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芳是司礼监的人,一切都是要听从嘉靖的指挥,这是大明政局决定的。
如果大家觉得他原来亲近严党,不会向皇帝主动如实汇报毁堤淹田的事,那你就是没有看懂大明的政治格局,以及这部剧。
吕芳是什么人?
吕芳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依附于皇权,是皇帝的传声筒。大明司礼监是皇帝独揽大权、制衡外朝的第一工具。
吕芳自己说得很清楚:不要瞒皇上。说真话,就是最大的忠。
所以吕芳从头至尾也都是为皇帝的个人利益行事的,不存在亲近谁,疏远谁,他的行动都是听从皇帝的指挥。
吕芳是跟随嘉靖四十年的奴婢,他是了解嘉靖的,嘉靖给他权利就注定了他的位置,他只能不偏不倚。
司礼监有十万奴婢,吕芳凭什么做了他们的老祖宗,就是因为皇帝信任他。
吕芳的生死荣辱,几乎全在嘉靖的一念之间。
剧中吕芳瞒着嘉靖私下和严嵩、徐阶见面,暂时性不告诉嘉靖,却引起了嘉靖的猜忌,立刻将他放逐到吉壤。
到了吉壤,那里的小太监即刻就给老祖宗脸色看,可见失去权力的司礼监太监,什么人都可以欺负。
其实吕芳这么做,是想更好解决问题,嘉靖想明白了将吕芳召回,他又重新掌印司礼监。
吕芳的生死是由嘉靖掌控的,他是不敢有什么妄想的。
因此吕芳一直教育自己的干儿子们,瞒天瞒地,不要欺瞒皇帝。
杨金水被召回京,原本想和干爹对个口供,再去见嘉靖,吕芳却让他不要对嘉靖有让任何隐瞒,这才是最大的忠诚。
问完话,嘉靖对吕芳说:明里不要赏他什么,暗里赏他点什么。
就是对杨金水忠诚的褒奖。
大明的格局
大明内阁、司礼监、皇帝三足鼎立,内阁管理朝局,司礼监负责批红,皇帝则是居中控制。
嘉靖是一个对朝局掌控得当的皇帝,虽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一切都尽在掌握中。
朱厚骢十分聪明,有着强烈的政治敏感度,分寸感极强,一出手就是必中。他几十年来一直通过制衡之术,控制着朝臣。
他对于朝廷的文官,用你也防你。在用你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树立一个对立派,时刻让你有危机感,皇帝的位置就稳,下面人要是不听话,他就可以换掉。
司礼监是皇帝的家奴,事事都要听从皇帝的命令。
嘉靖朝严党、清流一直是对立的,司礼监则是听从皇帝的安排。
严嵩是在位最久的首辅,他的对立面是清流,他们的领袖是徐阶。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嘉靖皇帝,陆续安排给裕王的老师,培育他们成为裕王的班底。
朝堂上严党、清流是对头,清流一直要倒严,为了补国库亏空,严党提出了改稻为桑,清流自然要作对,派谭纶去浙江。
改稻为桑一直不顺利,严党小阁老想出了毁堤淹田的主意,但是浙江 还有抗倭的大局,胡宗宪没有将真实原因写出来。
吕芳掌握着锦衣卫等情报机关,还有杨金水的密报,他知道真相。也没有隐瞒嘉靖,太监必须忠诚。
在嘉靖眼中所有的事情他都必须知道,至于对错得有他说了算。
毁堤淹田这件事,没有揭露出来,嘉靖装作不知道,就不会影响到他的名声;如果真相被揭开,就要处理,不然损害嘉靖的圣明。
就像杨金水说的毁堤淹田这件事“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也打不住”!
亲近严党
在外人眼中,吕芳亲近严党,是为了保住权力。
之后暂时代替司礼监掌印的陈洪,居然学样,自己跑去值房徐阶那里,主动想和他结盟。
陈公公并没有看清事情的本质,他以为吕芳和首辅结盟,位置就会牢固。
其实吕芳心里最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嘉靖在背后指挥,嘉靖不好出面说的话,自然是他这个工具人去说。
吕芳前期是与严党为盟友,后期又与清流眉来眼去,都是嘉靖的意思。
当嘉靖流露出要倒严的意思,吕芳立刻就断了和严嵩的盟友关系;严嵩也没有闲着,搭上了陈洪这条线。
他一直在两边观望,但是立场有明显变化。
吕芳只有对皇帝忠诚,他才有机会安享晚年,还有保住自己的干儿子们,以延续自己的政治资源。
吕芳做所有事情都是嘉靖的意思,他的一点私心也只是要有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