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450):任何人打埋伏,要解决两个问题

六十秒历史 2024-03-15 13:43:06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42)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四日,哥舒翰率军从潼关出击。走了三天、六月七日,和叛军崔乾佑部在灵宝(河南灵宝市)相遇。

哥舒翰原定的作战方针是守,被皇上一天几道命令,催得没办法,临时改守为攻,这叫仓猝出战,此乃不利之一。

不利之二:潼关这个地方,地势险要。险要不仅仅指关城,周边山连山、峰连峰,到处悬崖深谷,关外只有一条小小的通道。杜甫《潼关吏》形容:‘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这种地形,叛军进攻,叛军吃亏;官军进攻,官军同样要吃亏。

杜甫《潼关吏》

第三个不利因素:哥舒翰身体不行,部队管理比较松散,换句话说,手下不是一支坚强的部队,打顺风仗可以,一旦形势严峻,部队容易不受控。

这三大不利因素,哥舒翰知不知道,想没想办法?

从现有史料看,他完全知道,也想了不少办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的指挥位置。

这次出兵,哥舒翰摆了个奇怪的阵法:

“翰与田良丘浮舟中流以观军势,见乾佑兵少,趣诸军使进。王思礼等将精兵五万居前,庞忠等将余兵十万继之,翰以兵三万登河北阜望之,鸣鼓以助其势。”

他带参谋长田良丘上了黄河中的一条船,一会儿在河中间指挥,一会儿又上对岸的小山坡助威,一个半身不遂的老头子,就不嫌折腾?

主要是不放心。

这次出兵,唐军几乎倾巢而出,主力分成两队,王思礼带五万精锐作为前锋,另外十万人为后队,沿黄河南岸攻击前进。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哥舒翰知道,前面有埋伏是肯定的,他在江心和对岸建指挥所有个好处,可以有比较宽广的视野。南岸攻击部队只能看正面,他在北岸,可以看侧翼、看全貌,这样的话,便于随时调整进攻节奏、组织攻防转换。比如和崔乾佑部接触后,看见敌人兵力不多,就立刻下令全力进攻。

另外他还有个安排,就是带三万人到北岸,由自己直接掌握,作为机动部队和预备队,关键时候可以渡河作战。

这些想法很好,但问题不少:第一,你在船上又不是在天上,有些东西还是看不到;第二,大部队渡河很麻烦,敌人反应慢可以,反应快的话,这三万人起不到什么作用,白白浪费兵力。

实际上,哥舒翰最该重视的有两点:一是情报侦察,敌人在哪里打埋伏、多少人打埋伏,搞几次武装侦察不就知道了;二是通信联络,尤其是主力兵团两个梯队之间的联络。

分两个梯队的目的是什么?一是空间小,人太多了展不开;二是互相照应更安全,前面不行了,后面可以顶上,也不怕敌人打包抄。

偏偏唐军这两点都没做好。

首先情报就很失败,向皇上报告,说敌人只有老弱四千,实际不算伏兵,光摆出来的就有一万,而且有最精锐的同罗骑兵。提供给最高决策者的都是假情报,这仗还怎么打?

通信联络也相当糟糕,从后面情况看,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哥舒翰问题不少,崔乾佑就没有困难?

他的困难,主要是兵力不足,几万对几十万,数量级的差距。崔乾佑的办法很简单:打埋伏。

任何人打埋伏,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哪里打。这个好办,肯定是对自己有利对敌人不利的地方。那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凭啥对你有利对我不利,我还要上?所以第二个问题的核心,是怎么让敌人放松警惕、放心大胆地进包围圈。

崔乾佑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他找的地方叫‘灵宝西原’、灵宝西边的一处高岗:

“乾佑据险以待之,南薄山,北阻河,隘道七十里。”

这个地方一是容量够大,一条长七十里的小道,足够把几万、甚至十几万人马放进来;二是地势够险,一边是黄河一边是山崖,对方没有回旋的空间。

六月八日,会战开始,一上来,崔乾佑就重点解决第二个问题:怎么让哥舒翰放心。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0 阅读:1

六十秒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