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265期
大家好,今天话题分享中医从调脏腑泄诸邪调治痛风的原因和方法。
当尿酸高了以后,患者可以有症状(痛风关节疼痛或脾虚湿盛的体感症状:体重困乏,脘腹胀闷等),也可以毫无症状。
如果尿酸高后诱发关节红肿热痛,这就是所说的痛风急性发作。
虽然古中医没有痛风疾病,即使有了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的痛风疾病,也和现在西医领域的单纯因为尿酸高引起的痛风不完全一致。对于痛风的描述,朱丹溪在多部书里都有形象的描述,举例说——
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
这句话出自《丹溪心法》,描述的正是湿热蕴结型痛风发作:痛风关节红肿热痛,可伴有身热汗出。
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噬之状。
这句话同样出自《丹溪心法》,指的是痛风在内的广义的以剧烈疼痛为主症的痹症。
痛风发展到今天,当代中医以朱良春根据中医经典、诸学百家对痛风的认知,结合自己几十年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经验,对痛风的研究和认知颇为深入,且给痛风明明一新的疾病名字——浊瘀痹。
而且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即使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时期,没有痛风关节的红肿热痛,也可以归属“浊瘀痹”范畴,患者多见中老年人、形体丰腴、饮食长期辛辣肥甘厚醇酒,其痛风发作症见关节疼痛,以突发、红肿、夜半发作痛甚为主要特这个呢,久之可有痛风结节,甚至会破溃流脂。

说到尿酸高的原因,在清代名医汪蕴谷所著的《杂症会心录》中,有这么一句话:
脾元健运,则散精于肺,而肌腠坚固,外湿无由而入。肾气充实,则阴阳调和有度,内湿何由而生。
这个意思是说,脾气健运,则水谷精微运化有序,可上输于肺,由肺输布于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表里肌肤腠理。外界湿邪就没有机会和可能侵入人体。肾气充足,则阴阳平衡,肾气化水湿正常,内湿就没有理由产生。
而反观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生活和饮食上多存在过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久之脏腑失调,从而体内尿酸高——所以脏腑失调,是高尿酸血症的根本原因。
高尿酸患者内,又有好喝酒喜欢肥甘厚味饮食,虽然暂时没有脘腹胀痛等不适之症,但时间长了或者部分患者存在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会导致脾胃不和,健运失司,久之导致脏腑受损,尤其是脾肾功能下降,尿酸就高了。
脾肾亏虚,湿浊内盛,浊瘀不得泄化,痹阻关节,导致痛风。
湿浊和血瘀相合,导致痰瘀或浊瘀,痹阻经脉,可导致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至溃破流脂膏溢。
浊瘀在体内郁久化热,热聚化毒,热毒损及脾肾灼伤肾阴津液,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导致恶心呕吐,头昏,心悸,尿少,皮痒等并发症状,甚至关格的危险情况,这就是痛风性肾病的肾衰竭严重状态。

上面的脾肾亏虚,是痛风尿酸高的根本原因。
湿浊、瘀滞内阻,是导致尿酸高痛风的病理物质、致病因素,也是患者体内已有之邪。
所以,湿浊瘀滞内阻是导致痛风的主要病机,而这种湿浊瘀滞导致的痛风和别的痹症不同,不是外来邪气侵袭,而是由体内产生而来。
从浊瘀内生的角度说起,国医大师朱良春对痛风“浊瘀痹”的提出,更为符合痛风疾病的病机特征。
而且,虽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缓解期,虽然没有什么身体不适,但体内湿浊瘀滞是现实存在的,正如没有痛风症状但体内尿酸高一样。
在痛风发作期,足背、足趾、足跟、踝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等红肿热痛,除了痛风关节症状,还可伴有身热恶寒、口干、尿黄、便秘、舌红、逃荒你等,一派热象,提示痛风急性期体内湿热内蕴,也是病理因素之一。
怎么治?
国医大师针对痛风尿酸高湿浊瘀滞、脾肾亏虚的特点,治疗大法采用泄浊祛瘀活血通络调节脾肾的方法。这是明天科普的内容,欢迎关注后定期推送阅读。
好了,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如果你有尿酸高、痛风、痛风肾等代谢疾病,或口腔黏膜疾病,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4年第12期《 江苏中医药杂志》吴坚等文章《国医大师朱良春高尿酸血症辨治实录及经验撷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