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六月,春回大地,但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寒冬的影子仍未远去。天空若不作美,不是白雪飘飘飘,就是冰雹降临,寒潮、狂风时刻等待着每一个闯入者的洗礼。
远处昆仑山脉白雪皑皑,近处湿地水草丰美。进入浩瀚无垠的可可西里,抵达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时,阳光呈现出暖意融融的橘黄色,整个大地包裹在宁静、安详的色调里。一块硕大的石碑出现在眼前,石碑,藏羚羊雕像熠熠发光,那长长如剑的犄角给人以顽强的表现,那矫健灵活的身躯给人以敏捷的印象,藏羚羊是可可西里的神灵,它的存在,点燃了可可西里荒寂的高原。
青海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西与西藏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自北向南为昆仑山东段博卡雷克塔格山和马兰山-大雪峰组成的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勒斜武担湖-可可西里湖-卓乃湖、库赛湖高海拔湖盆带;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可可西里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外流水系,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东羌塘内流水系,北部中段为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个,1平方公里以下的湖泊有7000多个,因此被称为“千湖之地”。
可可西里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每年雌性藏羚羊在11月至12月交配后,于次年5月开始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仔,7月至8月产仔结束后陆续返回原栖息地与雄羊合群。藏羚羊迁徙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
瞻仰这座藏羚羊雕像,一阵鸟叫声打破了沉寂的高原,当地人叫“地山雀”的的小鸟掠过头顶。万物有灵,适者生存,即便在这海拔5000米的高寒地带,也有它们的身影。这种青藏高原常见的鸟儿,不但会翱翔天空,而且挖洞能力超强。不但食草籽,也吃腐肉,在藏北高原,野狼、雪豹、棕熊等猛兽经常捕猎食草动物,等到猛兽吃完第一场盛宴后,紧随其后的是秃鹫、雄鹰、乌鸦等猛禽,此后把这些残骸收拾干净的是麻雀、地山雀等小鸟,最往后是蚂蚁等,最终连同骨骼也融入土地,呈现出完美的食物链,维系着脆弱的高原生态。
藏北高原还有一种名叫白腰雪雀的禽类,经常入住鼠兔的洞穴御寒取暖,并在鼠兔的天敌鹰隼等来临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为鼠兔报警。呈现出“鸟鼠同穴”,休戚与共的的共生习性
可可西里的气候一日几变,一会晴空万里,一会阴云密布,一会大雨倾盆,一会冰雹成灾,总之寒凉之地必须做好保暖防护。可可西里是遥远的,远离人烟,远在天边;可可西里是荒凉的,荒芜死寂,看上去毫无声息;可可西里是幸运的,也许正是这种荒芜,这种遥远,才让动物得以生息,少受干扰。置身其间,是一种久违了的空旷之美。这里没有自然地标,走到哪里都差不多,淳朴的山野,荒蛮之地上没有一棵树,满眼都是碎石、矮草和大大小小的湖泊。
偶尔一群藏羚羊飞驰而过,几只野驴悠闲地吃草,天空俯就大地,大地连接天空,散发着诡秘、原始气息的空旷之美,让人心生敬畏,崇拜自然;无喜无悲,忘却功名利禄。那天籁的声息,时而掠过碎石,时而飘过草尖,时而激荡涟漪,时而萦绕心间……