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为大姐刘黄做过两件青史留名的事,好名给了刘秀自己,骂名给了姐姐刘黄。刘秀做得一本正经,细细琢磨,刘秀是不是在演戏呢?
这戏是演给刘黄看的,更是演给当世之人和后世之人看的。
人生是个大舞台,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在一定意义上说,刘秀就是个戏精,他演得很入戏很有成效。
刘秀给刘黄做的第一件事、演的第一出戏,就是要把“欺负”她的洛阳令董宣活活打死。而刘秀真的是要打死董宣吗?
刘黄觉得董宣欺负她,是因为董宣当街打死了他的家奴。
而董宣却并不这么认为,而是认为自己做了一桩大义凛然的事。因为这个家奴此前无故打死人,又躲到刘黄府上逃避洛阳官府的法律制裁。
刘黄就找弟弟皇帝刘秀做主。刘秀当然要“做主”,装也要装得像替他做主,因为她是自己的大姐,因为大姐求上门来了。
如果刘秀拒绝她,跟她说一通大道理,道理是对的,人情却不对,刘黄断然不会高兴,也不会接受。

刘秀就说要把董宣在朝堂上当场乱棍打死,给足了刘黄面子,让刘黄出口恶气。刘黄还能不高兴?
但是大汉王朝虽然是家天下,却并不是刘秀说一不二、为所欲为,否则便不是一个朝廷,这个朝廷也便长久不了。
而且刘秀也知道董宣不会由着他打死,因为刘秀知道这是个认死理的硬汉。
此前,董宣做北海国相的时候,有个大户人家建房子,相信风水先生的鬼话,说要杀个人、见见血这个宅子才会顺利建成、住户才能平安无事,于是这人就杀了个人。董宣气不过,依法把这个大户收拾了。
董宣做洛阳令的时候,天子脚下,豪门贵族提到董宣这个名字就会胆战心惊。董宣是不好惹的,惹得不好惹一身骚。
所以,刘秀表现得很愤怒、叫嚣得很大声,做样子给刘黄看,其实他已经预想着董宣不会服气,果然董宣跳出来说,陛下你好不容易重建大汉,你这么胡来以后怎么管理大汉、怎么让大汉长治久安?
刘秀当然知道不能,刘秀就是要董宣把话说出来,让坐在旁边的刘黄知道不能,这比他这个弟弟说更管用。
事情一牵涉到国运,那这事当然是办不成了,刘黄作为皇室公主,难道不懂得这个道理?
但是,董宣要配合刘秀把戏演足,不能让刘黄看出这是一场游戏一场戏,于是说,我不要陛下乱棍打死,我要自己一头撞死!于是,就撞到了柱子上,就见了血。
乱棍打死是不可能的,一头撞死也是不允许的,要是发生了,那不是生生把刘秀逼成了暴君吗?刘秀就派人死死摁住了董宣。
但是,这事得收场,不能一发不可收拾,刘秀就说,你也别死了,你给公主磕个头、道个歉,这事就了了。这还是要给刘黄面子。
董宣是个死心眼,就是不磕头、不道歉,强按着也不磕头。刘秀对刘黄的潜台词是,大姐,我是要给你面子的,可是这家伙软硬不吃,他非但不给你面子,也不给我面子,既然这样,咱就不要这个面子,咱们自己找回这个面子吧。
刘秀给自己找补面子的办法,就是舍得舍得,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大人大量、皇帝不跟小臣计较,先是笑着给你一顶帽子“强项令”,后是笑着赐你30万钱,既有名又有利,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这一番操作下来,还会觉得刘秀是要把董宣打死吗?他是通过这场演出,奖赏董宣——你做得对做得好;也是劝慰、警告刘黄这样的皇亲国戚和其他文武大臣——违法乱纪的事可千万不能做,做了就可能被董宣这样的严吏处罚。

所以,就在刘黄还没看明白咋回事、还傻乎乎振振有词地问老弟:文叔现在做了皇帝,怎么还不如以前当老百姓那时说一不二、威严吓人?刘秀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大姐:当皇帝和当小老百姓就是不一样啊!
怎么不一样,不是演戏,是政治,不必在戏台上说破,其实就是老百姓顾一家子,当皇帝要顾千万老百姓的每一家子,老百姓可以由着性子,皇帝就不能这样。
于是,这场戏完美落幕。
刘秀给刘黄做的第二件事、演的第二出戏,是给她找老公,不是他主动要找,而是被刘黄赶鸭子上架。
刘黄死了老公,要找新老公,原本找谁都可以,虽说她名声不太好、脾气比较坏、皇帝的姐姐也愁嫁,但是不挑不拣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问题是,刘黄的眼界还挺高,一眼就看中了大司空宋弘,说宋大人道德人品和学识能力无人能及。更严重的问题是,宋弘是有老婆的。刘黄对刘秀一说,刘秀显然是不乐意的,但是他没有拒绝大姐,而是说我侧面给你打听打听。
这就是要演戏的节奏。
为什么笃定刘秀不乐意刘黄这个馊主意呢?这可以从东汉初年的一个故事看出端倪。
大臣窦融堂兄的儿子窦林,为了六安侯刘盱娶他家的女儿,竟然假传太后阴丽华指令,要刘盱休掉妻子。这事被告发后,汉明帝刘庄把窦林下狱致死。
也就是说,无缘无故休妻再娶,在东汉是一个要命的大罪。刘秀怎么可能要宋弘休妻再娶姐姐刘黄呢?皇帝和皇室带头干这事,社会秩序将乱成啥样。
但是,刘秀没有直接拒绝刘黄,这样显得太生硬、太伤大姐的心,也可能引得刘黄大吵大闹,这样太失体统。他要让刘黄见到黄河心便死、撞了南墙就回头。
这场戏的戏台就是皇宫,主演就是刘秀,特邀主演是宋弘,配角则是刘黄;刘秀和宋弘面对面演对手戏,刘黄躲在屏风后面。

于是就有了那段著名的对话。
刘秀问:听说富易交、贵易妻?
宋弘说:陛下这说的什么话!我只听说过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刘秀演得很艺术很巧妙,他不好直接对宋弘下命令:宋爱卿,朕有寡姐,甚是爱你,非你不嫁,你停妻娶她吧。
这样的命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宋弘坚决不答应,还会把刘秀从道德、法律层面数落一通,皇帝被臣子骂,似乎不是很光彩的事。
它的衍生后果更为可怕,皇帝逼臣子休妻娶姐的传闻很快就会沸沸扬扬,刘秀、刘黄、皇室的面子还要不要?大汉的体统还要不要?
二是宋弘可能真就答应了,这才是刘秀不愿听到的答复。他不乐意这件事,最后却阴差阳错地办成了,一个逼臣子休妻娶姐的皇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刘秀含含糊糊一番话、不清不楚一场戏,其实是演给屏风后面的刘黄的。

本来,这场戏还可以继续演下去,刘秀和宋弘还可以你来我往地探讨一番。但是刘秀怕言多必失,赶紧对刘黄说,事不谐也!事情没办成,你别做梦了!不是老弟不给你办,而是人家不同意。
于是这场戏落幕,演对手戏的宋弘一直蒙在鼓里、一直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戏里演过了怎样的角色、经历了怎样的剧情。
而大姐刘黄至此死了那份桃花心。
至于刘秀,则四两拨千斤、波澜不惊地解决了难缠大姐的两件难缠的事。
治大国如烹小鲜,以柔术治国的刘秀在朝政上也常有这样的精彩演出。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