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岭南地区的“色”派奇石资源。
这里的“色”派奇石资源主要有大化石、彩陶石、大湾石、黄蜡石等。其中,有关大化石、彩陶石、大湾石等,它们的产地、成分、种类、特征、赏玩历史等内容,特别是大化石的成因,包括它的包浆成因、水洗度成因、石色“艳美纯正”的成因等内容,笔者已经在第六章“当代‘石文化’的‘双价值’时期”第一节里介绍了。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广东的潮州腊石。
据有关资料介绍,广东潮州腊石的产地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大产区。“东部蜡(腊)石产地为饶平县樟溪镇青岚村、草岚武、杨梅坑、石蛤、木堂、径北等地,蜡(腊)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其周围的‘山下寮’、‘白沙溪’、‘拍竹杆’、‘蛇地’、‘石丁’、‘陂尾底’、‘山芹’、‘和尚田’、‘水库顶’、‘草南武’等十余个坑门,呈带状、港湾状、星网状露布、点多线密,矿藏丰富。这一带出产的蜡(腊)石呈油脂光泽,表面起葡萄状、竹纹状、蜂窝状、龟裂状等纹理,多为晶莹、润滑、透水性强,色带骤变。其中又以‘山下寮’出产的蜡(腊)石较为知名,品种繁多,造型奇异,质地上承,色泽艳丽。
西部主要蜡(腊)石产地为潮州境内的潮安县磷溪镇西坑村、芦庄和铁铺镇大坑等地,出产的蜡(腊)石主要分布在‘水吼’、‘大洞埔’、‘大陂下’、‘狮地后’等坑门,以及潮州境内潮安县田东镇的‘平坑’、伍全的‘石壁滩’以及登塘镇枫树员的‘大径坑’和丰顺茶背等地。这些地区产出的蜡(腊)石多为块头比较大的大园林石、晶体石、盆景石,一般质地较粗(远离构造带或热源条件差),部分景观石为案头石、手玩石。但是,在西溪源头世田村的‘猪母窟’里,由于该地岩体发育好、热带条件充足,多产出具流线流面,带红色、黄色流纹,晶莹、洁润、油脂蜡质、小巧玲珑的高级冻石,造型美,意境佳”②。
当然,岭南地区的黄腊石,还有八步腊石、三江腊石等。其中,八步腊石,比如《开心罗汉》(见图27-26)等,它们的产地在广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fc89d4c081a4ca59440bf778b29827e.jpg)
图27-26 《开心罗汉》广西蜡石 吕沛霖 藏
柳江贺州八步。而三江腊石呢,它们的产地在广西柳州三江县的浔江。
据专家介绍,在唐、宋时期,当地人就开始收藏、欣赏黄蜡石了。
《石道》(1-4卷)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