢欲动,开始向中原内迁。

307年初,汲桑趁乱起兵反晋,石勒作为前锋,大小决战三十多次,屡建战功,五月攻入冀州首府邺城,纵火焚烧邺宫,杀死士民万余人,劫掠大量妇女珍宝。

然而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四个月后被晋军主力围歼,汲桑被杀,石勒投奔汉国的刘渊。

刘渊是匈奴大单于,在并州建立汉国政权,成为当时势力最强大的少数民族军事集团。

石勒投奔刘渊,一是羯族与匈奴的亲近关系,二是冀希望借助刘渊,壮大自身实力。

石勒在投奔刘渊后不久就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为了收复乌丸族,石勒假装在刘渊手下犯有罪过,投奔乌丸首领张伏利度,而取得乌丸信任的唯一手段就是劫掠汉人,大杀四方。

通过这种暴力血腥手段,石勒取得张伏利度信任,不久石勒“反水”,发动政变,与刘渊里应外合,吞并乌丸部落。

石勒的杰出表现让刘渊刮目相看,不久加封石勒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并把张伏利度的部众交给其指挥。

至此石勒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军事力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扫平诸侯,吞并幽冀,羯族军事集团崛起

308年初,刘渊指挥匈奴军队大举南下,石勒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不久刘渊称帝,建立赵汉政权,石勒被封为平东大将军、平晋王。

此后石勒东侵冀州,攻陷邺城及郡县一百余处,兵众发展到十余万。

在西晋末期这个大混乱时代,胡人内迁、军阀割据,而石勒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并不仅仅是擅长打仗。

如果单论勇猛,在汉赵阵营中像石勒这样的将领比比皆是,石勒身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虚心接受汉人文明。

在夺取冀州后,石勒罗致大量衣冠人物和名士,充分发掘汉族地主中的才智之士为其出谋划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赵郡人张宾,并破格提拔一大批汉人精英。

毫不夸张的说,石勒一手构建了最早的民族统一战线,从此,石勒军队成为区别于其他胡人将领的多谋善战的军事力量。

在搞定冀州后,石勒又辗转并州北部,如常山、中山、博陵、高阳诸县,这次石勒没有一味强硬用兵,因为这里是胡人、羯人的聚居地。

石勒只需恩威并施就招降数万杂胡,而对于在并州冀州负隅顽抗的汉人刺史、郡守等地方长官,则毫不留情的歼灭。

此时的石勒名义上虽是汉国将领,但随着实力的扩大,渐渐发展成为一支近乎独立的军事力量。

310年刘渊病死,刘聪称帝,为了笼络石勒,加封其为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享有开府之权。

但石勒绝非贪图一时权贵,石勒在骨子里是和刘渊一样有着称霸中原野心的枭雄,当然,眼下的实力还难以和刘聪抗衡。

为了扩大势力,石勒挥师南方,准备攻占汉水到长江一带,起兵之初,石勒进展十分顺利,一路取宛城、克襄阳,转而攻陷江西壁垒三十余所。

然而就在形势大好之际,石勒军中因水土不服,爆发瘟疫,再加上江左地区晋室领袖王导准备反击,石勒只好北返,避免曹操赤壁战败的厄运。

石勒十分清楚自身实力仍然不足,在冷静分析局势后决定还是以巩固北方为主,继续韬光养晦,和匈奴赵汉政权合作,驱逐晋朝在中原的势力。

311年,西晋实际掌权者司马越在返回东海封国路途中病死,当时跟随司马越的有晋军精锐主力和大量王公高官和士族。

石勒意识到这是斩获军功的绝好机会,遂率领轻骑从许昌出兵追赶,于311年四月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郸城东北)追上晋军,并分兵包围猛射。

晋军毫无防备,四处逃窜,尸体堆积如山,王公士庶兵卒遇害逃跑者十余万人,晋军主力被全部歼灭。

随后石勒调转瞄头,回攻晋都洛阳,六月,洛阳陷落,晋怀帝被俘。

事后,刘聪授予石勒为征东大将军、幽州牧,但石勒坚决不接受将军的封号,当然,石勒表面谦恭,但实际包藏野心。

不久之后,石勒就借机杀掉据守青州的赵汉将领王弥,还吞并了他的部众。

这件事对赵汉朝野来说十分震动,因为王弥是与石勒并立的大将,也是牵制石勒的主要力量。

而石勒为独霸中原,假意屈服麻痹王弥,随后出其不意发起突袭,斩杀王弥,至此石勒除掉了他逐鹿中原时的一大对手,还上报刘聪诬陷王弥叛逆。

刘聪得知后愤怒到极点,可忌惮石勒的势力,只能打掉牙和血吞,还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并、幽二州诸军事、领并州刺史。

此时的石勒已是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石勒追亡逐北、如摧枯拉朽般扫灭幽州、并州的晋室残余势力和鲜卑等敌对胡人。

至此石勒掌控赵汉在函谷关以东的大部分领土,在名义上仍为赵汉之臣,但实际上已独立行动。

318年,刘聪病重,征石勒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受遗诏辅政。刘聪非常清楚目前很难制约石勒,只能通过施以大量恩惠将其捆住,然后缓缓许图之。

对此,石勒洞若观火,坚决不受,之后刘聪又命石勒为大将军、持节钺,都督等如故,并增封十郡,石勒又不受。

在石勒看来,他和他的族人已经被匈奴欺压了几百年,再也无法忍受了,他有责任带领他的族群闯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建立后赵,称霸北方

318年七月,太子刘粲继位为帝,继位后沉湎酒色,耽于游乐,被外戚靳准杀死,赵汉政权一时风雨飘摇。

石勒积蓄力量已久,此时起兵反赵正是机会。不久石勒就打着平叛的旗号,带领五万大军讨伐靳准。

当时赵汉政权内部,能与石勒分庭抗礼的是丞相、刘渊堂侄刘曜,一直以来刘曜掌管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关中地区。

刘曜在听闻靳准政变后当即率领大军从长安出发,并抢先一步即位为帝,还任命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

刘曜此举意在先发制人,刘粲虽死,但赵汉是刘家的,刘曜比石勒有先天的血统优势,另外为石勒加官进爵表面是为尊崇,但实际上是将其约束起来。

但石勒岂是等闲之辈,在这个乱世之中,拳头硬才是道理,所以石勒压根不理会刘曜,还加紧攻打赵汉都城平阳。

不久,靳准被下属靳康等人杀害,平阳城内的汉国故臣出城向刘曜投降。靳康等人的举动极大的刺激了石勒的神经,加大兵力攻打平阳。

在攻陷平阳后,石勒烧毁城内宫殿,将平阳和洛阳以东的地方都纳入其势力范围。

319年十一月,石勒继位称赵王,由于此前刘曜已经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因此石勒所建政权为后赵。

此后石勒一边派军队攻打中原各地,在两三年时间里攻占豫州、徐州、兖州和青州,另一边进行一系列内政改革。

石勒虽是羯族奴隶出身,也没有读过书,但却是一个极具战略远见的少数民族政治家,石勒深知如果想在中原立足,就必须实施汉化改革。

政治上他仿效汉法建立完整官制,招揽人才,重用贤能,经济上减免税负,劝课农桑,还禁止酿酒,以减少粮食的消耗。

教育上,石勒设立太学,宣传儒家教育,设立考试制度,吸收汉族地主阶级分子参与政权,历史上,石勒被认为是十六国时期教育方面最有作为的国君。

经过石勒的励精图治,后赵国力大增,328年,刘曜统率前赵主力精锐攻打后赵,双方在洛阳展开决战,石勒分三路夹击大败前赵,生擒刘曜。

329年,石勒遣大军攻打关中,几个月时间里荡平秦、陇之地,不久杀死刘曜,前赵灭亡。

至此石勒几乎占领整个中国北方,其规模实力远超匈奴刘氏政权。

自灭前赵以后,到333年石勒死前,北方再无大的战事发生,而石勒也为自己的传奇逆袭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小结

石勒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没有那么崇高,名气也没有那么响亮,但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

首先,石勒作为一个羯族奴隶,是历史上一众开国皇帝和割据枭雄中出身最卑微的,在乱世之中能够打破阶级局限,是破天荒的存在。

其次,石勒在二十年时间里成功统一中国北方,使中原地区迎来难得的短暂稳定,为民族融合做出贡献。

另外,有意思的是,石勒不识字,但喜欢让别人给他读史,尤其是《汉书》。

在两汉魏晋五百年历史中,石勒最崇拜的是刘邦,最鄙视的是曹操和司马懿。

据传有一次宴请高句丽的使者时,曾说:

“我如遇到汉高祖,必当北面而事奉,与韩信、彭越并肩齐驱而争为人先。倘若遇到光武帝刘秀,当共同驰骋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要光明磊落,如日月光明,不能像曹操、司马懿父子,欺侮孤儿寡妇,以狐媚来夺取天下,我应当处在二刘之间而已。”

也许在石勒心中,有一团不灭的火焰和执着的草根情结,他可能在刘邦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种在逆境中不断奋斗、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精神。

他笃信我命由我不由天,而这种不屈的精神在门阀士族当道和阶级固化的魏晋时期显得尤为可贵。

0 阅读:6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