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心脏出问题应该是胸闷、气短、心悸这些典型症状,但你知道吗?耳朵其实也是“心梗”的放大镜。作为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部位,耳朵有时会在心脏病发生之前,悄悄释放出一些警告信号。比如,有些人会发现耳垂上出现了一条神秘的“斜线”,或者耳朵总是莫名其妙地发冷、发白,这些看似无关的小变化,可能正是身体在提醒你:心脏的健康状况已经亮起了红灯。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精密的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耳朵虽然主要负责听觉,但它的血液循环系统与全身的血管系统紧密相连。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自然也包括耳朵。当心脏血管出现问题,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等情况,就会影响到全身的血液循环,耳朵作为血液循环的“末梢站”,往往会率先表现出一些异常变化。

当然,耳朵的异常变化并不一定都与心脏病有关,很多情况下可能是耳部自身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但是,如果出现以下几种耳朵的异常变化,就需要提高警惕,特别是本身就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的朋友,更应该重视,必要时及时就医咨询。
1. 耳垂皱褶(又称弗兰克征,Frank's Sign)
这是耳朵最常被提及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特征。耳垂皱褶指的是在耳屏到耳垂边缘之间出现一条斜向下的皱褶,看起来就像耳垂上被“割”了一条口子。 这种皱褶并非人人都有,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耳垂也可能出现皱褶,但这与弗兰克征是不同的。弗兰克征的皱褶通常比较深、明显,且位置比较特征性。

为什么耳垂皱褶可能与心梗有关?
目前认为,耳垂皱褶的出现可能与全身血管的微循环障碍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不仅会影响心脏血管,也会影响到全身的微小血管,包括耳垂的血管。耳垂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对缺血缺氧更为敏感。当全身血管,尤其是微血管出现慢性缺血时,耳垂组织可能会发生萎缩,从而形成皱褶。 虽然耳垂皱褶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耳垂皱褶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拥有耳垂皱褶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需要强调的是,耳垂皱褶只是一个风险提示信号,并非诊断心梗的依据。 有耳垂皱褶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生心梗,但它提示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心血管健康,及时进行体检,排查心血管疾病风险。
2. 耳朵颜色异常
健康的耳朵应该是红润有光泽的。如果耳朵颜色出现以下异常变化,也需要引起注意:
耳朵发红: 排除发热、饮酒、情绪激动等生理性因素外,如果耳朵持续发红,特别是伴有耳廓温度升高,可能提示耳部血液循环加快,这可能与血压升高、血管扩张有关。 需要监测血压,排查高血压等心血管风险。

耳朵苍白或发绀(青紫色): 耳朵颜色苍白可能提示贫血、血液循环不畅。 而耳朵发绀,呈青紫色,则更需要警惕,这可能是缺氧的表现,严重的心脏疾病、肺部疾病都可能导致耳朵发绀。 如果耳朵突然发绀,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单侧耳朵颜色突然变化: 如果单侧耳朵颜色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变化,例如突然发白、发紫等,需要警惕血管栓塞或痉挛的可能,这可能与心血管事件相关。

3. 耳鸣、听力下降
耳朵的听觉功能与内耳的血液供应密切相关。 如果出现以下听觉异常,也可能提示心血管健康问题:
突发性耳鸣或耳聋: 突发性耳鸣或耳聋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或耳鸣症状。 虽然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耳鸣或耳聋,但血管因素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都可能导致内耳供血障碍,引起突发性耳鸣或耳聋。 尤其是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人群,突发性耳鸣或耳聋更需要警惕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持续性耳鸣: 长期持续的耳鸣也可能与血管健康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都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导致耳鸣。
重要提示:

耳朵的异常变化只是心梗的“预警信号”之一,并非确诊依据。 出现耳朵异常变化并不代表一定患有心梗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上述耳朵异常变化,特别是伴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或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心梗典型症状时,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冬季心梗高发季,如何预防心梗?冬季寒冷,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心梗”(心肌梗死),更是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气温骤降、室内外温差大等冬季特点,都可能诱发心梗的发生。 那么,在心梗高发季,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才能平安度过寒冬呢?

一要:保暖防寒
外出注意保暖: 冬季外出时,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特别是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 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上保暖的鞋袜,避免身体受寒。室内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可以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保持室内温暖,但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洗澡水温适宜: 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血管。 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避免身体疲劳。
二要:健康饮食
均衡膳食: 冬季饮食应注意均衡营养,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等食物,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低盐低脂饮食: 限制食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减少钠盐和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减轻心血管负担。多喝温水: 冬季气候干燥,要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血液稀释,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多喝温开水、淡茶水等,避免饮用冰冷饮品,以免刺激血管。
三要:适度运动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冬季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室内健身操等。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劳累,加重心脏负担。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 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45分钟即可。 运动强度要适中,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劳累。避开寒冷时段: 冬季运动最好选择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如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避开早晚寒冷时段。
四要:控制情绪
保持心态平和: 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心梗。 要学会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学会减压放松: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心血管健康。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最后提醒大家,心梗发作前,可能会出现一些早期信号,如胸痛、胸闷、气短、左肩或左臂放射痛、牙痛、胃痛、后背痛、出冷汗、恶心呕吐、乏力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阳顶天
[点赞][点赞][点赞]有用
平复内心 回复 02-22 06:22
#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